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项特征的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探讨

2018-06-11汤金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羽毛球

汤金华

摘 要:随着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体能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结果。如何提高羽毛球运動员的专项体能素质,是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和专项特征,对如何结合专项特征开展相应的体能训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羽毛球运动员提高体能素质提供借鉴。

关键词:羽毛球 专项特征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c)-0051-03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实行21分新规则后,提高了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场上的主动进攻意识,同时对运动员的体能的要求也明显提高。比赛过程中,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才能在比赛回合中占得先机,进而通过压迫性的态势使对手防守失误得分,或者主动杀球得分。另一方面,场上连续的进攻能力需要队员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快速的中前场移动、连续的后场跳杀以及多拍回合中需要良好的下肢快速移动能力和机体无氧耐受能力来完成。因此,体能因素在比赛成绩中的影响作用更加突出[1]。因此如何根据羽毛球项目的专项特征,采用专门的体能训练手段,提高与羽毛球竞技水平密切相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一线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羽毛球、专项、体能”等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资料101篇。查阅有关羽毛球项目的专项运动特征、技术特征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研究和分析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为本文的分析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以羽毛球专项特点的认知情况和常见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实效性等内容,对江苏省羽毛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专项特征和体能训练的观点和建议。

1.2.3 专家访谈法

以“羽毛球运动专项特征的认识、羽毛球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等为主题,对国家队部分教练员以及江苏省队国家级教练员进行访谈,对羽毛球专项特点和体能训练手段进行交流,总结分析相关专家对羽毛球专项以及体能训练的观点,为本文的研究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羽毛球项目特征对体能素质的要求

体能一般是指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领域,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竞技能力的表现和发挥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体能的概念与以往的身体素质能力相似,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基本素质。此外,在竞技体育领域,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能各项素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羽毛球项目对体能素质需求主要由羽毛球项目的专项特征所决定。相应地,在羽毛球队员的体能训练中,只有结合羽毛球的项目特征和队员技战术特点,体能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使体能训练的效果更好地在专项比赛中得以展现,促进竞技成绩的提升[2]。

2.1.1 羽毛球项目的专项特征

羽毛球项目是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之一,变速变向、急停急起是其专项的运动特点。同时,运动场地相对较小、场地移动距离相对较短,运动过程中队员需要在场地内快速地进行前后以及对角线等线路的重复移动。其运动特点可以概括为“快”和“全”。“快”是指场上启动速度快、击球速度快、回位速度快,这种快速的启动移动、快速的出球速度、以及快速的回位准备下一拍,需要队员具备较高的上下肢快速爆发力水平作为支撑,特别是只有下肢具有了良好的爆发力,才能实现场上快速的启动和回动,从而为快速的出球赢得时间,在比赛中占据上风[3]。另一个特点是“全”,是指羽毛球运动员在整场的比赛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对全面的攻守能力和控制反控制能力,单纯的进攻和单纯的防守都不会在比赛中最好的效果,只有既能进攻又能防守的打法才能取得优势,这其中既需要运动员良好的无氧快速供能能力,又需要有氧耐力作为基础[4]。羽毛球项目这种“快”和“全”的专项特征,就要求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的快速力量和无氧、有氧耐力的训练,同时在练习的手段方法上要充分结合羽毛球技术的特点,以使体能训练更好地提高专项的运动能力。

2.1.2 羽毛球项目的供能特点

羽毛球项目属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比赛通常是由一个持续的击球回合接上一个短暂的间歇(10~20s),这样循环的段落组合而成。有研究显示,击球回合的持续时间在10s以下的段落占比约80%~90%,其余为10s以上的段落[5]。这种时间结构特点就意味着,比赛过程中机体的能量供应大部分来自于无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新规则实施以后,比赛过程中击球回合持续10s以上的比例有所提高,整体而言,多拍回合比例有所增加,比赛强度有所提高[6]。同时,多数研究表明,羽毛球比赛的赛后血乳酸水平并不高,大约在4mmol/L左右[7]。这主要是由于羽毛球间歇性运动的特点,在每个击球回合之后,短暂的间歇时间内,机体内生成的乳酸被及时地代谢清除,因此表现出赛后血乳酸的水平不高。这也意味着,机体的有氧代谢供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机体的快速恢复有非常关键,为机体提供更好的内环境,是维持比赛持续、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8]。综上所述,羽毛球项目的能量供应具有以有氧供能为基础,无氧供能占重要地位的特点,体能训练中需要重视基础的有氧耐力训练,这在日常的训练中容易忽视。

2.2 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2.2.1 羽毛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

羽毛球运动员在完成各项技术动作过程中,无论是前场的搓放小球、中场的平抽快挡,还是后场的起跳杀吊以及被动过渡球,这些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中离不开基本的力量素质,需要上下肢、腹背核心的力量作为支撑。此外,场上的快速移动、脚下步伐的配合,需要良好的下肢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来完成这些技术动作。力量素质的不足,不仅会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和错误,而且也是运动损伤出现的风险因素。因此,力量素质在羽毛球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同时也是其它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等的基础。羽毛球项目具有多次重复用次的特点,因此它并不强调最大力量,但它要求以最大力量作为基础,来发展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以满足运动过程中的快速出球和多拍回合的需求。

