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课程资源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分析报告
2018-06-11高鸽
高鸽
[摘要] 通过对中国上海和日本2012PISA测试中的ICT课程资源使用情况和学生数学素养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两国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课程资源;ICT;数学素养;PISA成绩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38-03
一、前言和问题提出
(一)ICT课程资源
ICT(信息通讯技术)素养即信息素养,最早于1974年提出,它关注的是个体使用信息通讯工具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经合组织、欧盟、教科文组织、日本、新加坡、美国、芬兰、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把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的核心素养,而ICT资源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CT越来越多的适用于教育领域,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数学素养
在2012年PISA就对学习者的数学素养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其中数学素养包括:将各种理论公式化并且恰当运用和理解的个人能力;描写、说明、推理及使用数学概念、步骤和建模等能力。它帮助个体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所起的作用,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以成为具有建设性、参与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公民。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一)中、日两国学生的ICT课程资源使用情况差异分析
中国学生的ICT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的程度总体情况高于日本,这与中国PISA2012的样本——中国上海学生相关。中国的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存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集中化的特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学生的ICT使用要高于中国的平均情况。而日本的教育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化。此外,日本学生对ICT的态度要显著好于中国,这可能与在日本的“宽松教育”政策下,更多关注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相关。
(二)中、日两国学生的数学素养差异分析
在数学素养方面学习策略和概念表征方面,上海成绩要显著好于日本。而在数学应用方面,日本成绩要显著好于上海。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由于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大力倡導体验式学习活动,重视创新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而中国由于过去受应试教育影响较严重,相对来说更注重学生概念和方法方面的培养,因此上海在概念表征和学习策略方面更好,而日本在数学应用方面会更好。
(三)中、日两国学生ICT课程资源使用时间对数学素养的影响
从中、日两国学生ICT课程资源使用时间来看,日本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和概念表征与信息化设备接触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上海方面信息设备的接触与概念表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信息设备接触和数学应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点可以理解,由于信息设备接触时间主要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总和,而在日本由于大量的任务为实践任务,因此他们需要通过信息化设备进行资料收集和问题解决,因此设备用于有效学习的时间较长,而中国学生在2012年以前,由于课上信息化并不完善,更多的设备使用是用来进行电子游戏。因此日本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概念表征与信息化设备接触时间存在显著相关,而上海在概念表征存在负相关。而信息设备接触时间与数学应用存在显著正相关则可能由于游戏场景促进了对数学中一些实践性问题的迁移,很多研究也开始关注游戏学习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
(四)中、日两国校内ICT课程资源使用情况对数学素养的影响
校内的信息化教学对数学素养影响方面,对日本来讲,信息化教学与数学素养的三个方面均没有显著的相关,而在上海方面,只有数学应用与信息化教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对日本来讲,由于更加注重课后实践而课上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也并不成功,因此其信息化教学与数学素养三个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于上海的信息化教学更多开发的是面向应用的案例,解决了传统教学与应用情境分离的问题,因此其信息化教学对数学应用方面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四、总结
从中国上海和日本的ICT课程资源使用情况和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来看,ICT课程资源的使用整体来讲与数学素养存在一定关联。而数学素养由于分为不同的层面、概念、方法和实践,而不同国家对不同层面的重视程度,ICT进入不同层面的程度不同,其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不过在适当使用的前提下,ICT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还是值得关注和称道的,因此我们需要制定适当的政策,并正确引导有关教育部门进行ICT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层次融合,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学习者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璟.基于PISA数据的上海学生信息素养研究[J].教育参考,2016(2):6-11.
[2]刘琳,沈园花.OECD学生学习能力调查国际比较:以中日德2012年PISA测验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06-111.
◎编辑 尚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