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

2018-06-06张冠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多元评价质疑

张冠英

摘 要 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在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能自己质疑。同时,要发挥和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 教学能力 质疑 多媒体手段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竞争,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优势。”在学校教育中,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而语文的学科特点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更新传统观念,提高学习能力

观念的更新就意味着创造。而传统的教育一直由“应试”作主导方向,教师上课围绕着“中考”“高考”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围绕着如何得高分学习,一套又一套的中考、高考全真试题翻来覆去地做,这一切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怎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这样形容和批判传统教育:教室里,按几何图形排列着行一行简陋的课桌,紧紧的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我们看了这些情况,就能推断在这样的场所可能进行的唯一的教育活动,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另种形式,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有依赖性。这就是传统的教育,而这种模式一直以来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使人们按照惯有的模式重复再重复,而这种模式又是最适合“应试”教育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再加上“应试”这根指挥棒,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堂有几个学生能有长久的兴趣?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课堂上突破,那就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这样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对这门课程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一定的分析能力,再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课堂不认真听讲,考试也能考个六七十分。于是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减弱了,结果语文能力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却不会去“应世”,所以高校、社会中一些高分低能的人层出不穷。

我们传统的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活动,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那么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锻炼自己的“应世”能力。

2结合人文特征,创造宽松氛围

语文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失去了本学科应有的人文特征。教师每讲一篇课文,都是从背景、作者、结构、中心到写作特点;学生写作文,什么三大段;做练习,紧扣教参和中考高考信息,不敢有丝毫差错。这样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说什么便是什么。学生学习没有了自主的个性,学习语文也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被压抑着无法展现出来。哪里还有什么创造性?

语文课堂教学應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需要,使它们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从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主动承担对他对社会的责任,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探讨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2.1从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向学上转移,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创新性语文教学也应该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要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境,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一位老师在讲样《藏羚羊跪拜》这篇课文时,一开始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境界,创设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相融合的学习气氛,形成了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情感场。“课伊始,趣既成”,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不用说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2.2注重质疑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国外学者研究“成功七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便是——每天花点时间动脑筋想问题。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循环,进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这样对提高创造性思维很有效。例如,教《凡卡》一课,学生问:“爷爷会不会来接凡卡?”有的学生答:“会来,因为他爱凡卡。”有的答:“不会来,因为信的地址不明。”又问:“凡卡能不能自己跑回去呢?”答:“不能,因为他没有鞋,天又冷。”又问:“凡卡以后的命运怎么样?”答:“继续受罪,一直到死。”到此时,引导学生谈感受,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再写下来。这个质疑解惑的过程中,就是实现学生多向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源于他对文章的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提出问题就等于在逐步理解课文。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说明学生进入了自己学生的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提问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解难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譬如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布置摘抄任务;让学生编导课本剧,并自导自演自评,还可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朗诵,诗歌大赛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性活动。语文教学应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通过不同渠道,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没有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2.3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3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必要的,应当把它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的延伸和发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样有利于学校培育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作了一些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便情绪高涨。记得我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了网页课件,图、文、声并茂。一開始便用音乐把学生带入到那种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很容易融入到诗歌中,体会起来就深刻多了。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适当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探索者和研究者。

4采取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语文创新精神。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更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多元化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每个方面,师生共同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尽力为学生铺设学习成功的阶梯,提供学习成功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如果能对学生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以支持和鼓励,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总之,语文教育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放到战略的高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会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继续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不懈地探索、追求创新教育新路,自觉从整个教育目标出发,审视和设计自己每一次课堂教学行为,真正挖掘所有学生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多媒体手段多元评价质疑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