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易班应用下“互联网+党建”平台搭建的研究
2018-06-06邵建荣师晓东赵欣叶壮马亚东
邵建荣 师晓东 赵欣 叶壮 马亚东
摘 要 以互联网快速发展为契机,探讨如何利用高校易班平台,发挥易班资源优势,搭建“互联网+党建”模式。本文从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党员发展、先进性示范、流动党员管理、思想引领等方面阐述了高效“互联网+党建”的易班体系新模式,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党员发展体制,拓展党建工作平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党建 易班 模式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于2015年7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然成为中国当下最热的词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党建工作也到了“互联网+”时代。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明确提出“服务党的建设工作,推动互联网+党建”,信息化作为推动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动能、新载体,必将为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活力。“互联网+”时代,党建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政党走向现代化、实现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学生党建提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的内在需求。
1高校党建工作与互联网融合的意义
根据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得益于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占比很大,且具有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为39.3%;中部和西部地区为27.2%和26.7%,东北地区占比为6.9%(CNNIC发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已经全面渗透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逐渐成为全新话语体系。习近平在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正式开通仪式上指出:“将手机等新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创新改革的重要体现”。
以慕课、微课为资源的智慧学习成为各大高校改革的主旋律,大学生作为非常活跃的网络群体,“互联网+”理念伴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隆重登场。2007年,易班在上海部分高校应用,起初是作为网络班级平台(e-class),自2014年国家 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印发易班推广实施方案以来,全国高校迅速掀起易班建设的热潮,易班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专属综合性网络平台。互联网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中开展高校党的建设成为高校党建过程中不可规避的一项重要思考问题,高校“互联网+党建”对于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互联网+党建”的模式研究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的总思路,紧紧围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深入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政治性、群众性、创新性”,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核心,以务实+创新精神狠抓党建落实,实现党的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发展、相互促进,为实现“中国梦”目标提供合格人才保证。
2.1建立交互式党员信息数据管理平台,探索构建党员信息管理新模式
探索开发易班“智慧党建”平台,结合易班大数据平台的优势,整合校内资源,从全局角度出发,实现党员成长“画像”。在党员信息迁移到易班平台的前提下,尝试建立党员培养效果和模块化大數据之间的联系,以便为每个学生党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实现培养工作高效性、真实性、连续性。
2.2建立党员发展“一站式”网络服务模式,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突出“组织、程序讲原则,发展、培养重个体”
根据民主评议、团推优的程序严格设定操作流程,通过模块化设置,将制度要求反映到网上操作中来,坚持发展党员“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在发展和培养的过程中,又要充分考虑每个人的个性特点,设置开放式模块,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关注其成长过程的培养。
将组织程序模块化,不仅规范了党员发展流程,提高了党员发展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党员发展的透明度,同时能够更加充分的听取群众意见,是党建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有意义的探索。
2.3建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示范“基地”,打造红色教育网络主阵地
充分利用中组部“共产党员网”(全国党建网站联盟)、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党建云平台)以及中宣部“党建网”等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党建平台的指导文章,结合全国代表性红色教育基地资料,发挥政治理论优势,打造“宽”、“厚”、“实”的红色网络教育阵地,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学习、研讨网络“基地”。
2.4规范和健全流动学生党员管理体制
通过党员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实现分类化管理,尤其是针对流动党员,组织管理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高校流动党员主要是毕业后未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党员、或已转出组织关系但没有及时转入新的党组织的党员以及因参加社会实践、演出、交流、实习等短中期离校的党员,这类党员往往由于组织生活会的时空限制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如果建立临时党支部也存在难度,则会出现阶段性“真空”发展期,不利于积极分子的连续培养和党员的持续考察。
而在“互联网+党建”模式下,克服了党支部线下组织生活时空的限制,党员的管理、教育、学习、汇报、考察实现动态延伸,切实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2.5紧扣时代脉搏,与党中央高度统一,想青年之所想,思青年之所思,引领时代最强音,助力青年人才培养
以2017年“大学习大讨论学习教育活动”为例,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线上线下相结合,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易班“智慧党建”平台,利用易班开放式平台设计,对接微信平台、微博平台、QQ平台等,多维度发布优秀党建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党建信息资源汇集、整合、传播、反馈,实现互联网环境中党建工作的点—线—面立体组织结构,增强互联网党建的组织功能、政治功能、宣传功能和服务功能。
3高校实施“互联网+党建”模式的优势
3.1能够筑牢大学生网络思想主阵地,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也是与涉及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党建平台形成红色辐射圈
80后、90后是运用互联网的主力,传统的学习载体和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心里诉求,为抓住年轻人的核心诉求,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党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教育主阵地,占领网络高地、宣传党的主流价值观,抵制负面、消极甚至反动的言论,使广大师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2能够更加完善党员管理,健全党员发展体制
在传统的党员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平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党员信息,实现精准管理。构建党员、党的基层组织互通互联、线上线下互补互促。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过程可追踪,实现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和线下汇报考核相结合,拓宽了党员考核的方式和途径,使党员考核方式更加灵活,考核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从根本上杜绝了部分党员突击补充材料,应付考核的现状。
3.3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现实中的党建活动与互联网有效对接,极大地拓展了党建工作平台
实现了管理服务便捷化,教育培训的灵活化,信息发布的集约化,交通沟通的扁平化,党建决策的科学化,党风监督的实时化。党建工作由静态向动态提升、由单一向多元演变、由单边向互动转化。“互联网+”和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和塑形能力。
3.4以易班平台为依托,搭建互联网+高校党建,是发挥易班资源优势,贴近高校党建实际,贴近党员同学生活,符合高校党建学生党员特点的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用性和示范性
让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在“阳光”下运行,一方面切合网络发展规律,满足党员学生网上学习的需求,党员学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习、传播党和国家、学校的政策,同时也满足党员学生网上办事的需求,党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关注组织动态,及时汇报思想,避免了组织生活因客观因素而不能及时开展的情况;另一方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引领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党员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生群体中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4目前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1)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就必须遵循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要利用好大数据的优势,也要避免因数据泄露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一是从网络技术层面加强安全防护,避免“黑客”入侵,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三是严格责权划分,实行涉密信息查看权限,四是建立党建信息公开内容及范围管理制度。
(2)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的实时性、高效性、低成本、难以阻抗等特点,如果疏于引导和管理,互联网党建平台容易沦为大家闲聊、“吐槽”、调侃的渠道,更有甚者在网络党建平台造谣传谣,颠倒是非,造成红色阵地“灯下黑”,势必会影响党建工作的政治性、严肃性。因此,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网络监察队伍,及时引导正面舆论,同时对违反纪律和规矩的行为要及时汇报给党员所在支部或上级党组织,必须“一事一报”,不积累,不拖延。
(3)易班平台作为国家大力推广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生活社区,开放性和用户黏性是其赖以生存的關键,正是因为其开放性的设计,需要党建工作队伍中具备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才能开发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党建轻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互联网+党建”模式的活动载体。
参考文献
[1] 吴丹丹.“互联网+”时代创新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理论建设,2016(06):73-78.
[2] 吴登全.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04):29-31.
[3] 吴昊,黄禹鑫.基于易班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6(0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