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018-06-23单志勇王林霞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四科山东济南500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山东济南500

系统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耳石阵发性良性

单志勇,王林霞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四科,山东济南 500;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山东济南 500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为良性以及恶性,病因十分复杂,包括颈性眩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等,已成为门急诊常见病[1]。眩晕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部分门诊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眩晕危害也可大可小,良性的眩晕预后相对较好,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眩晕都可能会导致跌倒,引起继发性损害,眩晕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病因之一[2]。眩晕的治疗以对症、控制病因为主,耳石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方法,适应症基本明确,但并非所有的对象都可获益,复发率、残留率仍然较高。过去对于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护理,以对症护理为主,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残余眩晕率,医院尝试加强综合护理干预,2017年1月—12月,医院耳鼻喉科共采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耳鼻喉科共采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7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 40 例、女 27 例,年龄(37.5±8.7)岁。有眩晕病史57例。伴随症状表现:恶心24例,呕吐11例,耳鸣8例,听力下降25例,视线模糊、黑蒙2例。有基础疾病14例,有心脑血管事件病史7例。送院方式:急救车送院2例,自行抵院34例,家属送院31例。复位部位:左侧为主32例,右侧为主35例。2017年1月—12月,医院耳鼻喉科共采用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 23例,年龄(36.7±8.1)岁。 有眩晕病史 51例。伴随症状表现:恶心21例,呕吐10例,耳鸣7例,听力下降22例,视线模糊、黑蒙2例。有基础疾病11例,有心脑血管事件病史6例。送院方式:急救车送院3例,自行抵院30例,家属送院27例。复位部位:左侧为主29例,右侧为主21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伴随症状表现、病史与基础疾病情况、送院方式、复位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并非随机对照研究,但研究中调用的资料、采用的新的护理技术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护理管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理以对症护理为主,在复位前,对症护理,包括输液管理、体位管理,预防误吸误咽、心理安抚,帮助完成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后,制定治疗的方案,进行宣教,告知配合事项,辅助医师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患者出院时,做好医嘱,加强生活管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落实综合护理干预。

(1)诊断与复位前:对症护理、心理安抚为主。主要策略包括:①严格的体位管理,侧卧位,以帮助患者缓解眩晕症状,注意微调;②及时处理呕吐物,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异味,减轻患者的呕吐感;③适当的穴位按摩,可按揉风池、百会、颈夹脊等穴位,以缓解眩晕、呕吐感,每次每穴2~3 min左右,交替按摩,持续10~20 min,力度适中,以患者感觉到酸麻胀为宜;④若患者过于紧张、出现气促、胸闷等症状,可按揉风池、哑门、大椎、肺腧、定喘、天突穴等穴位,减轻呼吸道症状[2];⑤心理护理,在明确诊断前,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认为自己罹患重大疾病,是恶性眩晕,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眩晕都不是恶性眩晕,与心理应激关系密切,需要耐心解释,做好安抚,告知眩晕的病因、临床表现,寻找积极的信息,如患者既往没有眩晕病史、也没有恶性眩晕的特征,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强调情绪控制对于眩晕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伴有基础疾病的对象,焦虑反而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需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选择合适的干预技巧。如部分患者热情开朗,容易相信别人、缺乏思考,缺乏目标性、容易改变,需要采用红玫瑰法则,赞美需要真诚、具体,需要善用倾听、总结,沟通时需要有逻辑性,积极倾听,需要善于正面积极的态度言语沟通。部分患者性格、果断、坚定、不容置疑,甚至进行自我诊断,如自己有高血压病史,便盲目的认为自己眩晕是高血压引起的,要求给予心血管内科治疗,应尽量避免冲突,不要针锋相对,讲事实、摆道理,强调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性,减轻患者的抵触情绪。

(2)复位治疗时:①先让患者观看复位治疗的视频,让患者知晓EpLey复位方法、Barbecue翻转复位法的步骤,讲解注意事项,特别是要注意放松,不要有对抗行为,否则反而可能导致筋伤[4];②在进行复位时,多名护士配合,全程护理,若患者自觉有明显的不适,及时主诉,1名护士做好患者的安抚。

