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指导的质量保证机制
2018-06-11黄素文华危持
黄素文 华危持
[摘 要] 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是五年制高职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而言,它是一次重要的实践锻炼和成长机会。实践运行过程中存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教师指导不够深入,实际帮助促进不大,教学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根据“教诊改”中发现的上述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构建适应需求的五年制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质量保证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269-01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有其深刻的教育内涵和价值。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毕业生可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做一项富有创新实践价值的事情,以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性安排,立意是促进学生的专业化成长,帮助学生走出校门,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和职业素质的升华。
然而在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二是具体指导不够深入;三是帮助促进作用不大;四是过程管理流于形式。
二、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分析
基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生产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过程,锻炼性强,学术性弱;思想性活,实施性难;模仿性强,首创性弱;应付性作品多,实用性价值少。这是综合反映并呈现出来的特征。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实训半年至一年,在此基础上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如同做一项实践性课题研究,起码分三个阶段。
(一)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包括确立设计选题,进行文献检索与回顾,构建设计内容框架,确认设计变量,形成设计假设,开展初步设计。
(二)毕业设计的实施阶段
毕业设计要做小型的、小范围的预实验,从中取得经验与教训,以调整设计方向和内容,获得对工作量、人力物力财力安排的初步估量。进而收集整理实施所需要的和新產生的信息资料。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确定统计指标、绘制统计表、统计图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表达阶段
将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方法、结果、结论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收集齐备。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为科技型论文。论文表达的类型,主要根据毕业设计实施的内容而选定。论文格式有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基本参照国家标准,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进一步创新作品设计做准备。初稿写成的论文,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与完善。
三、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质量保证机制
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是个费心费力的立德树人过程。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下述对策:
(一)指导理念方面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理念,重视的应该是其实践性、锻炼性,而非学术性和创新性;质量标准的制订,应该是合格性和达标性而非先进性;指导评价上,应该强化过程性而非结论性。这种指导理念不是降低质量标准,而是更加贴近教学实际。
(二)设计指导方面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开展师生一对一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因为选题需要论证,设计需要时间,实施需要实践,写作需要提纲,资料需要积累,这些工作需要5~8个月的时间去实施。假如等到论文递交的前1~2个月才实施指导,其实为时已晚,很难指导修改了。
(三)心理指导方面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相当于实施一项作业工程,需要有心理准备。因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技术问题,还有心理意志和攻坚克难的毅力问题,需要帮助及时克服。专业指导教师不仅要从业务技术上给予指导,更要通过教师本人的经验、学识、意志、魅力,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勇敢前行。
(四)质量考评方面
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审,学校有统一的参评标准。统一的评审标准往往是平均标准或最低标准。加上指导教师不熟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形成过程,不知道学生克服的困难,不知道学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时间,有时是很难做出评价或评定的,甚至会给出错误的评价或评级。要进行师生面对面的提问和解答,面对面指导最能够进行点对点的帮助。
质量保证机制运行的核心在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要贴近学生、关爱帮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手把手地带教,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现代学徒制”。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重于结果评价,指导过程要老师“放手、放眼而不放心”。这种机制的运行,需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做伦理支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就是要用一颗仁爱博大的心去指导学生(仁);要用一颗正直的心去帮助学生,指出问题和错误(义);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任何事物,有礼有节有序地处理(礼);要用智慧和理智之心引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写作(智);要用信义之心促进学生敢想敢说(信),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