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试验报告

2018-07-04李世宏孔晓军刘希望杨亚军焦增华李剑勇

中国乳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氯芬乳汁酸钠

文/李世宏 孔晓军 秦 哲 刘希望 杨亚军 焦增华 李剑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会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病乳废弃,严重者乳区化脓、坏疽、萎缩,致使其永久丧失泌乳能力,淘汰牛占奶牛总数的10%左右。目前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导致抗生素残留、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配合抗炎类药物控制炎症,可迅速缓解患牛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成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双氯芬酸钠是苯乙酸类衍生物,属于第三代非甾体抗炎药物,其抗炎镇痛作用比吲哚美辛强2.0~2.5 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且具有应用剂量小,耐受性好,疗效高,个体差异小等特点,胃肠道副反应也比大多数非甾体抗炎药物轻。双氯芬酸钠是环氧化酶的强抑制剂,可减少前列腺素、血栓素的合成,从而起到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是由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研制的用于辅助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新制剂。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于2017年3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进行了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防治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临床扩大试验。

表1 试验奶牛分组及用药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设备与器材

体细胞分析仪(FossomaticTM Minor)、冰箱(海尔BCD-257SL)、水浴锅、动物用体温计、50 mL离心管、20 mL注射器、超声波清洗机等实验室常用器皿等。

1.2 试验药品

1.2.1 受试药物

双氯芬酸钠注射液,10 mL/瓶(10 mL∶0.5 g),批号:20150826,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1.2.2 合用药物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1 g/瓶,批号:17021602,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1.3 试验奶牛选择依据与办法

1.3.1 诊断标准

试验牛患病乳区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乳汁中出现絮状物、凝块、血液及黄色清水等症状;体温(T)≥39.5 ℃;临床症状评分>4 分。

1.3.2 纳入标准

依据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标准,在甘肃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选择自然发病的临床症状、年龄、胎次、体重和体况相近的临床型乳房炎荷斯坦奶牛,且发病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对挑选的试验奶牛在试验开展之前再次逐一进行临床检查,剔除乳房和乳头有外伤、乳房肿硬、乳头坏死、乳房炎反复发作、试验前体温没有升高(T<39.5 ℃)但伴发有其它疾病的奶牛。

1.3.3 剔除标准

对选中的临床型乳房炎试验奶牛进行常规饲养,试验进行中有其它疾病伴发的试验牛终止试验,交由牛场另选方案治疗或做淘汰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596号(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等5个技术指导原则)》及EMEA(欧洲药品管理局)/CVMP(兽用药委员会)/344/1999等制定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剔除标准。具体如下:(1)试验前30 天,全身或乳房局部使用抗感染药和抗炎药、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血清抗体及抗生素进行过治疗的奶牛。(2)试验前150 天接种过乳房炎疫苗的奶牛。(3)少于或多于4 个乳头的奶牛。(4)乳头有明显损伤的奶牛。(5)患有其它疾病的奶牛。(6)病史不明的奶牛。(7)营养极度不良的奶牛。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及用药方法

将挑选的40 头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 头。试验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对照组仅给予注射用头孢噻呋钠。2 组试验奶牛在相同条件下饲喂相同日粮。具体分组及用药方法见表1。

表2 试验奶牛临床症状评分表

表3 试验奶牛用药前和用药后体温 (X±SD)

2.2 临床观察

在整个试验期间对试验奶牛进行临床观察,详细记录给药前后、停药后至痊愈转群前各组患病奶牛临床症状的表现及症状的发展和转归情况。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的24 h,记录各试验组奶牛的食欲、乳房、乳汁、直肠体温等临床症状。在试验中,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奶牛临床症状评分表。根据临床症状评分表对各个时间点试验奶牛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最严重为17 分,而临床症状评分为4 分意味着奶牛临床健康(表2)。

2.3 奶样采集

分别于用药前、第3次给药后24 h无菌采集单个患病乳区奶样约50 mL于灭菌奶样管中,标明牛号、乳区和时间,置冰盒中送达实验室。采集奶样前先用温水洗涤乳房,然后用消毒液擦洗,再用碘酒消毒乳头,弃掉前2~3 把奶。

2.4 检测项目

2.4.1 体温测定

各试验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测定试验奶牛直肠体温。

2.4.2 牛奶体细胞计数

参照FossomaticTMMinor使用指南操作如下:(1)用Foss公司提供的标准品对仪器检测性能进行校正;(2)将待检样品自然解冻,摇匀后用校正过的FossomaticTMMinor进行检测。

2.5 药效判定标准

在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痊愈转群前,每天对试验奶牛进行临床检查并详细记录试验奶牛的食欲、乳房、乳汁、直肠体温等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评分表对各个时间点试验奶牛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评定(表2)。

2.5.1 治愈

临床症状评分为4分;患病乳区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乳汁性状、颜色均恢复正常;乳汁中体细胞数<50 万个/mL;体温37 ℃≤T<39.5 ℃;停药5 天后转至健康群。治愈率=治愈数/总数×100%。

