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小说教学策略初探

2018-06-26林凤

新教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监生人教版小说

林凤

小说是一种通过描写环境、叙述故事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说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大,多为原著节选与改编。有些教师对小说教学定位不明确,常把它等同于一般记叙文,采用固化的“讲读课”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使学生模糊小说人物形象,忽略小说表达特色,难以获得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失去学习小说的兴趣。北大温儒敏教授主张阅读需依存文体。小学小说教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依托小说的文体特点,引领学生沉入文本,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学习阅读方法,形成初步的小说认知体系。

一、厘清情节,感悟小说内容

厘清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教师可以在学生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围绕小说主旨,以自主学习单、情节地图等方式梳理人物关系,浓缩故事情节,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再分板块读议感悟,做到整体把握,长文短教。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教师可以预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骆驼队”,梳理林海音回忆骆驼的几件事:学咀嚼、谈骆驼、剪驼毛、念骆驼。接着以此为基础分块教学,让原本细碎的童年回忆慢慢清晰明朗起来。

小说特殊的表达方式总是蕴藏着言语建构与布局的奥秘。对于情节叙述富有变化的地方,尤其是矛盾冲突之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因文而异,抓住文本的冲突处,采取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带领学生破解文本谋篇布局的密码,领略小说别具一格的构思。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的结尾,以两句话单独成段的形式揭示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故事就此戛然而止。语言极为简练,却加剧了故事的悲壮色彩。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顾前文中老汉对小伙子一“揪”一“推”的矛盾冲突,认识老汉不徇私情的品质,领悟故事情节“悬念丛生”与结局“出乎意料”的妙处。

二、分析环境,凸显小说背景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描写是小说描写中重要的一环,它包含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有时起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衬托时代特点的作用;有时起着渲染特定氛围,从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有时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环境描写,发现环境描写的语言表达形式,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巧妙心思和深远意味,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学习环境描写独特的表达特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开篇即以简短紧凑的语言营造出大雨如注的氛围。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大雨倾盆的音频,将原文中的“像泼,像倒”改为“像落,像洒”等,使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泼”“倒”所体现出雨量大、雨势猛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补充积累“千钧一发”“迫在眉睫”等表示形势严峻的成语,学生就自然能读出短句短段的紧迫感,明确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三、聚焦形象,体会小说语言

小说的核心表现力在于人物形象的描摹与刻画,但不少学生阅读小说时更愿意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忽略了人物形象的刻画,有时甚至还会将人物与故事张冠李戴,这样的阅读使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素养,收获有限。当代作家汪曾祺说:“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不是可有可无的。”小说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性格与思想等特点,因而发现文本的语言风格,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是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形象描写处驻足,通过想象画面、换位体验、对比阅读等方式品味文本语言,就能让文字呈现的画面具体起来,体会小说语言之妙。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作者正是通过严监生临死之际念念不忘两茎灯草,而一直伸着两根手指头的细节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爱财胜过性命的守财奴形象,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严监生的动作,从“伸着两个指头”到“越发指得紧了”再到“那手只是指着不动”,想象严监生从生气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心路历程;再补充《儒林外史》第五回“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等资料,让学生在对比中看到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关心的不是至亲,而是两茎微不足道的灯草。这样,严监生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探究主题,领悟小说意蕴

小说虽然情节虚构,却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有着比较明确的主题。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小说的思想性与教育性的重要不言而喻。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如果“没有涉及小说的言语表达,不需要学生去体验文章中的那种情感,不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和情感”,那么,小说教学就会“变成一种筛选信息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立足小说文本特点,或通过独特的言语表达,或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来感受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关联,体会小说教育意识的渗透,在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中,对母亲转身的慢镜头描写十分感人,片段中三次强调“我的母亲”,不长的句子,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张力。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此处时,先引导学生读出“我”面对母亲瘦弱的背、苍白的脸、疲惫的眼睛时内心的震撼,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背是 ;母亲的脸是 ;母亲的眼睛是 。”让学生回忆母亲曾经挺拔的背、红润的脸、明亮的双眼。移情对比后,又再次对慢镜头描写复沓诵读,在层层推进阅读中,引发学生对“慈母情深”的深刻体会。至此,文本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学生咀嚼回味小说字里行间的意味,解读文字密码,把对人物命运的关心融到诵读中,小说丰盈的意蕴在表达中得以彰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小学小说教学,教师要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和文本特质出发,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意趣,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初步习得小说阅读方法,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讀天地,提升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教师进修学校责任编辑:辛铭 黄彧修)

猜你喜欢

监生人教版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