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8-06-12陈彬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主动提问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陈彬

【内容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抽象性。并且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内需要学习大量的基础知识,方便日后学习更深入更复杂的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它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各項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此教学方式下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会更有探究精神,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动提问 培养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极其好奇的阶段,他们有可能对一些成人认为并不起眼的事物感到好奇,一些细小的东西就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教师如果想要教好初中学生的数学科目,就需要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不会分心,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集中精力的数学教学更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从而让学生在主动提问中学习数学,逐渐的建立起学习数学的思维。提问意识的培养要当做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提问意识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老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提问的基础工作

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充分备课。老师要做好提问前的准备工作,打好提问的基础。如果一些学生在上课时提出了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却不能顺利地解答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会认为,自己所问的问题并无意义,而且教师不能流利的解答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师的看法。因此,教师在事先准备教案时,要对自己所讲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制定一个合适的上课流程,以免在上课时出现差错,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自信心,最终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使学生的数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在进行提问后,教师解答时要注意自己的解释方法与内容,要使学生能较为容易的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一味的搪塞学生,如“不必深究,背下即可”、“你记住就可以了”这类话语不要出现在教师的回答过程中,假设教师实在遇上不能解答地问题,则直白的告诉学生老师也不会,需要查阅一定资料才能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使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

对于学生来讲,数学生硬难懂,公式、定理各种知识都很无趣,他们对于这种缺乏趣味的东西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不愿意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学习,数学的学习效率极差,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老师在讲圆的对称性时,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引出需要讲解的内容。生活中常见的圆有很多,比如圆形钟表,蛋糕,圆形的凳子等等。然后老师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圆形都是对称的呢?有没有不对称的圆?这样简单的提问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这种提问方式能让学生模仿学习这种提问方式,从而建立起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二、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做到人人平等

过去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学生与老师一直站在一个对立的角度,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使得教师在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时,学生不愿意听从,会有一些反叛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选择主动与学生拉近关系,而如何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呢?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也是对学生提问意识的一种提升。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问题时,关于三角形相似的证明有多种。这时老师可以先引出最简单的一种证明方式:SSS即三角形三个边完全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这时老师接下来可以和学生继续进行讨论,讨论其他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讨论的过程中SAS即三角形两边和一个夹角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简单的证明也会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在讨论中老师要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老师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提问,然后由老师解答疑难问题。开放性的课堂最能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让学生和老师拉近彼此的距离。并且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拉近后,学生便不会再恐惧老师的威严,在遇到问题时,自然会进行提问。

三、合理布置课前预习,提高学生提问意识

合理的课前预习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能在课前预习中对知识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可以发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将新知识和以往的知识进行一个结合,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思考。这时学生会根据老师的预习要求进行预习,然后找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进行提问。老师需要在每节课开始讲解之前给学生大概10分钟的课前预习时间,然后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提问内容为自己不理解的并且认为重点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提问:三角形相似和三角形全等有什么关系?全等的三角形是不是可以说成相似?等等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结合,老师可以讲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结合起来,然后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并且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重点的讲解。

总结

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提问意识并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提问意识的养成需要老师逐渐的进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初中课堂中提问意识的养成是学生提高总体数学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步骤,学生在提问中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逐渐的建立起学习数学的数学思维。关于初中数学中提问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提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策略,未来初中数学的教学必定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曹巧宁.标新立异——浅谈新课标下的高效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12(6):147-148.

[2]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43(8):215-216.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主动提问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有效途径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