2.5.2 有效

4≤临床症状评分<自身给药前得分;患病乳区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消退;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有效率=(有效数+治愈数)/总数×100%

表4 试验奶牛用药前后乳汁中的体细胞数( X±SD) 单位:万个/mL

表5 试验奶牛临床症状评分(X±SD) 单位:分

2.5.3 无效

临床症状评分≥自身给药前得分;患病乳区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停药后2 周内复发;乳汁中体细胞数下降不显著,视为无效。无效率=无效数/总数×100%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 19.0应用软件(配对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症状观察

给药前,各组试验奶牛均表现明显的临床型乳房炎症状:乳区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乳汁分泌不畅,出现絮状物,严重者肿胀疼痛明显,乳汁中出现絮状物、凝块、血液、黄色清水等症状,试验奶牛均有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明显升高。首次给药后,患牛体温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给药3 天结束后,绝大部分患牛红、肿、热、痛的症状消失,乳汁性状如乳汁颜色、絮状物、凝块、血乳、清水样奶等异常现象消失,粪便、尿液外观无异常。停药后转至健康群期间,试验奶牛乳汁和乳房逐渐恢复正常。

3.2 体温测量

试验奶牛用药前、用药后第1天和第3天分别用体温计于直肠测量试验奶牛体温,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在给药第1天后,两组试验奶牛体温均下降,但试验组奶牛体温降至奶牛正常值(37~39.5 ℃)范围内,而对照组还是接近奶牛发热体温阈值(>39.5 ℃);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体温在给药第3天后,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内,且试验组体温降低差异较显著(配对t检验,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具有明显的快速降温解热作用。

3.3 奶样体细胞数检查

试验奶牛用药前、第3次给药后24 h分别无菌采集各组发病乳区奶样检测体细胞数,检测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用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体细胞数远高于正常奶牛的50 万个/mL,而停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体细胞数下降差异均极显著,但试验组降至小于50 万个/mL,而对照组则还高于50 万个/mL。试验表明,对患临床型乳房炎试验奶牛给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用头孢噻呋钠与单独使用头孢噻呋钠相比,更能显著降低试验牛乳中的体细胞数,从而降低炎性细胞,消除炎症,促进试验病牛快速恢复。

3.4 临床症状评分

根据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临床症状评分判断标准,各组试验奶牛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用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临床症状评价得分远高于健康奶牛的临床症状评价得分(4分),而停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临床症状评价得分下降差异均极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接近于正常值。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头孢噻呋钠相比,对患临床型乳房炎的试验奶牛给予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使用头孢噻呋钠较能显著加速患牛临床症状恢复,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表6 试验药物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

3.5 受试药物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疗效判断标准,各组试验奶牛临床治疗疗效统计结果见表6。有效率为治愈头数加有效头数除以试验牛总头数。

从表6可以看出,用药结束后试验组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5%、80%和20%,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65%和35%。试验结果表明,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噻呋钠辅助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较仅使用注射用头孢噻呋钠疗效更加显著。

4 结果与讨论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传统上采用抗生素疗法。由于大剂量或不当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药物,致使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当人们食用含抗生素的牛奶后,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更多的人因长期饮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导致机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此外,牛奶中残留抗生素,接种乳酸菌后不易繁殖,使酸乳生成受阻,极大地影响乳制品生产。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选择新的治疗方法以适当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是治疗乳房炎的新期望。

在本试验研究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扩大试验中,试验组用药后具有明显的快速降温解热作用,以降低对患牛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试验组能显著降低试验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从而有效降低炎性细胞而消除炎症,促进病牛快速恢复健康;试验组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5%和80%,均高于对照组的55%和65%。试验结果表明,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抗生素辅助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且其疗程也大大缩短。总之,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注射用头孢噻呋钠辅助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具有快速解热、疗程短及给药方便等特点,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而降低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值得应用与推广研究。

[1] 曹立亭. 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研究:[博士论文][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 宋亚攀, 杨利国. 中国奶牛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2010(12): 48-54.

[3] 赵兴绪. 奶牛乳房炎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4] 金凤,王若君,杨英. 中药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试验[J]. 中国兽医杂志,2005,41(8):33-34.

[5] 李睿文,李铁拴,关鸣. 康贝防治奶牛乳房炎疗效观察及对乳汁体细胞数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2):11-13.

[6] 黄利权,施明华,蔡荣湘. 隐性乳房炎乳汁中体细胞和病原菌及酶间的相关性[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5,21(3):243-246.

[7] 王晖,许卫铭. 含薄荷醇的复合促进剂促进盐酸氯丙嗪经皮吸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18(5):356-356.

猜你喜欢

双氯芬乳汁酸钠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乳汁点目需谨慎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双氯芬酸钠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术后疼痛的效果
聚丙烯酸钠/CMC复合糊料的制备及其印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