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科学社团活动中的作用
2018-06-12杨柱
杨柱
【内容摘要】在科学社团活动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会使很多难解的项目变得容易一些,如可以缩短观察周期,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很好的规避风险,给学生长上一双千里眼,炼就火眼金睛,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
【关键词】科学社团 灵活运用 信息技术 探索热情
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灵活运用在科学社团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活动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一些用时多,周期长的观察项目,在瞬间内完成,比如植物的生长过程,花开花落的过程,天空的云卷云舒,竹竿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等,大多数时候,我们安置好实验设备后就无所事事,会浪费很多时间;假如能利用信息技术快速播放视频,关键处正常播放,特别难懂地方重复播放,或者慢速播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同时带动我们积极快速的思考,通过节省时间提高我们的获知效率。
二、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由于有些探究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比较单调,黑板加粉笔,再加几幅图片,学习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电,是一种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然而,又是那么神秘莫测。人不小心会触电身亡,但是一群群的燕子、麻雀驻足于高压电线上,却没有发生触电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样流动的?假如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肉眼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利用率信息技术,一切都将迎刃而解。清晰地画面,形象的模拟,巧妙地辅助线,详尽的解说,让一些抽象的、肉眼看不到的现象在孩子们面前原形毕露。同理,电磁现象也会由抽象变得直观。
在制作桥梁一节,我们尽管口干舌燥地给学生描述桥梁的历史和分类。但是苦于学生年纪小,想象力不丰富,收效甚微。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利用视频、图片快速地展示桥梁的发展史,桥的分类,向学生展示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桥梁。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当然,对于一些很细小的物品,我们仍然会毫不迟疑的选择信息技术,让那些微小世界的居民变得足够大,以满足我们研究的需要。
三、巧妙地规避风险
一些易于操作,相对安全的实验,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去做。即使实验室没有的仪器, 我也会动员学生自己动手废物利用,自制实验仪器来做实验。但是一些危险性比较大,难度太高的实验怎么办呢?做吧,太危险;不做吧,又会出现知识空白,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怎么办?比如氧气的生成、氢气的生成和燃烧,电解水等等……仿真实验,一种不二的选择,直观,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安全。
科学社团是实验性质的社团,很多发现无不依赖实验。在目前的兴趣活动中,由于没有经费,而实验仪器复杂、药品昂贵,往往不能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数、反复调整仪器,这对学生剖析仪器性能和结构、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是很不利的。仿真实验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模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的理解,并加强对仪器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训练,培养设计思考能力和比较判断能力,可以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效果,实现了培养动手能力,学习实验技能,深化科学知识的目的[1]。
四、给学生长上一双千里眼,放眼广袤的宇宙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象。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孩子们对这些知识特别感兴趣,但是,这些知识又是十分抽象的。小学生受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宏观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较大。
比如,我们探索银河系前,可以先看看纪录片,让学生知道银河系的外形,从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 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像一个大铁饼; 从侧面看,银河系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知道银河系的位置,地球属于太阳系;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属于宇宙空间。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纪录片,回顾中国载人航天史,在歷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太空飞船的构造,登月视频的播放,太空漫步神奇,科幻片的欣赏……无不深深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五、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适时地带领学生参观科普馆,让先进的科技走进学生的视野,并通过科技小组的培训和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扩展知识、锻炼技能、增强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用科学的优秀品德。
比如,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设有科普活动厅、国防科技展厅、科普录像厅以及天文观测台,进行展教活动。并设有二十多个专项活动教室,开设环境保护、生物、电子制作、计算机、科技英语、航空模型、舰船模型、车辆模型、天文等项科技培训活动。积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意识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促进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驾驭好信息技术,我们的科学社团必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 360百科,创建者:cobe1909,创建时间:2012-09-27,最近更新:2017-02-24.
[2]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创建者:清风梳雨,创建时间:2013-07-23,最近更新:2015-12-13.
【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托科学教材高效开展社团活动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365】
(作者单位:敦煌市教育局电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