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初探

2018-07-12邵文莎张璇陈冰月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成果

邵文莎 张璇 陈冰月

[摘 要]2013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决定成立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依托江苏开放大学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的探索。经过5年的实践,江苏开放大学通过建立校内转换规则并试行的方式,为1000余名校内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服务。文章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在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方面实践探索的方式方法,分析了实施现状及存在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转换规则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6-0053-07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1];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江苏开放大学认可学分银行的学分,作为学习者申请颁发江苏开放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依据。具体实施办法由江苏开放大学另行制定”[2]。2016年,《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学习成果认定,制定学分转换标准,对学习者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学分、证书、工作和生活经验及技能等进行认定,确定学分,实现学习成果转换”[3]。鉴于此,开放大学在其校内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体系的探索势在必行。

在我国,虽然各种形式的学习成果认证实践早已存在,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体系作为一种重大制度突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2010年以来,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的理论研究在概念梳理、制度设计及模式选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各省市也纷纷开始依托开放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以区域性学分银行试点模式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探索,学分银行实践也进入重点探索期,除此之外,包括开放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也在其校内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的探索。而对于模式的选择,通过建立资历框架和标准体系的方式也成为了相对明确的选择。

在标准体系的研究方面,王延华等认为,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和工作标准两部分。基础标准主要包括资格标准、认证单元标准、学分标准、转换规则等,工作标准主要包括业务规范、规程和流程等[4]。郭富强认为,标准体系包括实体性标准、程序性标准两部分。实体性标准从内容和指标上为学分的认证与转换提供依据,程序性标准则指的是在学分的认证与转换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和流程[5]。从校际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建立来看,学习成果转换是学习成果认证最终的归宿和目的,目前,通过建立转换规则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的转换已基本形成共识。

二、实践探索的方式方法

2014年起,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开始在校内积极探索正规教育与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之间的认证与转换通道,先后发布了《江苏开放大学关于对以往学习成果学分认定与转换流程》《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学习成果转换暂行规定》等指导性文件,并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为单位作为学分认证标准,通过组建专家团队进行具体转换规则制度的制定和建设,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采取渐进模式,通过试点方式逐步推开,制定完成的转换规则以“江苏开放大学学分认定与转换列表”分批发布,目前已经发布到列表九,共计含学历教育成绩合格证明、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通用水平能力评价证书、专项证书、技能竞赛证书、非学历培训证书等以往学习成果与学历课程学分之间的转换规则198项。

(一)转换规则的制定流程

在具体转换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学生、二级学院或者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三者均可提出制定需求,并由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邀请专家根据需求制定转换规则并对通过的转换规则进行发布,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二)学生申请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流程

目前,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具体办理流程为:学生本人在江苏开放大学学习平台线上提出申请,并线下到所属二级学院提交本人身份证及需要转换的学习成果的原件和复印件,填写申请表;二级学院对照已发布的认定转换规则进行初审,初审完毕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二级学院在平台线上进行初审,线下填写学分认定与转换情况登记表,并将申请表、登记表、学习成果证明材料复印件、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等材料寄送至江苏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并自留存档;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根据具体申请,判断是否需要邀请专家进行认证。如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等可网上查询真实与否的,则直接根据转换规则及网上查询结果进行终审,如涉及到作品评定的,则由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邀请专家进行认证,并根据专家认证的结果进行终审。学生申请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详细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

(三)转换规则中涉及的学习成果分析

已发布的转换规则中可转换学习成果涉及江苏开放大学7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7门本专科公共基础课、83门专业课。

已发布的转换规则中以往学习成果除毕业证书外,涉及证书59种,校外课程71门次,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16项,其中非学历教育成果是用于将老年大学的非学历课程成果认证为江苏开放大学老年学历教育课程学分,具体类别如表1所示。

(四)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操作方式

对于证书、校外学历教育课程等以往学习成果的认证,学生除身份证外,只需提供证书或者成绩证明的原件,而对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学生还需提供课程代表作业/作品,以供专家进行评定,具体操作方式如表2所示。

三、实践探索的效果

截止2018年8月底,共计为1471名江苏开放大学学习者提供了3993门次的学习成果認证和转换服务,经审核,已有2939门次课程的学分成功得到认证转换,涉及1147名学习者,累计转换学分数达12103学分,个人最高转换学分数达30学分。

(一)个人认证与转换学分统计分析

在成功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1147名学习者中,认证与转换学分在7~12学分之间的学习者人数最多,共计有663名,占总数的58%。可见大部分学习者进行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课程在3~4门次之间,这在避免学习者重复学习的基础上,也不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序运行。个人认证与转换总学分数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二)二级学院认证与转换情况统计分析

目前,江苏开放大学有市县开放大学73所,而进行过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仅有26所,占比不足40%。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数量排名第一是某县级二级学院,该二级学院确认申请数及终审通过数均占全部数据的一半左右,可见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工作业务发展不充分且冷热不均,社会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二级学院认证与转换情况如图4所示。

