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助力“精准扶贫”开展技能帮扶需求调研的注意要点
2018-06-11楼凤娟
楼凤娟
[摘 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扶贫开发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围绕技工教育办学特色,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技能帮扶,以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增强贫困家庭学生的造血功能,加快增收、脱贫致富的步伐。
[关 键 词] 精准扶贫;职业教育;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001-01
一、研究背景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的重要指示,他强调指出,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它的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并在视察贫困县安徽金寨县时强调:“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为响应政府号召,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对贫困学生都进行了免除学费、补贴生活费等物质上的资助,从某一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但是长远来看,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贫困学生家庭的生活窘迫问题,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接受培训教育进而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学有一技之长,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获取收入,才能真正有助于贫困人们改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从这个层面看,任何一种教育培训形式都具有扶贫功能。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普通教育形式相比,职业教育培训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技能的培养,在“精准扶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更容易实现脱贫致富。
二、研究目的
助力“精准扶贫”开展技能帮扶需求调研,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扶贫开发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围绕技工教育办学特色,为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以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为出发点,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呼唤和需求,通过调查研究精确掌握贫困学生的需求,获取培训项目及培训人员名单,联系就业市场需求,为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精准扶贫”工作而开展,目的是增强贫困家庭学生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让更多的人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实现自我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研究内容
在展开技能培训调查研究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力度要加大
职业院校的贫困学生主要来自于一些山区的贫困地区,普遍消息比较闭塞,对职业教育存在着误解,认为职业院校学不到东西只能混口饭吃,不能培养出高人才,而且他们中有一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家境贫困,存在自卑、消极、负面的情绪,这样会极大地影响调查研究的数据准确性。为此,职业院校需要采取一些积极合理的宣传措施,校内开展励志讲座,要求教师逢课必讲励志,营造自力更生,“人穷志不穷”“我要脱贫”的氛围。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积极引导改变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传统观念,强调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学生能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并且能够带动整个家庭奔向小康。
(二)调查对象要精准
职业院校教师在做招生宣传时,留意一些困难家庭,入校后进行摸底调查、电话回访、实地走访,全方位了解贫困学生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情况、家庭居住条件、困难状况等。对一些真正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卡,为学生确认身份、认定家庭经济困难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调查研究对象的精准。在校期间,时时关注贫困学生的學习状况,给予学费减免或勤工助学资助,并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其获得一技之长,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且做好学生就业情况是否脱贫的追踪工作,进一步保证扶贫调研对象的准确性。
(三)调查方式要多样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围绕技工教育办学特色,开展技能帮扶助力精准扶贫的技能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主要以建立过贫困档案卡的校内贫困生、参加实习以及已经走向工作岗位,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为对象,对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技能学习及需要方面制作调查问卷,以便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了解院校的实践教学情况;对已经实习就业的学生进行电话或者实地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是否已经完全脱贫,有无继续技能提升的需求意愿等;对个别典型的学生,进行个案调查并补充整理分析。
(四)技能帮扶要跟进
开展调查研究后,精确掌握了贫困学生的技能需求,获取了培训项目及培训人员名单,根据培训就业市场的需求,职业院校可以利用校内有效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帮扶工作。“精准扶贫”强调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具备最优的效能,即能够以相对少的教育投入,在相对短的时期内获得较好的扶贫效果。为此,开展培训注意时间要短、内容要准、方式要新,对症下药。
四、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帮扶帮助贫困学生家庭脱贫致富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有做好精准调研不断完善技能培训,密切联系社会需求,才能让更多的人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实现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达到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孟超.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观”和“扶贫足迹”[N].中国国情网,201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