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现状与路径研究
2018-07-12谭奕胡峥嵘
谭奕 胡峥嵘
[摘 要]高校各专业国际化建设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每所高校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不同,中国公立高校管理学科表现出了不凡的国际竞争力,民办高校管理学科专业国际化的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通过厘清广西外国语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最优路径,以期实现专业特色发展,带动教育质与量的提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6-0040-03
一、前言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开设有各学历层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但各高校该专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路径不一。在实践过程中,据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8年的统计数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管理学科跻身全球前50名,成为优势学科;民办院校纷纷根据自身阶段和专业特色定位,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国际化教育规划,以全球化视角开展管理学科建设,并在专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中,扬长避短,取得比较优势,走出富有成效的国际化之路。
二、建设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一)党和国家大力支持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鼓励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动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推动“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1]。
(二)地方政府的扶特支持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南宁市政府把民办教育作为全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增长点,不断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加大扶持力度[2]。“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广西教育厅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资金分配更多考虑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划拨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经费。广西外国语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于2013年获批为首批自治区级民办高校重点专业。
(三)学校加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建设工作
广西外国语学院在教学中强化外语训练,实施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并对泰语和越语实行选修制;加强中外文化(尤其是东南亚各国文化)的比重,注重中外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东南亚经济类课程、“一带一路”新经济建设课程、政府管理综合教学课程,突出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四)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良好
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广西外国语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就业热门地区依次为:广西、广东、上海,毕业去向主要有政府部门、高校、事业单位、企业等行政岗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满意度都在90%以上,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超过 85%。
三、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与东盟国家国际教育合作的不断深化,广西外国语学院根据自身阶段和专业特色定位,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国际教育合作策略,抓住国际化教育的机遇,走出了符合发展规律并不断壮大的专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路径。
(一)课程的国际化设置
通过开设大量以国际化为主题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开设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跨文化管理、东盟概况、 “一带一路”专题探讨课程,涉及国际政治、文化、历史、地理、经济、贸易等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专业课程方面设置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有计划地针对相关学科建立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国际师资[3],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实行“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学校的“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实行以行政管理为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为辅的“本专业+专业方向”的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外语培养目标由外语四年不断线、外语晨读、全校性东南亚语种选修课、有学分无学时的外语创新平台课程及多个外语协会举办的外语比赛等构成。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意愿热情高涨,毕业时能够掌握两门以上外语能力,能够利用语言工具进行跨国工作、学习、交流与服务。
(三)国际教育合作广泛开展
目前,广西外国语学院与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法国、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65所高校开展合作,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出国留学、学术交流、教学合作、学生互换、本硕连读、短期游学、教师互访等项目,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并常年聘请国内外教授学者、企业高管、行业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通过“多出”(海外留学)的辐射作用,提高学校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为“多进”(留学广外)创造条件,广西外国语学院与国外合作院校互派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交流本科生数达176人,占全日制本科生比例1.36%,教育水平、层次不断提高,合作形式不断丰富。
四、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建设路径探索
广西外国语学院在师资力量、科研、资金方面与公办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情况下,扬长避短,发挥出比较优势,开创了行政管理专业富有国际化特色的建设路径,为民办高校的专业国际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加强民办高校的专业教育交流活动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宏观层面,树立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以国际化视野进行定位,确立具体的长期目标和发展路径,增强主动性、创新性和持续性,提高国际化层次[4]。微观层面,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开展双语教学,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合作单位进行短期进修,从事相关合作研究;鼓励本科学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等。
(二)建立健全共建机制
民办高校专业教育国际化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鼓励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一方面,政府根据出台的相关政策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学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捐赠,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早起阶段,私立学校主要依靠收费维持,当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政府资助成为私立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正是由于政府财政资助的存在,才促进了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5] 。
(三)匹配劳动力市场对管理国际性人才的需求
有别于公办学校受限于计划体制、计划招生、计划收费、计划管理,民办高校能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调整高等专业教育結构与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相一致。民办高校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应将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起来,实现人力资本供给侧改革,提供科技知识密集型管理人才,满足区域对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
(四)提升地方民众对国际教育交流的意识
进入21 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地方民众对国际教育观念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化人才需求空间更大,许多家庭和大学生把出国留学作为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过程,愿意出国、努力争取出国的大学生人员数量急剧上升[6]。国际教育交流意识的形成对每一个学生、市民来说,都是改变观念、调整行为的过程,包含以开放的民族心态增进国际文化理解意识、包容文化差异,遵守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法则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民办高校专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十三五”期间,广西民办高校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站在改革的出发点,通过科学规划专业教育国际化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靳晓燕.扶优扶需扶特扶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N].光明日报,2017-01-26.
[2]彭媛媛.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闭幕 医保环保民办教育等受关注[N].南宁日报,2018-05-31.
[3]张媛.城市国际化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J].中外企业家,2014(9).
[4]刘杰,张欣欣.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
[5](美)詹姆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中的私人资金和管理[M]//张志义.私立、民办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
[6]宛晓春.增强国际化意识 推动地方高校发展[EB/OL].http://ddh.hsu.edu.cn/97/94/c1520a3 880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