(三)认证与转换证书情况分析

笔者对成功进行认证与转换的2939门次课程的以往学习成果来源情况进行分析,以往学习成果类型为证书的有2625门次,占比89%。而以往学习成果为职业资格证书的有2198门次,占比75%。可见,在现有的校内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证书特别是职业证书兑换课程占比高,详细统计如表3所示。

四、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实践研究相对薄弱

以上对现有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证书尤其是职业资格证书兑换课程的占比较大,现有的转换规则和实践案例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学分之间,学历教育学分与职业培训等非学历证书之间的认证和转换,针对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转换的探索相对薄弱。虽然,我们尝试了建立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与学历课程学分之间的转换规则,但在实践上,这方面的案例还不多。由于终身教育强调的是人人、处处、时时皆可学习,其倡导的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才是影响每个人最深远的部分。然而这类学习成果的来源更加复杂,对于某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学习者可能来自社会生活,也可能来自工作中,还可能来自思考中的领悟,对于此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相对难以把握,在缺乏国家层面资历框架的现实情况下,对于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研究和探索困难重重。

(二)认证与转换的业务流程相对复杂

江苏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是针对学习者已有的学习成果对校内相关课程的转换,为了确保认证与转换的科学合理性,采取线上加线下操作的方式,然而负责原始材料核验、收集以及初审的二级学院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操作流程复杂、信息平台的易用性差等原因导致参与度不高。如何保证认证与转换的科学合理性和认证与转换流程的可操作性,这是宏观政策规定制定者和具体实践探索人员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成果与转换相关概念缺乏共识导致社会的关注度不足

学习成果认证转换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探索,从二级学院转换情况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的转换大多数集中于少数的几个二级学院,这是因为宣传力度的不足,社会的关注度并不高,在理论研究界,对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学习成果认证机制、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学分银行制度、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学分认证与转换制度、学分积累和转换标准等相关概念的梳理及认同尚且缺乏共识,术语使用不统一,而在实践落地的过程发现中,大量的学习者没有将自己已有的学习成果转换成课程学分的意识,如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习者广泛宣传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也是摆在实践探索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

五、思考与建议

(一)尽快出台国家层面资历框架

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初步构建了国内首个对学习成果进行分级分类的《学习成果框架》,用于在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部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试点探索。2017年,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国内首个地方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江苏省初拟了《江苏终身教育资历框架》,这些已构建的校际/地方资历框架,为校级及区域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提供了基准和业务开展的依据。然而,一方面,重复的建设导致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已构建完成的框架标准的不统一且缺乏权威性,也为后续对接带来了挑战。所以,现阶段迫切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以确保认证和转换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科学性及严肃性,为学习成果的对接,尤其是为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成果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对接提供参照标准。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并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服务平台

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主体是学习者,最终要反映到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上,只有学习者愿意参与并有获得感,才能保持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建设的持续动力,才能有助于搭建多元开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通道。而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稳定性高、易用性强、用户体验好的信息平臺,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在构建校内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服务平台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用户体验。(1)为学习者储存以往学习成果提供端口。这一方面可以进行原始数据的积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为转换规则的制定提供相应借鉴;另一方面,当转换规则制定完成后,比如通过站内私信、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目标用户进行个性化推送,促进认证与转换的申请。(2)数据对接。比如通过建立外部接口的方式实现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的数据对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真伪进行判断,减少人工单个输入查询证书真伪的过程,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纸质证明材料的报送。(3)注重平台的性能优化与功能易用。用户体验不佳的服务平台会降低学习者参与的意愿,所以服务平台的构建,不应仅仅只是功能的实现,性能的稳定和功能的易用都应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三)加强对核心概念的研究形成共识,并广泛宣传

现阶段,关于学习成果认证等概念术语的使用不统一,既反映出当前学习成果验证实践与研究的活跃,又说明理论界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共识度还不是特别的清晰,亟需政策的深入解读与进一步的理论研讨,以此凝聚共识。在此基础上,广泛宣传,以促进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的建立,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为每个人能够享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机会,实现出彩的人生提供通道。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 k_171904.html.

[2]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EB /OL].http://www.ec.js.edu.cn/art/2013/12/12/art_4267 _140537.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4]王延华,卢玉梅,鄢小平,王立科.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中标准体系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5]郭富强.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16(2).

[6]王海东,韩民.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相关概念及问题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2016(5).

[7]江颖,宛小燕.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研究关键词可视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7 (5).

[8]张伟远,张璇.推进终身学习和建立学分认证制度的最新发展与实践探索[J].终身教育研究,2017(2).

[9]吴南中.学分银行建设阻力及其消解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8(2).

[10]齐坤,栾斌,贺丹丹.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及模板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猜你喜欢

学习成果
浅析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研究
试论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
自学考试学习成果评价多元化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的微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简析
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