(3)复位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复位治疗后,症状可明显缓解,但部分仍然需要留观,此外治疗并非根治治疗,残余眩晕发生率较高,需要做好出院前的指导,主要内容包括:①准备好充足的眩晕症、康复治疗的资料,与医师一道进行健康教育,就眩晕症的发生机制、危害、治疗方式、发作诱因等进行宣教。许多患者对BPPV、良性位置性眩晕缺乏足够的认识,态度不够端正,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偶然表现、危害不大,有的人则担忧过度、心理负担较重,眩晕症并不是绝症,有危害,不容忽视,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也不能过分的担心,眩晕症只要你管理得当是可以控制的。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态度,选择合适的沟通策略,帮助患者的建立科学的疾病管理意识,积极配合做好康复训练、生活管理。②制定详细的生活管理、康复策略,就患者担心的问题,如担心突然发作影响自己生活工作、担心在开车等情况下出现眩晕等,就这些问题答疑解惑,帮助患者建立疾病管理的信心。主要生活管理内容包括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避免长期用眼与疲劳工作、禁烟酒等。眩晕的危险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咳嗽、中耳炎、失眠、急性心理应激等,需要重视细节的管理,预防眩晕的复发。③留下微信,加入眩晕症病友群,护士通过微信与患者建立长期的联系,进行宣教,提醒做好疾病管理,如在冬季,容易出现呼吸道感,咳嗽等症状容易诱发眩晕,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5]。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科室停留期间症状总持续时间、如入科室到开始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时间,耳石复位治疗完成时间,院内停留时间。患者护理满意率,眩晕残留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学分析,时间指标服从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入科室停留期间症状总持续时间、入科室到开始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时间,耳石复位治疗完成时间,院内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程指标对比(±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程指标对比(±s)

组别入科室停留期间症状总持续时间(min)入科室到开始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时间(h)耳石复位治疗完成时间(min)院内停留时间(h)观察组(n=60)对照组(n=67)t值P值5.2±2.5 7.5±1.7 2.62 0.021 2.1±0.5 2.7±0.4 3.10 0.010 36.2±5.6 45.5±4.7 4.61 0.000 4.8±1.2 5.6±1.6 2.54 0.034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眩晕残留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眩晕残留率对比[n(%)]

3 讨论

耳石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适应症基本明确,常规护理以对症护理、出院前的宣教为主,护理质量亟待提高,患者的院内停留时间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对象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常规护理不足主要体现在:①在复位治疗前,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心理护理明显不足;②部分患者因心理应激,平衡障碍,可能出现伴随症状表现,对伴随症状的管理不到位,部分患者出现胸闷等症状;③复位治疗时间长,部分患者对复位治疗存在一定恐惧情绪;④复位治疗后的护理不到位,眩晕残留率高,有报道显示残留眩晕的发生率可以达到10~30%[6-8]。眩晕残留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与病因控制、自我管理不到位有关,延续性护理明显不足,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指导水平有待提高。该次研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眩晕残留率也达到13.4%,处于正常水平,若主动随访、延长随访时间、提高随访覆盖率,残留率还会有所上升。而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后,眩晕的残留率仅为1.5%,疗效明显更优,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发挥了作用,有助于控制复发危险因素。

与此同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疗程缩短、院内停留时间缩短,分别为(36.2±5.6)min、(4.8±1.2)h、护理满意率达到100.0%,不同机构调查数据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症状控制时间,急性期控制在30 min以内,少部分可持续更长,但是主要调查地点为门诊,而停留时间调查较少,但极少部分需要住院治疗[9]。综合护理干预有以下优势:①重视症状发作期间综合管理,合理的应用按摩等传统的手法,减轻躯体不适,加速症状控制;②重视复位治疗时的护理配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治疗时间,该组对象完成时间缩短了9 min左右,其他文献报道时间差异较大,但一般在60 min左右[10],该次研究中对照组中断治疗非常普遍,这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③提供延续性护理、详细的出院后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眩晕复发的危险因素。如熬夜、疲劳工作,不仅有助于预防眩晕,还可帮助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控制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使患者终身获益,降低慢性病发生风险,体现了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价值。

综合护理可缩短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程,降低眩晕残留风险,获得患者的好评。

[1]胡珊珊,张丽萍.难治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342-34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369-374

[3]孙忠义,彭伟,李朝辉.老年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3):82-83.

[4]舒竞铖,尹时华,刘渊,等.手法复位联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10(4):598-600,605.

[5]闫亚平,薄建华.中国人群高脂血症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风险的Meta分析[J].武警医学,2016,27(8):803-805,809.

[6]常丽,李永聪.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效果评价[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146-149.

[7]刘真,闫占峰,矫璐璐,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现代中医临床,2017,24(1):45-47.

[8]计莉,彭新,孙勍,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武警医学,2016,27(7):655-657.

[9]周爱芳,黄勇.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3):263-264.

[10]刘西玲,苟宁,张李娜,等.综合护理干预路径应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142-144.

猜你喜欢

耳石阵发性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你了解耳石症吗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