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面神经炎30例
2018-07-06洪潇挺禤秉金
洪潇挺,禤秉金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广东 东莞 523721)
面神经炎多见于春秋两季,但由于空调的使用,夏季发病率也逐年攀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岁~40岁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上是指面神经行经茎乳突内发生急性非特异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多急性起病,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感冒或受凉病史,起病前同侧耳部、颈部或后枕部有轻度不适。发病时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示齿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及吹口哨漏气;饮水渗漏,食物残留患侧齿颊间。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面瘫”范畴。本病的发生为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之邪趁机侵袭机体,邪正交争于经络,致局部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失养纵缓不收,故见本病。现代医学主要用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但疗效较差。笔者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运用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面神经炎30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门诊就诊的面神经炎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岁~47岁,平均(43.03±5.27)岁;平均病程(2.79±1.30)d。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8岁~65岁,平均(39.05±6.43)岁;平均病程(2.10±0.8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临床内科学》面神经炎诊断标准[1]及《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评定。①急性发病;②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示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④饮水渗漏,饮食时食物残留患侧齿颊间。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65岁之间;③病程<7 d;④排除外伤或脑部病变导致面神经损害者,排除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疾病者;⑤患者依从性好,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药物治疗,泼尼松1 mg/kg,每日晨服连续5 d。维生素B1片口服,20 mg/次,3次/d;甲钴胺片口服,0.5 mg/次,3次/d;地巴唑片口服,10 mg/次,3次/d,药物治疗4周。
2.2 治疗组
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患者俯卧位,双手置于头部两侧,掌面向上。太极六合针取穴:外八卦:足三里、合谷;中八卦:中脘、坤卦、离卦、巽卦;内八卦:离卦、坤卦、巽卦。予以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持1.5寸不锈钢毫针迅速刺入穴内约0.5 cm~1.0 cm,施以小幅度提插手法,待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后予以红外线灯照射枕项线、患侧翳风及大椎30 min。每天针刺1次,连续针刺5 d后休息2 d。4周为1疗程。毫刃针治疗:针刺部位:下项线中点旁开2.5 cm、C2棘突、C2棘突到乳突的中点、C2棘突到乳突的外1/3处、C3~C6棘突、C7棘突旁开3 cm~4 cm、锁骨下窝内侧缘。左手切按在上述部位处,选用0.35 mm×20 mm 乐灸一次性毫刃针,常规皮肤消毒后,右手持刃针快速刺入皮下后缓慢进针,针刃与脊柱走向一致,当针刃(尖)进入后有阻力感,予以前后切割,以解除痉挛、粘连或减压,直至针下感觉由紧变松即可出针。出针后再次皮肤消毒。每隔3 d~5 d 治疗1次,5次~9次为1疗程。发病7 d后予以毫刃针切割内颊车,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痊愈: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患者眼睑闭合全,饮水无渗漏,饮食时食物无残留患侧齿颊间,微笑或说话时口角无偏歪,鼓腮及吹口哨无漏气;显效: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患者患侧眼睑闭合欠全,饮水无渗漏,饮食时食物无残留患侧齿颊间,微笑或说话时口角略有偏歪,鼓腮及吹口哨无漏气;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面神经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中排第6位。主要表现是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目前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炎与面神经受寒、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常于清晨漱口、洗脸时突然发现一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偏歪,漱口漏水,饮食时发现饮水渗漏,食物滞留一侧齿颊间,病侧不能皱眉闭目,不能鼓气及吹口哨等。目前常规治疗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B族药物以消炎、营养神经治疗。但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10 %~25 %的患者遗留后遗症。本病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容貌,且目前治疗周期较长,不能满足临床广大患者的需求。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迫在眉睫。
太极六合针是以太极八卦天人相应理论为核心,融入现代医学的人体全息理论,通过奇特的八卦全息针法激发人体潜在能量,运用对人体外、中、内八卦的全面调整,发挥八卦经气的“放射状效应”并与全身经气相连接,使全身被激发的能量成倍叠加,迅速治愈疾病。足三里是阳明经腧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足三里有健运脾胃、疏通经络、温补阳气、通调气血的功效,使机体正气充盛对抗病邪。“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针刺能祛风解表、调和营卫、舒筋活血、通络止痉。中脘为手少阳、手太阳和足阳明经交会穴,位于离位,能加强和引导内八卦的经气上行,胃的募穴,居外、中八卦交界处,为调整阴阳腑气的要穴。坤卦五行属土,应脾胃,具有健脾和胃、和顺血脉、通腑导滞、强健肌肉的功效。离卦五行属火,对应头面部。针刺离卦具有通畅气机、散风清热、温补阳气的功效,面部经络得到气血滋养,阳气的温煦,筋柔则正。巽卦五行属木,为风,应胆,胆为中正之官,针刺具有祛风解表、通利关窍的功效,风除则正,为治疗风邪入络面瘫的要穴。震卦五行属木,应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针刺具有平肝息风、舒筋利节的功效。坎卦五行属水,应膀胱与肾,针刺有补益肾气、填精固髓的功效。同时与离卦向配合,水火相济,能交通上下,为治疗面瘫要穴。毫刃针针刺颈部,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整体调节与局部治疗相融合。通过针刺疏通督脉及膀胱经的经气,减轻颈部肌肉及韧带痉挛,减轻局部压迫,改善颈部及脑部供血,对面神经炎的神经营养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本研究表明,太极六合针结合毫刃针治疗面神经炎对面神经炎面部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云国,李应宏,陈晓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104例[J].中医研究,2013,26(2):26-28.
[2] 王新宇,姜岳波.《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面神经炎针灸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针灸,2014,34(6):602-604.
[3] 陶天遵,贾士义,徐秀玉,等.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99.
[4] 陈伟强,粱 晶,纪光晰,等.电针及牵正散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60例[J].陕西中医,2014,35(1):79-80.
作者简介:
洪潇挺(1981-),男,200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大学学历,主治中医师。现在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工作。研究方向:中医外治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