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8-06-23仇旌梁山县人民医院眼科山东梁山272600

系统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巩膜小梁眼压

仇旌梁山县人民医院眼科,山东梁山 272600

青光眼属于一种不可逆性眼病,主要是指眼内压间断或者是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可造成患者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以及视野缩小,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失明[1]。该疾病是导致全球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采取药物、激光以及外科手术等方法,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外科手术疗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青光眼有效、切实的方法[2]。为了进一步观察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通过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青光眼患者展开探讨,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例数等同的两组,分别应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两组方法,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该院收治的76例青光眼患者用作对象展开分析,将其分为数目等同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意愿、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无肿瘤疾病者、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老年痴呆、语言沟通障碍、有手术禁忌证等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8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 17 例;年龄 54~78 岁,平均(62.5±7.8)岁;其中有35例为闭角型青光眼,3例为开角型青光眼,平均 术 前眼 压 (29.35±2.75)mmHg (1 mmHg=0.133 kPa);该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法。观察组38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3~79岁,平均(63.2±7.9)岁;其中有 36例为闭角型青光眼,2例为开角型青光眼,平均术前眼压(28.92±3.21)mmHg;该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法。全部患者均同意参与此次调查,该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资料比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下一步比较。

1.2 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为:牵引固定上直肌,随机做以角膜缘或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烧灼暴露巩膜面,起到止血的作用,做大小为4 mm×5 mm、厚为1/2巩膜瓣,实施常规2 mm×2 mm角巩膜深层组织切除,楔形切除虹膜根部,整复巩膜瓣,并在其两角使用10-0尼龙线各缝合一针,将缝线的松紧度调整好,连续缝合结膜瓣,并在结膜下注射2.5 mg地塞米松(规格1 mL:2 mg×10支/盒,国药准字H41020056)[3]。术后24 h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

给予观察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为:牵引固定上直肌,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烧灼暴露巩膜面,起到止血的作用,做大小为4 mm×5 mm、厚为1/2巩膜瓣,浸泡有丝裂霉素棉片,将其放置于结膜囊-巩膜瓣-巩膜床层间。将棉片取出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棉片接触部位。实施前房穿刺,进行2 mm×2 mm角巩膜深层组织切除,实施周边虹膜根部切除。复位巩膜瓣,在两角各缝合一针。实施可拆除调节缝线,加深前房检查滤过量后,间断缝合筋膜,连续缝合结膜。行前房成形,并在结膜下注射2.5 mg地塞米松[4]。术后24 h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包括视力不变、视力提高以及视力下降,视力提高率=视力提高例数÷总例数×100.00%。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眼压恢复情况。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低压眼、前房出血、恶性青光眼以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关于该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来处理,计数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用(±s)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情况

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71.05%,对照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50.00%,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情况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情况

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比对,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情况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情况比较[(±s),mmHg]

组别 术前 术后t值 P值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29.35±2.75 28.92±3.26 3.312>0.05 17.37±2.15 13.62±1.58 13.157<0.05 10.624 7.403<0.05<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对照组出现低压眼3例、前房出血3例、恶性青光眼2例、黄斑水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观察组出现低压眼1例、前房出血1例、恶性青光眼0例、黄斑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8,P=0.037)。

3 讨论

青光眼属于常见的一种慢性眼科疾病,由于长期持续性高眼压导致视神经轴浆运输阻滞,使得视盘供血不足,神经组织受压,导致视神经纤维萎缩、退行性变,严重时可导致细胞神经凋亡,使残存的部分视功能比较脆弱[5]。所以,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关键在于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保护视功能[6]。临床上常采取手术方式来治疗青光眼,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其视力。传统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常使用的方法,该手术方法由于术中松紧程度比较难把握,且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形成常会造成滤口阻塞或者是狭窄,对手术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引发术后低压眼、前房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多种并发症[7-8]。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眼科显微手术得到快速发展,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许多临床工作者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将传统小梁切除术改进成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治疗青光眼带来重要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9]。赵莉莉[10]学者对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进行研究,通过选取7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以及复合式组,传统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复合式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眼压及前房形成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复合式组眼压情况与前房形成情况均明显比传统组优(P<0.05),得出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较,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青光眼 ,效果显著良好。李彬[11]学者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通过选取76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小组(P<0.05),结果表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理想。

在该次研究中,给与对照组青光眼患者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给与观察者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①观察组38例患者中有27例视力提高,视力提高率为71.05%;对照组38例患者中有19例视力提高,视力提高率为50.00%;观察组视力提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17.160,P<0.05)。 ②手术前对照组眼压为 (29.35±2.75)mmHg,观察者为(28.92±3.26)mmHg,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312,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为(13.62±1.58)mmHg,对照组为(17.37±2.15)mmHg,观察组眼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t=13.157,P<0.05);③观察组有 3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有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95%;观察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赵莉莉(复合式组浅前房发生率9.38%明显低于传统组的31.25%(P<0.05);术后6个月复合式组患者平均眼压为(17.13±5.17)mmHg,传统组为(21.79±7.26)mmHg,复合式组眼压明显低于传统组,(t=2.96,P<0.05)]、李彬[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观察组眼压(159±23)mmHg 低于对照组(21.8±2.8)mmHg,(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的研究结果相同之处在于经过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之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眼压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有所改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丝裂霉素C使用时需要实施充分的冲洗,要注意保护患者角膜、结膜瓣边缘,且其放置时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筋膜囊厚,年龄较小的患者,丝裂霉素C的作用时间应该相应延长,这样可有效避免滤过道阻塞和狭窄发生[1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主要作了3个方面的改进:①对切口进行了缩小,在显微技术之下,小梁切除口更小,操作更安全,在手术过程中对于组织的损伤更小,可有效减少虹膜、晶状体、睫状体等损伤,减少前房出血,降低因为创伤、炎症引起的瘢痕,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②术中丝裂霉素的应用,丝裂霉素是从丛生的链球菌属分离出来的抗癌药,有着很强的抗增生能力,通过与DNA双链发生交联而抑制DNA合成,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能早期防止滤过道结疤,保持小引流口的畅通,而且在术后早期滤过泡未形成时,能辅助眼球按摩,促进滤过泡形成;③采取前房穿刺,通过穿刺口注入平衡盐溶液,根据液体从巩膜瓣下渗漏的情况,可以检测滤过口的功能,观察巩膜瓣缝合的松紧度是否恰到好处,可以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滤过效果[13]。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以及眼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实施。

[1]杜丽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89-90.

[2]武海玲,马晓梅,才让当周,等.视网膜激光光凝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7):3328-3330.

[3]马英慧,杨洁,付笑笑,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薄Tenon囊青光眼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1):137-140.

[4]鲁华斌.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6):158-159.

[5]殷先第.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111-112.

[6]Chen yuanyuan.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for primary closure glaucoma[J].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science education,2016,8(13):111-112.

[7]古文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204-206.

[8]刘翀,肖启国,费志刚,等.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3):309-315.

[9]唐丹梅,杜秋,孙士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糖尿病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36-38.

[10]赵莉莉.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48-49.

[11]李彬.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55-56.

[12]孙晓萍,王静,李海威,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5):411-414.

[13]Zhang shengli,jin weifeng.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abeculectomy for glaucoma[J].Practic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linical,2017,17(9):145-146.

猜你喜欢

巩膜小梁眼压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补 缺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