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开展实践探索
2018-06-11陶渊
陶渊
摘 要: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也越来越强大,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乒乓球教学方面,更是吸引了诸多教师和学生的目光。乒乓球在我国属于“国球”,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乒乓球外交”,国家在乒乓球运动方面十分关注。在高校的乒乓球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乒乓球的技巧之外,更是加强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 乒乓球教学 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99-02
在乒乓球的比赛中,选手只具有高超的球技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比赛中,心理素质是否过硬才是影响选手球技发挥的关键因素。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各项技术的不断公开,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个人技术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在比赛中偶然性因素导致胜负的影响越来越多,比如场地、气温、裁判、观众等,面对这些因素,就需要乒乓球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时调节心理情绪,以乐观的态度和永不放弃的毅力完成比赛。基于此,高校在乒乓球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就十分必要了。
1 高校乒乓球学员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之处
当前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学员在心理素质方面还有许多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分析他们在平时训练和实际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1.1 平时训练中的问题
纵观全国的高校乒乓球教学,除了职业学院以外,大多数高校对乒乓球教学的周期安排较为短暂,学员自身的基础较差,而且在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由此导致高校在乒乓球训练的目标比较模糊,只是单纯地练习,而且也没有相应的心理训练,教师也往往忽略了学员在训练中出错的根源,只是单纯地进行动作指导,致使教学效率不高。
1.2 实际比赛中的心理问题
高校的乒乓球学员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四种心理问题。
1.2.1 过度紧张
学员在比赛过程中自信心不强,全身冒冷汗,出手时畏畏缩缩、没有求胜的欲望。造成紧张的状态主要是因为高校在平时的训练中缺乏实战训练,学员对比赛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1.2.2 过度兴奋
学员在实际的比赛中,呼吸频率不由自主地加快,心跳也在加速,从而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在比赛中无法执行既定战术。而且由于急于求成,用力猛狠致使他们的动作僵硬,经常失误。
1.2.3 消极畏惧
在乒乓球的比赛中,学员缺乏自信,认为对手过于强大,担心比赛中出现失误,不敢放手拼搏,从而导致他们心理的负担过重,以至于出现急躁、焦虑甚至是畏惧的心理。
1.2.4 外界干扰
心理素质较差的学员在比赛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比如比赛场上地板的颜色、灯光的强弱、气温不适、观众的呐喊声以及评判员误判等状况,由于他们无法从内心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影响到比赛的发挥。
2 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开展实践探索
2.1 完善基础设施
高校应完善乒乓球教学的硬件设施,彰显校园的乒乓球文化,让学生迸充分感受到乒乓球文化气息的熏陶,这样能有效地提升乒乓球的技巧教学和学生的心理训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高校还要为学生订阅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开展相关的励志课程和励志活动,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在开展乒乓球教学中,应明确学生在乒乓球训练、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专业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处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为学生的学习、训练服务,以此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3 强化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高校的乒乓球实际教学中,针对学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专业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所以在平时的乒乓球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自身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进行训练的观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平日的训练中认证观察学生的训练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地把握学员具体的心里变化。同时,专业教师还可以采用心理测试法,对学生进行焦虑水平的测试、人格的测试、神经方面的测试等,通过分析测试的结果,了解当前学生具体的心理特征,掌握他们心理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4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专业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意志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在高校的乒乓球学员中,他们彼此之间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十分微小,但在心里素质方面的差距却是极大,由此影响了他们在赛场上对技术的发挥。所以专业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述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马琳的事迹,讲讲他依靠坚强意志力,在各种比赛中坚持“不轻易丢掉一分”的原则,在落后的情况下也不放弃,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对手周旋,最后成功反超获取比赛的胜利。教师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向学生明确意志力的巨大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他们向马琳学习,用顽强的意志力克服一切困扰,保持心态的平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5 运用不同的心理辅导训练调整学生的心态
在实际的比赛中总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意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因意外状况导致的情绪波动,学会转移注意力,进行心理调节:教师应该刻意安排一些突发的干扰事情,让学生在这种情形下进行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要对比赛场上容易产生容易出现各种情绪的学生,针对他们产生的不同状况,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比如情绪紧张的学生,教师在向他明确情绪紧张的危害性后,传授给他们有效克制紧张情绪的方法,比如听音乐放松法就很不错。对于比赛中过于兴奋导致急躁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引导,让他们明白胜利不是着急就能获得的,急于求成反而会造成失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会取得胜利。对于消极畏惧的学生,教师就要对他们加强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坚信自己是最棒的,一定会战胜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
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辅导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获得最后的胜利。
2.6 明确学生比赛的动机
在高校的乒乓球教学开展心理训练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明确比赛的动机,以此解决他们在个人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在实际的比赛中,比赛的动机对个人的情绪和实力的发挥有着极大地影响,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比赛动机,明确比赛的目标,才能在比赛中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取得理想的成绩。
3 结语
在高校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高校本身要完善乒乓球教学的基础设施,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让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此外,还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运用不同的心理辅导训练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学生明确比赛的动机,以此来强化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質,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帆.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方法[J].青年时代,2016(2):117.
[2] 刘玮.心理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