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验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2018-06-16叶彩燕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践

叶彩燕

摘 要: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物理教学要从灌输、讲授为主的模式改成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课程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不仅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而且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物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51-01

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而体验性学习则是借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来实现物理教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设想。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先感性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形成思维中的抽象认识,然后上升到具体认识,通过“体验”与“认识”的交互作用,促成行为和认知的统一。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实践——认识——实践”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性学习呢?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为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其体验的欲望,教师就要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此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重点应放在学生经历和体验上,让教学目标在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中完成,这样学生才能提升物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本人先让学生积累“运动和力关系”的感性材料,接着提出问题:“运动需要外力来维持吗?”结果是运动不需要力。这样的一个物理情景就是对前概念的一个有力冲击,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去寻找、发观问题,释放更加的能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 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应将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才能将具体的生活情境抽象出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模型,也才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为了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中用于问题研究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小球、木块和小车等,更多的应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感知得到的物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在曲线运动中的物体可以有汽车、铁饼、雨伞上下落的雨滴;在受力分析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分析。比如:在桌面运动的粉笔盒,沿黑板下滑的黑板擦,倾斜文件夹上的静止的遥控器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科学道理,及将物理规律应用于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问题探讨、演示实验等方法创造一些让学生体验的情境,借助其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的感官得到刺激,激起相应的自觉情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种以境促情,以情促行,学生上课就能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教师也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知识。所以,创设情境,开展体验性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引導探究经历体验

素质教育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亲自探究。因为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对抽象的自然规律理解和掌握都困难,所以只有在老师合理的引导下有意识地亲历体验后,才能掌握自然知识。也只有他们亲自经历并感受,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才会深刻,同时在感受中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解释和交流、反思与评价等,尽可能给学生亲自活动的机会。其实,在学生实验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知识,这些东西正是学生培养物理思维的关键,应该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这样能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探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学生对于探究过程的体验,已不只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多向交流分享体验

交流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互动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分享体验学习的成果。

例如,学完“动量”本章以后,可让学生进行研制水火箭。让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当成功制作水火箭模型后,可让他们交流、研讨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感想。通过交流他们就学会了与别人分享成果,学会了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体验性学习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课堂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除了能交流信息,使彼此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促进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关键在于让学生体验和发展。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探究、操作和思考。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不仅主动获取知识,而且也锻炼思维,创新、实践等能力都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许静、陈万平.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的探讨.物理教师,2004,(3)P8.

[2]郎国方.建构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改尝试.物理教师,2004,(3)P11、P12.

[3]黄国龙.强化学生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物理教学探讨.2005,(1)P7.

[4]鱼兆还.论物理学科体验性学习对认知结构的优化.物理教学探讨.2006,(7)P15.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实践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