羽毛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过程中,应在不同的阶段,针对性地发展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以及快速力量。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来安排力量练习的负荷和重复次数。一般而言,力量素质的练习过程中,分别通过大负荷少次数、中负荷中次数、小负荷多次数来相应地发展最大力量和爆发力、肌肉体积以及力量耐力。此外,在力量训练动作的选择上还应结合专项技术中肌肉的发力特点,选择模拟比赛动作程度高的练习方式,使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更好地迁移到专项动作中去。比如羽毛球运动中有很多跨步动作,在下肢的训练中可以选择杠铃负重的跨步练习,使力量训练与专项所需充分地结合。

2.2.2 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

羽毛球项目特点中“快”是核心,体现在判断反应快、步法起动移动快、击球动作快等方面,这些快速动作的实现需要队员具有很好的速度素质作为基础。速度素质根据其表现形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类别,即反应速度、移动速度以及动作速度。其中,反应速度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反应过程,需要机体视觉、听觉以及本体感受能力的复杂配合,表现出对不同信号刺激的快速反应。羽毛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对训练比赛的表现有重要的影响,反应速度快的选手能够根据对手的出手姿态、步伐移动等信息,预判对手的出球线路,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此外,反应速度快的选手能够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做出本能般的反应,完成击球动作。羽毛球运动员反应速度的训练,可以通过根据教练员的手势动作来完成不同的专项动作、观察教练员快速扔掷的羽毛球而做出相应的步伐等方式来进行。

移动速度体现在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的加速和制动能力,在提高移动速度方面的训练要结合专项的需要[13]。羽毛球运动员移动速度的训练通常包括场地快速的往返冲刺跑、低重心四点跑、两边摸线跑等专项化的练习方式,同时田径场短距离的冲刺跑以及400m跑等练习,对移动速度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动作速度,在羽毛球运动员中更多地表现为单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速度,比如杀球速度、转体接杀吊速度等。羽毛球运动员的动作速度训练,可以采用低负荷的加难技术动作来完成,如通过弹力带的负荷来完成快速连续的肩上击球动作、抽挡动作,以及抗阻完成下肢的上网步伐和转体步伐等方式来进行。

2.2.3 羽毛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素质通常是指机体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根据机体的供能方式,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是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在击球回合之后的间歇时间内,机体主要通过有氧代谢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完成几十分钟的比赛过程中,需要有氧耐力作为支撑。羽毛球比赛过程中的多拍回合,需要无氧代谢来供能,只有具备较高的无氧耐力水平,才能在多拍回合中占得主动。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通常会通过长距离跑、爬山等训练方式来进行,发展队员的最大摄氧量,从而提高有氧能力。羽毛球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中,多球练习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这种练习方法需要队员持续不断地在场地上快速移动完成击球动作,在短时间内进行剧烈的运动,肌肉是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工作,机体需要承受乳酸堆积带来的酸性环境的刺激,总体上训练强度大,能够发展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同时又把专项技术揉合在一起,是一种常用的训练方式。

2.2.4 羽毛球运动员灵敏和柔韧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员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是指队员在运动过程中快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其技术特点中“活”的体现,能够让队员在场地上迅速地向前、向后以及侧向移动,从而完成不同落点来球的接球。良好的灵敏素质需要身体的协调能力,机体各关节部位的协调配合流畅,才能表现出动作的灵活[。羽毛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可以通过移动过程中的加速、减速技术练习,提高变速变向的能力;可以通过绳梯训练提高脚下步伐的灵活性,来提高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一般是指身体关节的活动幅度或活动范围,是关节肌肉韧带伸展能力的体现。在羽毛球运动中,柔韧素质对场上移动速度和幅度有著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网前弓步接吊球动作中,良好的柔韧素质是完成大幅度弓步被动接球的关键因素。羽毛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练习,一般是在训练后的拉伸整理活动中来进行,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对主要的关节如髋、膝、肩等周围的肌肉进行拉伸,通过静力性的保持来使肌肉得到放松和拉伸,进而逐渐提高队员的柔韧素质。

3 结语

(1)羽毛球项目具有急停急起、变速变向的运动特点,其中“快”是核心,要求体能训练中应针对性地进行快速移动和快速力量等素质的训练。

(2)羽毛球项目的供能特征中,有氧代谢供能是基础,体能训练中有氧能力的训练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3)羽毛球运动员各体能素质的训练中,需要结合专项技术动作特点,使体能训练的效果更好地向专项迁移。

参考文献

[1] 张军.羽毛球男双专项化体能训练体系构想[J].羽毛球,2014(7):67-69.

[2] 程勇民.功能性体能训练对羽毛球专项的利与弊[J].羽毛球,2016(7):47-49.

[3] 林祥芸.22新赛制下羽毛球运动员体能变化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9):142-143.

[4] 邱宪祥.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台湾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标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5] 缪素堃.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对优秀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资料,1979(23):1-6.

[6] 程勇民,金花.羽毛球体能训练中血乳酸指标的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0(3):34-36.

[7] 王淑云.羽毛球比赛后的氧债[J].体育科技资料,1979(23):1-6.

[8]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羽毛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羽毛球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打羽毛球
拳击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飞行的羽毛球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