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分离式拉伸与动态拉伸对下肢预蹲跳表现的影响

2018-06-11姚智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爆发力

姚智

摘 要:为了研究主动分离式拉伸与动态拉伸作为热身方式对原地下肢预蹲跳高度的影响,以北京体育大学8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3种实验方法即分别用慢跑,动态拉伸,主动分离式拉伸对受试者干预,并在热身后即刻、3min、8min、15min测量纵跳高度及臀大肌、腘绳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胫骨前肌与腓肠肌均方根幅值。经数据分析表明热身后即刻、3min动态拉伸后显著好于主动分离式拉伸后的下肢预蹲跳高度(P<0.05),8min、15min两组无明显差异,并且主动拉伸后臀大肌,腘绳肌的激活程度更高。

关键词:主动分离式拉伸 动态拉伸 下肢预蹲跳 爆发力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c)-0007-02

2014 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田径教练员赴牙买加参观学习短跑项目的训练方法[1]。我国田径教练员参观团在观察博尔特与弗雷泽训练课前与比赛前的热身活动中发现他们将主动分离式牵拉(Active Isolated Stretching,简称 AIS)加入到热身中,基于此,我希望对主动分离牵拉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本文就是将主动分离式牵拉与当前最有效的拉伸——动态拉伸对爆发力的影响进行对比。主动分离式拉伸技术通过主动拉伸和肌肉神经的交互抑制,以使肌肉达到最佳的灵活性[2]。当目标肌肉主动收缩时使得本身紧张度大幅度增加,目标肌肉还未完全达到伸展位置之前便已刺激腱梭进而使拮抗肌作反射性放松,而主动肌收缩,拮抗肌放松这一现象被称为交互抑制现象[3]。在放松阶段,拮抗肌放松并被积极牵拉,同时收缩肌做最大限度的两秒等张收缩,使收缩肌收缩趋向极限。具体操作方法为借助弹力带或毛巾,或手臂辅助拉伸目标肌群,并主动收缩拮抗肌群2s,放松2s,每个部位拉伸10次[2]。

肌电图(EMG)是测量与分析骨骼肌肉生物力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我们采用均方根幅值作为测试指标[3]。均方根幅值(RMS)是运动单位放电有效值,其大小取决于肌电幅值的大小,与运动单位募集数量的多少与兴奋节律有关[4]。所以均方根幅值常用来表示肌肉激活程度。本次测试主要采用均方根幅值作为内负荷评价指标,实验器材为bodyplus智能服(https://bodyplusllc.com/);预蹲跳高度为外负荷评价指标,实验器材为kisler便携式多分量测力台(10kN,9286B)。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学生(N=8),为了避免因性别差异出现误差全部受试者都是男子。全部受试者都至少有3年以上体育训练背景。所有受试者都在实验开始前被告知了实验的目的和计划,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主动分离式拉伸,动态拉伸等热身方法对纵跳或下肢预蹲跳以及肌电活动等文献。

1.2.2 实验法

受试者提前两周穿着BodyPlus智能服以适应压缩衣带来的不适感。所有受试者均被告知实验流程,并提前两周练习新的预蹲跳方法(手臂叉腰)。每次实验间隔48h,以确保受试者疲劳完全恢复。参照组:第一天8名受试者慢跑5min。动态拉伸组:8名受试者慢跑5min后进行动态拉伸 5min。动态拉伸分为最伟大拉伸(去旋转)、侧弓箭步、相扑式下蹲、提踵超人式、抱臀单腿硬拉五个动作,每个动作10次,时长为5min。主动分离式拉伸组:慢跑5min,分别对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与股内侧肌,腘绳肌与臀大肌主动分离式拉伸10次,每次拉伸持续时间为2秒,休息时间为2秒,时长为5min。在进行完热身之后即刻、3min、8min、15min在测力台上进行预蹲跳测试并记录高度与均方根幅值(RMS)。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比动态拉伸与主动分离式拉伸作为热身拉伸方法对下肢预蹲跳起跳高度(JUST JUMP系统)与下肢主要肌群的RMS值,使用SPSS 22.0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后两两对比,分析的检验水平取α=0.0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热身后即刻、3min动态拉伸组比单纯慢跑热身方式对比参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286,P=0.02351),主动分离式拉伸组明显比单纯慢跑热身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4562,P=0.04371)。而即刻、3min动态拉伸组与主动分离式拉伸组预蹲跳高度有显著性差异(P=0.04165,P=0.04512),但是均数相差0.35。组内方差对比,三组中热身后即刻与3min的预蹲跳高度并无显著性差异,主动拉伸组中即刻与15min有明显差异(P=0.03214),3min与15min亦有明显差异(P=0.01676)。主动分离式拉伸组即刻与15min亦有明显差异(P=0.02541),3min与15min有明显差异(P=0.02231)。8min、15min动态拉伸组的臀大肌RMS值与主动分离式拉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4285,P=0.03786),8min、15min动态拉伸组的腘绳肌RMS值与主动分离式拉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123,P=0.02385)。其它肌群在不同時间段不同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研究分析

下肢预蹲跳与原地纵跳有所区别,下肢预蹲跳是在去除手臂的干扰,单纯测试下肢爆发力的测试项目,但是改变了受试者的纵跳发力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受试者的预蹲跳成绩。动态拉伸优于主动分离式拉伸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神经肌肉协调性的增加,因为主动分离式拉伸主要针对单块肌肉,而对于下肢髋膝踝各关节肌肉协调发力来说,并没有动态拉伸更加优越。热身后即刻与3min的预蹲跳表现好于8min与15min的原因可能与后激活效应(PAP,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有关[5],在进行快速力量与慢速力量之后肌肉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这也是支持动态拉伸与主动分离式拉伸优越的重要原因,8min、15min主动分离式拉伸优于主动拉伸可能因为刺激深度更大,它的持续时间会更长。

3 结语

两种不同的拉伸方法对于下肢预蹲跳都有正向意义,其中动态拉伸优于主动分离式拉伸,但是受试者主观感觉主动分离式拉伸能够让自己拉伸充分,发力更加顺畅。通过下肢EMG图来看,主动分离式拉伸后臀大肌、腘绳肌的延迟性效果更佳。虽如此,但是动态拉伸的预蹲跳表现更好,可能是下肢主要肌群的神经肌肉同步性更高的结果。后续的研究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本次实验可能的缺陷是没有考虑到室温的影响,不同的温度可能对8min、15min后的预蹲跳有一定影响,其次,受试者最好是职业运动员,这样避免了减少对去手臂的预蹲跳不习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程刚,张英波.主动分离牵拉(AIS)研究现状综述[C]// 2015全国体育科学大会[C].2015.

[2] Mattes AL.Active isolated stretching[J].Journal of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ies,1996,1(1):28-33.

[3]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4] 王琨,李小生,宋姌,等.肌电图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14,35(1):31-33.

[5] 侯世伦,张新,王安利.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5):57-62.

猜你喜欢

爆发力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网球运动员上肢力量训练策略的相关探讨
明星直播火爆的原因及发展思考
体育高考生爆发力训练研究
中小学体操教学中提高学生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
浅议摔跤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
谈谈如何增强高中学生的爆发力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浅谈对男子铅球力量训练的研究与分析
“爆发力”背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