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8-06-06徐亚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

徐亚英

摘 要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呼唤学生主体性的回归。写作能力仅靠教是教不出来的。教者更重要的考虑应是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从而让写作技巧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需要。教者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唤醒学生的作文意识。关注作文中的情智因素,在课外观察积累,与同伴切磋交流,放飞自我灵动的思维,在写作中揣摩、运用,才能把静态的作文知识化为学生泉涌的文思。

关键词 主体意识 主观感受 讨论比较

中图分类号:C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把学习的权利、空间、机会、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竞技者、表达者、展示者。同时也强调全员性。即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对薄弱生要倍加关爱,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机会,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渐缩小优弱差距,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那么,如何把作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并且让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写作呢?

1唤醒学生的主体作文意识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融入学生的生活空间。为他们搭好舞台,提供材料,设置场景,制造气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然后让学生们去自由发挥。

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是指教师要努力使学校变成学生的写作乐园,去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写作环境。在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训练为宗旨的课堂,教师需要营造的是一种紧张高效、严肃有序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抑制学生的个别需求与随机活动,要通过种种手段来维持纪律;在以学生的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情意的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让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才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这是笔者在培养写作习惯上做的面上的改变,意在培养学生长效的写作习惯。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互改作文意识

在作文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评价似乎必不可少,可其实学生间的互评更能增进学生的修改作文意识。教师更应该引领学生间互相去发现不足,发现作文修改的奥秘。可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让学生看到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可取处。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修改作文意识

杜威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虽然我们能把一个人关在教养所,却不能使他悔过。” 一个人的教育,只有让他自己去试验,让他自己去发现,而不是被人告知,如果是被人告知的东西,其实仍然达不到一种自觉行为的效果。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才能让他们把静态的作文知识真正尝试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作文知识。

学生甲:过去了一个暑假,使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那可能是又酸又甜。我为这个暑假感到值得,让我明白了赚钱的辛苦,使我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到最后不得不说工作是非常累的,我想我错了,不过在这工作间我虽然吃了些苦,但是最后得到了一桶金!我非常自豪!

在讲评时,我先让他说说写作的意图,道出他的困惑。他也知道打工部分应该写具体,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具体。于是我让其他学生为他出谋划策。尤其让其他写同类题材的中上学生亮出他们的文字。

学生乙:……“亦亦,帮忙递一下东西。”“哦。” “亦亦,帮忙拿一下那个。”“快把这东西记在账上。”才短短几十分钟后,我就已经手忙脚乱了。恨不得自己有无数双手,可以他们说一件就做一件,随着时间的过去,我越来越累,脸上身上出了许多汗,真恨不得大喊一声“天哪!”

学生丙:……刚开始时,我觉得挺轻松的,不过后面的几个钢材仿佛一下子增加重量似的,我只觉得越来越沉,越来越沉,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往下淌,没多久,我身前就湿了一大半,再之后,我走走停停,走一步停一会儿,再走一步再停一会儿,好不容易才搬好一块,可还有三块在那边上悠闲地晒日光浴,我只好迈着如注了铅的腿,继续向前走,当时我心里想,要是此时我是在做作业,该多好啊!

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发现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写法。如学生乙是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打工时的忙碌;学生丙则是抓住动作与心理,借助修辞,细细描摹。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例子中去感受文字的温度与高度。再借鉴着去试改自己的文章。这样用身边的学生佳作语段去指导作文,让学生觉得可以登攀,可以效仿,增进成功。

其实,任何一位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学习活动的,他们是在环境与他人(包括教师这样的专业工作者)的影响下,用自己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感觉、记忆表象,等等,去认识、接纳、理解新的信息,并积极地做出带有个人特点的解释。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陶行知先生“强按鸡头不吃米”的教育故事也正是明示了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师如果凭着主观意愿去强迫学生机械训练写作技巧,一定是收效甚微的。

写作是一个复杂综合、循序渐进的过程,树立“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已是时不“师”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他们既有长期的面上的积累(班级日记),又有与同伴切磋的快乐(合作互改),更有发现自我,书写表达的享受(自我修改提升),这样情智共生的作文教学方能真有实效!

参考文献

[1] 何宏玲.陶行知卷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2]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 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 江蘇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

[5] 《语文学习》编辑部.写作指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女权主义背景下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研究
多媒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