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8-06-21张健张峻峰吴耀持付雯琴
张健,张峻峰,吴耀持,付雯琴
(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
贝尔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属“面瘫”“口㖞”“口眼歪斜”等范畴[1]。Bell’s面神经炎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发病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可有起病突然,每在醒来时发现,下颌角或耳后疼痛,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等。此病常在冬春、秋冬季节变换时多发。我国每年发病率为26~34/10万,患病率为258/10万,经治疗仍有10%左右的面瘫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
目前贝尔面瘫的针灸治疗已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但是对于急性期针刺治疗仍存在争议,笔者运用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并与普通针刺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收集贝尔面瘫并且病程在7 d以内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突然失去联系,治疗组3例脱落,对照组1例脱落,最终有64例进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 5版《神经病学》[3]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①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男性略多。急性起病,48 h内达到最大程度,大多单侧发病,个别双侧发生。②表现为表情肌不同程度瘫痪,表情动作异常或消失,前额无皱纹,不能做蹙眉、皱额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并牵向健侧,不能鼓腮吹气,漱口时口角漏水,食物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等症状。③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外上方,称为Bell’s征。④泪液分泌障碍或泪液积滞溢出。⑤鼓索神经上方受影响时,则出现舌前2/3味觉改变;病变涉及镫骨神经上方时则伴有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损时,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还可以出现外耳部及耳廓的疱疹及感觉缺失。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4]及石学敏主编《针灸学》中面瘫中医诊断标准。患侧面部肌肉麻木不仁,前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露晴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牵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鼓腮、露齿;部分患者在早期耳后有压痛感,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障碍(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患侧瘫痪肌肉痉挛,口角歪向患侧,病情严重者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风寒者舌淡苔薄白,兼见面部受凉史;风热者舌红苔黄腻,继发于感冒发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20~65岁。③病程在1~7 d。④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20岁或者>65岁。②创伤性或者医源性面瘫。③肿瘤及脑血管意外等导致的中枢性面瘫。④病程超过 7 d。⑤双侧面瘫。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⑦患有严重心脑血管、内分泌、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必须停止用药者。③用药超过5 d,患者因疗效欠佳而自行放弃试验或加用其他药物者。④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但因其他不能预料的原因而中断治疗者。⑤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在发病起第 3天开始口服强的松片,每日晨间顿服 1次,每日 30 mg,连续服用 5 d;然后每日20 mg,连续服用5 d;然后每日 10 mg,连续服用5 d,共计服药15 d。
2.2 治疗组
采用力学针刺三透法。取地仓透颊车、地仓透下关、地仓透四白(三透法)+牵正与对侧合谷。风寒型加风池,风热型加曲池。选用 0.30 mm×40 mm和0.30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牵正穴位采用爪切进针法,直刺 0.5寸,地仓透颊车(由地仓向颊车平刺透刺),地仓透下关、地仓透四白采用提捏进针法,深度为1.0寸,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使针感气至病所。曲池直刺,深度为1.0寸,风池向鼻尖斜刺,深度为0.8寸,留针20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休息3 d。第1个疗程只针刺,不接电针仪,起针时压迫针孔以防出血。第2个疗程针刺后地仓穴和牵正穴接G6805-Ⅱ型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为4.0 Hz,电流强度2 mA。
2.3 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取患侧地仓、颊车、下关、四白、牵正及对侧合谷。风寒型加风池,风热型加曲池。选用0.30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地仓、颊车、下关、四白采用提捏进针法,直刺或横刺,深度为0.5寸,牵正穴位采用爪切进针法,直刺0.5寸,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使针感气至病所。曲池直刺,深度为 1.0寸,风池向鼻尖斜刺,深度为 0.8寸,留针20 min。留针期间不行针,起针时压迫针孔以防出血。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休息3 d。第1个疗程只针刺,不接电针仪,起针时压迫针孔以防出血。第2个疗程针刺后地仓穴和牵正穴接G6805-Ⅱ型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为4.0 Hz,电流强度2 mA。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5]。以健侧为对照,①眼裂大小,<3 mm为0分,≥3 mm为1分;②睑外翻,无为0分,有为1分;③鼻唇沟消失,无为0分,有为1分;④口角下垂,<3 mm为0分,≥3 mm为1分;⑤皱眉(达到正常侧的50%),可能为0分,不可能为1分;⑥在最小的神经支配下(即常规用力闭眼)眼睑闭合不全,无为0分,有为1分;⑦在最大的神经支配下(即用力挤眼动作)眼睑闭合不全,无为0分,有为1分;⑧上下犬牙暴露,看见为0分,看不见为1分;⑨上排第二门齿整个宽度完全暴露,可见为0分,看不见为1分;⑩吹口哨(与健侧相比,人中与口角之间的距离减少),≥50%为0分,<50%为1分。麻痹评分为10个测定指标的得分之和,最低分为0,最高分为100,分数越高,面神经麻痹的程度越重。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中面神经炎的疗效标准,结合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标准[7]拟定。
