用“课课练”承载学科核心素养的断想
2018-07-14张开华
张开华
(安徽省阜阳市教科所,安徽 阜阳 236000)
1 “课课练”的内涵与价值
1.1 “课课练”的内涵
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课课练”可以解释为在每节体育课上都安排一定时间的练习。当“课课练”最早出现在课堂上时,也正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经过时代的发展,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育人目标的不断提高和深化,“课课练”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其概念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而最为科学的,笔者认为是毛振明教授所提出的,即“‘课课练’是在每堂的体育课中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可以对学生身体产生改善作用的身体练习,并科学地实施这些练习”。这个概念包含了“课课练”的价值、内容、性质和实施原则等多重含义,在当前“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体育学科本质”这一中心背景下,对“课课练”作了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诠释。
1.2 “课课练”的价值
季浏教授认为:“每一堂体育课给予学生持续运动的时间应占一堂课总时间的(运动密度)75%以上,不管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还是体能的练习都要保证学生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min),每一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时间保证在20min左右,专门的体能练习时间在10min左右,运动技能的学习以活动和比赛为主。”这里的10min左右专门体能练习也就是我们说的“课课练”,随着更多体能练习方法、手段、器材的发展和出现,也为“课课练”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改变了以往过多以单调、枯燥的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课课练”。如在本届展示课中,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的刘懂礼老师在篮球变向换手运球这节课中的“课课练”环节,采用鸭子运自制重力篮球和在音乐伴奏下抱摔自制重力篮球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器材练习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创新。通过这种形式的“课课练”,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出出汗、红红脸、冲一冲、撞一撞的目的,更蕴含了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大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体育教学改革全过程的这一体育教学改革核心。
2 “课课练”的类别
综观第7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初中组的3节快速跑的指定教材展示、3节支撑跳跃的指定教材展示课,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以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方面内容的练习进行了“课课练”。
2.1 身体素质练习类
目的是增强学生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速度、力量和耐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上,来自云南省昆明市第五中学的刘学刚老师采用了推小车的练习方式,来加强学生手臂和腰腹肌的力量;来自广东韶关市第五中学的黄育隆老师采用立卧撑、分腿跳、深蹲起等练习方式,加强腿部力量和速度耐力练习等;来自成都市铁路中学的连文杰老师采用蜘蛛爬行和鸭步走的练习方式,进行上、下肢力量的练习。
2.2 辅助性强化练习类
这类内容可以是课程主教材的辅助性强化练习,如快速跑单元的“课课练”安排后蹬跑、高抬腿练习等。这样就可以通过专门性的辅助性“课课练”与本节课要掌握的技术动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129中学的安长云老师在体操分腿腾越(横箱)的课堂上,采用让学生连续支撑跳背的形式作为“课课练”的内容,这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相关,有机结合,有效的强化了课堂教学内容。
2.3 激发兴趣类
在“课课练”中,有些素质练习有时比较枯燥无味,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课练”的形式可以是让学生喜欢感兴趣的项目,如小比赛、小游戏等。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兴趣,达到增强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目标。如来自广西南宁市第47中学的林秋安老师采用让学生进行圆圈式仰卧起坐传递标志盘的形式,进行腰腹肌力量的练习,既有趣味性,又有竞争性;来自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的陈宏坤老师采用钻山洞的游戏形式进行“课课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及上下肢力量。
3 在“课课练”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一项能够伴随终身的运动技能”,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尴尬地存在于当下体育课中。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课课练”以崭新的面貌回归课堂,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希望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课课练”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在本届观摩会上努力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大核心素养,成为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4 000余名学校体育工作者乃至全国学校体育界的共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何尝不是改变上述不正常现象的有效途径呢?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发布,提出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目标任务,由此,经过近3年的努力课题组在充分研究、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将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大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可知,“课课练”通常以大运动量的身体素质练习、辅助于主教材的强化练习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练习形式存在,这些形式往往是大运动量的,持续时间一般都在8~12min,具有较高的运动负荷,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坚持完成。这些练习对于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断想,在“课课练”中多采用方法多样、活泼有效的练习形式,就可以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能的基础上,补偿短板,不断促进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课课练”承载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重大任务。
4 结 语
“课课练”是实现“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关键能力和优良品质,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这一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它的出现和广泛开展承载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梦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着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方向,也为我们明确了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当前形势下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从行动上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赵立.螺旋式上升,迷茫中求进[J].中国学校体育,2017(8):14.
[2]李小伟.体育与健康课:如何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J].中国学校体育,2017(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