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6-21陈新平

赢未来 2018年3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中华民族在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下得到了丰富的养分,伴随着历史的革新与发展不断成长,其傲人的灿烂文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引发他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究,也给当下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研究历史、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契机。下面,笔者将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朗读背诵中渗透传统文化、在课下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三方面就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朗读背诵;课下活动

中华民族在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下得到了丰富的养分,伴随着历史的革新与发展不断成长,其傲人的灿烂文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引发他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究,也给当下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研究历史、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契机,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分析,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全面吸收。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所经历的过程与阶段较为漫长,因此在这一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也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探究语文知识、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主阵地,通过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的发展历史,深刻感悟到文化名人的崇高精神品质,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探究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背景的知识平台,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对于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情节了解的比较多,因此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针对诸葛亮表文的背景、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作者独特的心界展开细致地剖析,在理解本篇文章的写作方式的基础上,体会蜀汉丞相诸葛亮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这些传统美德与崇高的治国思想进一步感染学和熏陶学生,使其感受祖国文化的遗产的巨大魅力,使学生收获更多的成长。

二、在朗读背诵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在前人的努力与坚持之下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广大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阶段语文知识的特点,将传统文化的内涵渗透其中,从而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加深学习印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背诵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他们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还以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一课为例,由于本课文体的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晦涩难懂,也不太好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对于其中蕴藏的深刻的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忠贞不二等传统文化内涵不容易理解,可以先放下复杂的内容分析与词语注释,鼓励学生大声朗读从中感受作者深刻的感受与恳切委婉的言辞,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也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给了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爱国精神使他们更加辩证地分析问题,了解怎樣才是爱国的表现,自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从而实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在课下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挖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为了使学校重视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传统文化,教育部颁发了有关的指导纲要,鼓励各学校寻找与之相关的学习契合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针对这一情况广大院校也做出了积极的调整,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开设专题活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使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动 项目中不断探索、不断寻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节日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如学生较为熟悉的春节,由于时代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模式的不断改变,学生对过年的意识越发淡薄,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通过学生之间对对联,了解对联活动,懂得对联的平仄、对仗、韵脚等相关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写作上的快捷反应能力得到锻炼。还可搜集民间谚语、民间故事中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现状与学习特点,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课堂的育人功能,将课本知识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融合,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良好的文化积淀,使祖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使更多的中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知识、亲近传统文化,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汤城乡.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7):9-9.

[2]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江西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陈新平(1968.9—)性别:女,职称:中一,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