痊愈:符合 H-BⅠ级标准,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表情肌运动时左右两侧对称。
显效:符合 H-BⅡ级标准,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外观静态时左右对称,仅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鼓腮、皱眉患侧稍差。
有效:符合 H-BⅢ级、Ⅳ级标准,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无效:符合 H-BⅤ级、Ⅵ级标准,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痊愈率为6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0.9%,痊愈率为 36.4%;两组痊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力学针刺三透法治疗的痊愈率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 两组治疗前后Stennert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tennert评分比较 (x±s,分)
两组治疗第1疗程和第2疗程Stenner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针刺手法对于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有所改善;治疗组第1疗程、第2疗程Stennert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早期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治疗具有优势,并且治疗效果也好于普通针刺治疗。
4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损伤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支配面部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所致[8]。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神经。其行走经路的任何病变都可导致面瘫。人如果承受较大的压力,劳累过度,休息不足,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对于某些疾病自然就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了。而人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患各种感染疾病,周围性面瘫也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如疱疹病毒,很多此病患者患侧耳前或耳后出现疱疹,甚至出现听力异常。面瘫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谓之中络。《黄帝内经》[9]:“风者善行而数变。”“风为六气之一,风气中人则病,故风为百病之长也。”本病多因平素体内络脉空虚,感受风邪所致,主要是太阳和阳明经的络脉,因风邪阻滞,使经气流行失常,则气血不和,经筋失养,缓纵不收而致病。病机是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综上所述面瘫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气血痹阻和肌肉弛纵不收引起[10]。而针刺面部穴位能通达气血、调和阴阳、扶持正气、活血化瘀,从而促进面神经修复,提高面肌张力[11]。
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取穴根据面瘫最难解决的后遗症“患侧嘴角向健侧斜上方歪斜”症状,从物理学来说,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则把这个力叫做这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基于力学理论针刺三透法,地仓透颊车、地仓透下关、地仓透四白,针刺地仓透下关斜上方针刺力就会分解成垂直的向上一股分力,和水平向患侧的一股分力。水平向患侧的一股分力和地仓透颊车的一股向水平向患侧的针刺力一起促使嘴角拉向患侧。垂直的向上一股分力和地仓透四白一股向上的针刺力一起促使患侧嘴角向上翘起。从中医学理论上来说,头为诸阳之会,头面部经络密布,采用透穴法可使脏腑与经络、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间的经气得以沟通交融,增强经络之间的联系。如地仓、颊车、四白、下关均属于足阳明胃经,采用基于力学理论三透法可增强疏通本经经气的作用,扩大针刺范围,从而提高疗效。
总之,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取穴把力学中合力、分力灵活地运用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可加强疏通面部局部经气及阳明经经气,改善局部症状,调动全身气血,提高早期疗效。并且地仓透颊车相当于面神经颊支走形部位,颊支主要支配口轮匝肌,能有效促进神经组织代谢,减轻炎症,降低神经变性,加速麻痹神经功能恢复。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具有取穴少、疗效显著、疗程短等特点,与普通针刺取穴治疗对照后发现能更快改善症状,提高了贝尔面瘫的治愈率。
[1] 石学敏.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5.
[2] Bleicher JN, Hamiel S, Gengler JS,et al. A survey of facial paralysis: etiology and incidence[J].Ear Nose Throat J, 1996,75(6):355-358.
[3]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6.
[4]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10.
[5] House JW, Brackmann DE.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N eck S urg, 1985,93(2):146-147.
[6]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8.
[7] 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408-409.
[8] 郑杏婷.早期面部肌肉功能锻炼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19):4279-4280.
[9] 北京中医学院.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80.
[10]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5,224-226.
[11] 张健,朱仲余.力学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