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健身专业“校企合作”培养路径研究
2018-06-11张浩然
张浩然
摘 要: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随之增多,社会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开始逐步地从个体走向群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大众走向科学的快速发展方向。本文以我国健身行业和健身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为研究线索,深入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健身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从全过程合作、资源对接、制度构建等视角提出健身专业“校企合作”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问题导向 健身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a)-0064-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leisure time has increased, and the demand for physical fitness has begun to develop rapidly from individual to group,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from the masses to scie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fitness major and fitness professionals training as the research clue, probes into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for the training of fitness professionals,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path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ole process cooperation, resource docking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Problem oriented; Fitness major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Cultivation path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随之增多,社会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开始逐步地从个体走向群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大众走向科学的方向快速发展。大众健身热情高涨,体育消费投入逐年增加。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但是,这这种大好背景下,我国的健身行业,特别是健身人才仍旧呈现出需求旺盛与供给短缺不对等,服务质量与需求预期差距大,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不畅通等现实矛盾,面对当前突出问题,如何推进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要的标准化、高质量健身人才成为破题的关键[1]。
1 健身行业与学校健身专业面临的问题
1.1 健身行业中专业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根据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数据,我国健身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猛,产业规模2015年已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14%。专家预估,全国大概有2500万的持健身卡的用户,其中有1/3的会员会选择健身教练,这些请健身教练的用户,他们平均每年在健身房和健身教练上的花费是12007元[2]。而我国标准化的健身俱乐部的数量仅10000多家,健身教练短缺,健身行业专业人才数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同时,我国健身专业人才培养滞后,除一些体育专业院校外,开设健身专业的专业院校、职业院校仍旧处在起步、探索阶段,造成整个健身行业人才供给不足,专业健身专业人才稀缺。
1.2 学校健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与市场需求不协调
现阶段中国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和稀缺性是阻碍市场发展的重要問题。行业发展迅速,健身人才供不应求,市场教练缺口大,但是,当前呈现出教练水平良莠不齐,学校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不能协调发展的困境系列问题,这种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高质量健身人才培养、输出的掣肘。一方面从市场视角,受我国健身行业发展整体环境影响,缺口大造成的门槛低导致目前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以体育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退役军人、健身爱好者等为主,人员构成复杂,专业性、规范性亟待加强。另一方面,我国的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亟待改进、创新,必须摆脱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课程设计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习欧美的成功经验,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进行产学合作教学的试验,开创了我国“校企合作”的先河[3]。校企合作模式逐步在各个专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得到广泛推广。“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与市场的对接、资源的相互利用、人才红利的共同分享等优势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2.1 健身市场与健身人才培养的相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健身专业人才
事实上,当前我国健身人才培养滞后的根源在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落后。一方面,人才培养环境的封闭性与健身行业的发展特点相悖。健身行业的发展特点是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市场敏锐度高,对健身理念、器材、技能的发展更新快,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高。与此同时,我国学校健身专业仍旧处在相对封闭的培养环境内,重理论、轻实践,学校的师资水平、专业器材、课程开发等受学校信息、资源、资金等多方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很难跟上健身市场的发展需求,最终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人才输出不能符合市场标准。“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的打通学校人才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合作通道,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建设、培养体系设计、人才质量监管和评定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合作,为双方共同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2.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学校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意味着校、企双方长期合作,可以扬长避短,共商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专业及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合作办学;建设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让学生在学校里能感受到现代企业的氛围,在企业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合作育人;学校推荐高素质学生到企业就业,企业帮助学校让更多学生成为合格员工——合作就业;学校为企业培养、培训人才,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合作发展,就是校企共赢。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健身企业与学校可以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以及企业的实践优势等,有机地把两者需求、资源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也让企业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搭建和谐、互动的合作平台,推动学校和健身企业的共同发展。
3 健身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路径
3.1 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常态化
当前,健身专业“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蜻蜓点水的轻度合作,而是要形成唇齿相依的深度合作。学校要和企业的合作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模式审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质量监管、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等全方位开展双向沟通[4]。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还应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实践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常态化。
3.2 加强校、企双方的资源对接,实现“校企合作”互补化
“校企合作”模式的精髓还在于资源对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校企双主体合作教育机制的深度融合,具体表现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学校应充分利用企业在市场信息、课程引入、器材更新、专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更为广泛的合作模式,将专家请进校园,将学生推入社会,打造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合作手段。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平台,结合企业自身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向订制、优先优选等形式吸收高质量的健身专业人才。
3.3 加强“校企合作”制度构建,突出“校企合作”规范化
“校企合作”的制度構建的校、企双方公共合作的制度基础,也是约束双方履行职责、推进合作质量的保障。例如:德国用法律形式规定了企业必须履行校企合作义务,否则,企业要支付相应数额款项给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用于组织其他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在这种约束条款下对于提升校企合作的效率、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与健身企业合作上应注重制度设计、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支持和监管保障,加强制度构建,突出“校企合作”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李晓芸.北京浩沙健身俱乐部产品定位策略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9.
[2] 徐象运.健身俱乐部营销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3] 胡茂波,吴思.博弈论视野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3):11-13.
[4] 石丽艳,李卉.德美职业教育立法的比较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11(11):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