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07-10陈雄刚
陈雄刚
(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 曲靖 655800)
心肌酶是心肌细胞中的酶类物质,具有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的作用。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广泛存在于人的心肌和骨骼肌中。在临床上,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是诊断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1]。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病后,可因脑部失去对心脏的调控能力而导致心肌功能紊乱,其心肌酶谱指标也会发生异常的改变。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将其中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A组,将其中60例健康人纳入B组。A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被确诊患有急性脑梗死,未合并有严重创伤、皮肤病、药物中毒、HIV感染或梅毒等疾病。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44例、女性32例;其年龄为38~81岁,平均年龄为(69.4±11.82)岁。在B组受检者中,有男32例、女28例,其年龄为35~76岁,平均年龄为(62.1±10.95)岁。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A组患者发病后的6 h、72 h及B组受检者入院后分别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测,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5 ml的静脉血,置于试管中进行离心操作后分离出血清。采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浙江东瓯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使用酶素率法对血清标本进行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的检测。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严格遵照试剂盒所附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血清LDH、CK、AST及CK-MB的水平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B组受检者相比,A组患者在发病后的6 h其血清LDH、CK、AST及CK-MB的水平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受检者相比,A组患者在发病后的72 h其血清LDH、CK、AST及CK-MB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受检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结果的比较(U/L,±s )
表1 两组受检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结果的比较(U/L,±s )
注: a与B组相比,P<0.05;b与A组发病后6 h相比,P<0.05。
分组 例数 LDH CK AST CK-MB A组发病后6 h 76 142.8±37.25 186.6±62.5 21.2±7.94 9.7±4.95 A组发病后72 h 76 194.2±11.24ab 291.1±72.55ab 54.6±3.61ab 24.3±4.02ab B 组 60 130.9±33.02 177.2±35.94 12.9±4.13 4.2±3.99
3 讨论
在临床上,进行LDH、CK、AST及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的检测是诊断心血管病的有效方法。LDH、CK广泛存在于人的心肌与骨骼肌中[2]。血中LDH、CK的水平升高是评定心肌病变的重要依据[3]。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但很少进入骨骼肌中。在心肌受到损伤时,患者血液中AST的水平可随之增高。CK-MB是CK的同工酶之一,在心肌中的含量也较高[4]。在发生轻度的心肌梗塞时,患者血液中CK-MB的水平就可显著上升。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病时,可因脑部失去对心脏的调控能力而导致心肌功能紊乱,其心血管系统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5-6]。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
的应激反应,其心肌内的血液供给可发生紊乱,其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脏病的发生率可显著增高[7],其心肌酶谱的指标可在4~6 h内迅速升高[8]。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B组受检者相比,A组患者在发病后的6 h其血清LDH、CK、AST及CK-MB的水平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受检者相比,A组患者在发病后的72 h其血清LDH、CK、AST及
CK-MB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2 h内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可准确诊断其病情。
[1] 李红,张海玲,张莹.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2):167-170.
[2] 黄澄,刘裕英,吕艳.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34(16) :101-102.
[3] 徐雄鹰,周蓉靖,白春峰,等.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4):383-386.
[4] 王金海,赵敏,鲍英存,等.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16,41(1):80-84.
[5] 任乃勇,赵康仁,张渭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抵抗素、脂联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6):404-407.
[6] 杨红霞,高景,魏捷飞,等.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肌损害患者CRP、IL-6等炎症指标与心肌酶谱变化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 109-112.
[7] 肖展翅,陈洪汉,李钢,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5):422-424.
[8] 王朝燕,禹露. BNP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和冠脉搭桥术疗效中预测作用[J]. 河北医学,2016,22(3):37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