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桥小脑角综合征1例分析
2018-07-04,,,,
,,,,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是发生于脑桥小脑角区的一类炎症病变,症状多种多样,症状出现时间不一,极易误诊,但临床上尚无确切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对我科近期收治的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1例脑桥小脑角综合征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
病人,男性,48岁,因发作性头晕24 d,口角歪斜14 d于2016年8月1日入院。病人于24 d(2016年7月9日)前无明显诱因下先后出现头晕、头痛,伴鼻塞、流涕,在社区医院就诊,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抗病毒等药物治疗7 d后鼻塞、流涕好转,头晕未见缓解,伴恶心、呕吐,同时感周围物体旋转,体位变化时加重,不敢睁眼,每次持续约2 min,症状反复发作,随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眩晕综合征”,予改善前庭功能等药物治疗3 d后头晕稍减轻,但出现左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左歪明显,吃饭时食物易在左侧齿龈处残留,前往上级医院就诊考虑为“面神经麻痹”,予抗病毒等药物治疗后稍缓解,但头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伴视物旋转,不敢睁眼,并于发病第14天出现眼内斜遂来我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清晰,右利手,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左侧额纹略浅,左眼睑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左上方转动,左侧鼻唇沟略浅,鼓腮、吹口哨左侧口角漏气,示齿时口角歪向右侧,水平眼震(+),方向向左;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及跟-膝-胫实验欠稳准,余查体未见异常。腰椎穿刺检查结果见表1、表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血脂、电解质、肾功能均正常。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
入院后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肌内注射维生素B1,静脉输注天麻素、更昔洛韦、甲钴胺,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等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诊3个月未见症状复发。
表1 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
表2 脑脊液生化指标及压力检测结果
图1 MRI检查结果
2 讨 论
头痛、头晕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极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该病人早期特征性表现即头晕,伴鼻塞、流涕,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对症治疗后头晕未见明显缓解,且伴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同时伴恶心、呕吐,考虑为眩晕综合征,与前庭神经及小脑有关。发病第10天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考虑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面神经有关。而第14天出现眼内斜,考虑与展神经有关,由此初步确定病变位于脑桥小脑角。脑桥小脑角为小脑、脑桥与颞骨岩部后面内侧1/3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左右各一,对称,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经过此区[1-2]。此处病变以肿瘤较多见,最为常见的是听神经鞘瘤,约占80%,其次为脑膜瘤、上皮样囊肿等,炎症最少见[3]。而此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脑脊液检查蛋白及白细胞异常,且CT及MRI排除肿瘤,因此定性为炎症。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但本病早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症状出现时间不一,以该病人为例,根据其不同时间的临床表现,遵循一元论原则,极易误诊为单一的上呼吸道感染、眩晕综合征、面瘫等,因此掌握脑桥小脑角区的解剖对诊断此病至关重要。在发病初期误诊主要源于对此病认识不足,且临床上尚无确切的“金标准”,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诊断脑桥小脑角综合征时,应注意:①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②急性起病,病程进展快;③可先后出现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三叉神经等损害症状,偶见小脑受损表现;④查体可见眼震、闭目难立征(+)、共济失调(+),面瘫体征等;⑤脑脊液压力可增高,白细胞及蛋白可出现异常;⑥CT或MRI排除肿瘤。
根据脑桥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特点,该区病变一般较多累及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三叉神经等。杨运周等[4-5]认为泼尼松联合更昔洛韦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显著的疗效,据文献报道,甲钴胺[6]、针灸理疗[7-8]等对促进面神经麻痹病人的恢复有不可替代的效果,而脑桥小脑角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为面神经麻痹,因此早期应用激素+更昔洛韦,并联合甲钴胺、针灸理疗等治疗,可有效改善面瘫症状。而针对眩晕症,有研究表明天麻素联合倍他司汀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治疗眩晕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眩晕症状[9-10]。因此,早期应用激素+抗病毒药物,联合甲钴胺、甲磺酸倍他司汀、天麻素等药物,并针灸理疗,可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Shi CB,Han ZQ,Lin YZ.Endoscopic anatomy of cerebellopontine angle:a study in cadaver brain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2002,7(3):159-161.
[2] Luo YA,Fu SL,Meng FK,et al.Anatomy study on the cerebellontine angle by neuroendoscop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2002,7(1):9-12.
[3] Ge ZQ,Zhang SM,Wang Z,et al.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cerebellopontine angle meningiomas:a report of 43 cases [J].Chin J Clin Neurosci,2013,21(2):151-154.
[4] 杨运周,胡文霞,翟宏江,等.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6-17.
[5] 唐运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现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10-11.
[6] 寇幸福.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9(18):50.
[7] 李国兴.针灸分期周围性面瘫7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7):16-19.
[8] 丁永利.物理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9,13(8):942-943.
[9] 张平.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379.
[10] Wang L,Tang Y,Ju AL.Curative efficacy of Tianmasu injection combinatod with betahistine and its effects on serum lipid and hemorheology in patients with vertigo[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2015,18(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