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方面的应用价值

2018-07-10陆旭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偏瘫康复训练

翟 倩,陆旭婷,詹 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1)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此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偏瘫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2)存在单侧肢体偏瘫的症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1组和2组。在1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18例,其平均年龄为(51.89±4.97)岁。在2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16例,其平均年龄为(53.69±1.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进行常规治疗的方法是:为患者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进行治疗,根据其合并症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疗。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生活照护。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自制的《脑卒中后偏瘫康复训练手册》,使他们了解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2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是:1)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顾虑,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其介绍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以缓解其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嘱患者家属多鼓励、安慰患者,多与患者谈论轻松的话题。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嘱患者家属多为患者按摩四肢的肌肉,为其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3次/d,15 min/次。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其中包括上肢功能的康复训练和下肢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肘部及腕关节的屈伸训练。在进行上述训练的过程中,让患者尽量将前臂向后旋转,同时活动手部的各个关节,指导其做对掌、对指、抓拳的动作,2次/d,15 min/次。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屈膝、屈髋及内收、外展踝关节的训练,2次/d,15 min/次。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家属在晚上7点以后使用温水为患者泡脚,以增加其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的速度,并能缓解疲劳。4)待患者可以坐起后,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进食、排便、穿衣、脱衣等生活能力训练。然后指导患者在床旁进行坐位平衡、站立平衡及重心转移训练。指导患者在床旁使用辅助工具进行行走训练,并将训练的内容逐渐过度为独立行走。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正确行走的步态。最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洗脸、刷牙、梳头、拧毛巾等训练,以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患者进行上述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其身体状况决定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以其机体能够耐受为宜。

1.3 对治护效果的评定标准

在接受治护前后,分别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这两个量表的评分越低,表示患者对应的能力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FMA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平均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FMA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平均评分均高于接受治护前(P<0.05)。2组患者FMA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平均评分均高于1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FMA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前后其FMA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的比较(分,±s )

注:a表示与本组患者接受治护前相比,P<0.05;b表示与1组患者接受治护后相比,P<0.05。

组别 FMA量表的平均评分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的平均评分治护前 治护后 治护前 治护后1组(n=42) 42.67±1.69 66.46±1.36a 58.69±8.09 61.64±4.65a 2组(n=42) 42.95±2.01 85.11±1.85ab 58.02±0.13 75.24±9.84ab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无法有效地改善其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而影响其预后。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3-4],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的症状,提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促使其脑部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恢复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减少其心理负担,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对康复训练的信心及配合度。

总之,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1] 杨金华,孙转妮,杨香丽,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疗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2294-2296.

[2] 张平,何淑范,张少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208-209.

[3] 徐淑伟,于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38-40.

[4] 金晓琼,陈欣琼,林斯,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4):373-375.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介绍一种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Francis-Yacoub恶性综合征评定量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SHANGHAI ARCHIVES OF PSYCHIATRY INSTRUCTIONS TO AUTH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