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拓展教学的发展路径研究
2018-06-11李可心
李可心
摘 要:拓展是高校的新设课程,以其特有的功能与魅力,得到了高校学生广泛的追捧。鉴于当前高校拓展教学所显现出的“热闹有余而效果低下”的现状,以协同理论为导向,对高校拓展教学的发展取向进行理性定位,并以此为依据对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拓展教学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校拓展教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协作意识,为同行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协同理论 高校拓展教学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a)-0108-02
1 协同理论的内涵阐释
协同理论亦称协同论(synergetics),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的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理论,主要用以研究系统内部不同组成要素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促成各要素从无序到有序排列的过程及规律。协同理论的研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976年,哈肯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发表了题为《协同学导论》的学术论文;1983年,哈肯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与论证后指出:协同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完全不同性质的大量子系统所构成的各种系统。在组成社会的各种复杂开放的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不仅存在着独立性的无规则运动,同时也存在着某种有序的关联运动;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完善,哈肯创立了以基于特定规律下系统要素之间有序的、有组织性的集体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机理为研究核心的“系统协调合作之学”。高校拓展教学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由诸多子系统组成,在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彼此间的相互关联并受到来自于系统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影响。拓展教学协同效应的产生条件在于能否对教学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进行正确定位和有效干预,形成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全新的组织功能。
2 协同理论引领下高校拓展教学的发展取向定位
拓展教学是一个由诸多相关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课程中的教师、学生以及所从事的各项教学内容,不是独立地完成各自所进行的工作,而是要通过主观努力,协调各相关子系统,排除相关子系统的干扰要素,综合完成拓展教学教学目标。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党对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和实践要求,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协同理论的指引下,体育教学一定是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方面进行改革,構建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拓展教学系统就在这样的系统变革中应运而生。
在拓展教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一定是学生参与程度很高,进行独立系统关联的主动参与的体验式教学。这种主动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学生始终处在主动参与课程的建设当中,不是进行单一的被动学习,而是在协同理论的支持下进行系统关联的重构过程。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探索与发现,分享与总结教学项目的全过程,感受到合作与沟通能力的重要,体会到自身运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不足,认识到自己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缺失,学生通过拓展教学自身得到了全面的成长和提高,重新塑造了自己。这也符合协同理论整体性特征,作用于对象上的因素不可能是单一的,是受相关大量因素影响与支配的。
拓展教学的对象必须确定学生这一主体上,首先要进行研究对象影响因素的分析,要从多因素和整体的视角对研究对象本身的影响与作用。这就很复杂,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情感素质,社会适应素质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只有在协同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才可以做好拓展教学的课程建设,在拓展教学的精神层面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以学生为本”遵循团结精神教育的宗旨,以培养崇高的责任感和思想自由作为精神教育的重点。在能力层面,坚持运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突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心理素质,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3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拓展教学的发展路径
在协同理论范畴内进行拓展教学的研究时,各系统内部、系统与外部之间存在着物质和信息的流动,并且影响研究的进度,研究的预期目标及发展路径。由此要善于把握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同外部之间要素相互影响,并尽可能地减少非有关因素对拓展教学产生的影响。拓展教学正是协同各方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系统,其预期目标在于直接作用到每个学生身上,紧紧抓住体育课堂与教学这一主要系统组成部分,制定相关的拓展教学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要有策略、有目标和有组织地培养学生拓展运动的核心素质。
3.1 协同型教学形式的选择
协同理论下的拓展教学形式必然要采用开放式的自主选班级教学形式,成员构成理论上可以没有年龄标准,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集合成一个班级,依托共同的学习目的实现对学生在认知层面、意志品质领域、团结协作意识等方面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同时他们的构成又具有“无班级制教学”的特点,个人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其学习计划,确立其认知体验方向,获取其独特的体验成果。这种协同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拓展教学所存在的模式陈旧、教学班级人数过多以及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等现状。
3.2 多元化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应试教育和前苏联三段式教学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其教学目标以身体锻炼为核心,未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与限制了体育教师创新精神的发展,学生长期处在形式单调的课堂状态上课,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个性的发展。拓展教学在协同理论中多元素相互作用原理的指导下,除掌握拓展基础运动技能外,通过拓展项目让学生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一目标,具体诸如德育品质、自我突破、合作精神等相关目标,重在培养个人品德、自我认知、个人品质及与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
3.3 实用型教学内容的择取
拓展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纷繁复杂,协同理论中在界定多种多样的方法系统时,对于某种特定的具体活动来说,并不一定都是合适的、有效的,有效的、合适的方法系统一般都是从多样化的方法系统中选择出来的。拓展教学的教学内容也是如此,在多样的教学内容中如何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所以在协同论下要选择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而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系统分工要较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使目标的实现途径具有多角度和多方法,注重对目标的多维度反思和探究。这些特点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分类和操作流程上,并且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学系统中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形成彼此间的相互对应,从而使得每一种教学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支撑,同时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构的可能性,不仅包括组织方面的生成,而且在情感和管理等方面能够进行培养。具体包括:身体运动、情感意志、心理健康等方面新的教学内容产生。
参考文献
[1] 罗生全等.协同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方法论意义[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121-123.
[2] 于海涛等.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3):99-101.
[3] 陈文强.核心素养与学校变革[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