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等院校开展现状分析
2018-06-11刘希坤崔苗苗曾雯
刘希坤 崔苗苗 曾雯
摘 要:板凳龙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高校舞龙运动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等院校开展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板凳龙运动在高等院校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等院校领导不重视、高校大学生对板凳龙运动的认知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经费投入过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传承板凳龙文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策略性的建议,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间传统体育 板凳龙 高校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004-02
舞龙运动,俗称耍龙灯,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民族性、集体性、健身性、娱乐性为主要特点,将武术、舞蹈以及现代体育技术集于一身,广泛存在于中国城乡的南北东西,深受人民喜爱,舞龙运动与节日娱乐紧密相联,每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大街小巷都会看到舞龙运动,龙珠、龙头、龙身、龙尾时而做八字环绕舞动,时而游龙奔跑,时而穿腾跳跃,时而做出各种造型,锣鼓相奏,热闹非凡。随着华人的迁移,舞龙已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龙运动的开展。近年来,在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和全国各地舞龙爱好者的努力下,舞龙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不但在民间可以看到舞龙运动的身影,高等院校的必修课、选修课甚至公共体育教学中也有舞龙运动的存在。舞龙运动被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开启了标准化的舞龙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舞龙运动创新与实践,一大批舞龙运动科研成果随之而来,舞龙器材论证革新,舞龙技术逐渐提高。在国内、国际舞龙赛事的推动下,舞龙运动已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发展。
板凳龙是舞龙运动的一种,俗称梅竹灯,起源于江浙一带。随着舞龙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普遍开展,板凳龙因其道具制作简单,形式独特,形象鲜明,动作难度较低,灵活多变,一人、两人、三人都可以舞动,逐步被纳入高校舞龙教学中。在高校开展板凳龙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综合训练各项身体素质,培养专业板凳龙人才,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改革,进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劃。通过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等院校开展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精确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板凳龙在高等院校更好地开展提出策略性的建议,对传承与弘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等院校开展现状
2004年,中南大学首次提出“百家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加入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从此,舞龙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发展开来。在各省、市、乡镇乃至全国、国际舞龙比赛的推动下,舞龙运动的种类、内容、表现形式逐渐被挖掘出来。众多的高校把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考核之中,并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运动竞赛、师资培养和各类科研学术的持续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套富有鲜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校园体育文化[1]。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可谓是百家争艳、异彩纷呈。各大高校都组建了实力雄厚的舞龙队,在各大赛事中争相角逐。极具民族特色的板凳龙,以传统舞龙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高校舞龙教学中潜滋暗长,日益成熟。据调查,全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展了板凳龙教学,它们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区,除课堂教学外,还有部分高校组建了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板凳龙训练队,来参加传统舞龙竞赛。但由于板凳龙来源于民族民间,舞龙动作缺乏规范性,在高校开展板凳龙教学的时间较短,板凳龙道具制作上缺少民族文化元素,加之在高校没有专业的板凳龙指导老师,舞龙教学中只有规定套路动作的学习,缺少较为完善的板凳龙教学理论与方法,学生只是掌握简单的动作,不能充分参与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中,高校只是在有大型比赛或表演的时候选择性地编排传统板凳龙套路动作,烘托比赛和晚会气氛,民族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加以继承与弘扬。
2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等院校领导不重视
一直以来,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是衡量一项运动项目能否在校园全面开展的关键[2]。大部分学校领导对板凳龙运动项目存在偏见,对教学内容不关注。有的只是关注比赛成绩,对板凳龙常规教学与训练不关心。有的甚至认为板凳龙只是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表演项目,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所占比例较少,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很好地服务学校,不能为学校争取更大的荣誉。他们只是在重大节日或校际交流时组织板凳龙表演,借以渲染气氛。这些想法都或多或少地阻碍了板凳龙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和推广[3]。
2.2 高等院校大学生对板凳龙运动缺乏认知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男生比较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身体对抗性较大,身体负荷强度大的球类活动。女生比较热衷于健美操、瑜伽、羽毛球等没有或较少身体对抗性,身体负荷较少的有氧运动。当代大学生对于板凳龙运动缺乏认知,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板凳龙,只是知道有板凳龙的存在。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下,学生认为体育课中开设的足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项目内容已经可以满足他们追求技术、技能的需要,虽然喜欢板凳龙运动,但觉得板凳龙舞动起来缺少观赏性,身体负荷较大,参与积极性不高。
2.3 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等院校,板凳龙师资力量和水平是制约这项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高校还没有专业的板凳龙教学师资,高校板凳龙教师主要是从舞龙或者武术专业中转型而来,对于板凳龙的理论与技术了解较少,缺乏板凳龙运动蕴含的民族文化理解。虽然中国龙狮协会和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每年都有舞龙培训,但对于传统舞龙项目板凳龙的相关讲授内容还没有涉及[4]。部分高校甚至花重金聘请民间板凳龙师傅到校讲授相关内容,但由于民间师傅时间不固定,多半为业余参加此项目,加之技术动作缺少规范性,动作简单缺乏创新,开展效果不佳。
2.4 经费投入过少
板凳龙是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95年以来,《全民健身计划纲》的实施,全国各省、市纷纷大力开展和推广舞龙运动。虽然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在很多省、市已有专门的龙狮运动训练基地,但在高校开展这一运动经费投入较少。高校开展板凳龙的教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校级拨款、板凳龙运动队外出表演,如此简单的经费来源渠道不能满足高校开展板凳龙教学与训练的需要,运动训练队入不敷出,设备难以更新,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
2.5 缺少文化传承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一项运动要得以长久的发展,必然要重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板凳龙运动随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创造。在高校开展板凳龙教学,就要重视其文化传承。据调查,现如今高校开展这项运动时间较短,还处于模仿动作的初级阶段,底子较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对板凳龙技术动作的简单掌握,对于深层次的板凳龙文化不了解,不能很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深的文化底蕴,但被纳入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时间较短,技术相对薄弱,在高校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领导不重视、高校大学生对板凳龙运动的认知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经费投入过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傳承板凳龙文化。在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开展好板凳龙运动,解决以上问题迫在眉睫。
3.2 建议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是十分必要的,高等院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领导和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板凳龙文化内涵,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对板凳龙运动的偏见,培养专业师资,多渠道筹备经费,保证器材的更新。制定训练计划,培养高水平的竞赛队伍,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传统舞龙比赛。让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断加以普及与推广,变选修课为必修课,甚至纳入公共体育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弘扬和传承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04(1):60-61.
[2] 曲宗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 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韦华丽.北泉板凳龙文化的现状与传承[D].西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