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2018-06-06余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余莉

【摘 要】目的: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血常规检验,为普通组,一组则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共有48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占比96%;普通组患儿中共有42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占比84%,观察组患儿的疾病诊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可有效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出率,有利于患儿的疾病治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44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这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发的身体各部炎性疾病,常见的有感染性肺炎、脑膜炎、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等[1]。一般来讲,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会通过血常规进行检验诊断,以血常规中白细胞指数作为主要的参考项,但由于在全天的不同时间段,血液、检验药物等受温度影响,比较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引起误诊[2]。全血C反应蛋白则是一种更为简便快捷的检验方法。为了明确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我院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血常规检验,为普通组,一组则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为观察组,每组50例患儿。普通组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年龄2.5~8岁,平均年龄(5.5±0.3)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7例,患儿年龄2~7.5岁,平均年龄(5.5±0.5)岁。研究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参考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作出判断即可;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为汉族。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免疫系统缺陷的患儿;排除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白血病。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抽取患儿静脉血2ml,置入EDTA-K 2抗凝管中摇匀后进行冷藏,使用(sysmex9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血常规检验,最后留取结果。其中观察组患儿再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使用(西门子 BNII)全自动特定蛋白仪实施检验即可,所用试剂和质控剂均为配套试剂。

1.3 观察指标

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超过12.0×109/ L代表存在细菌感染。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超过3mg/L表示存在细菌感染。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诊出率[3]。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使用t值检验,P<0.05代表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共有48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占比96%;普通组患儿中共有42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占比84%,观察组患儿的疾病诊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

2.2 两组患儿的检查指标分析

从表2可见:两组患儿的白细胞水平存在低于12.0×109/ L标准值的情况,而观察组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则均在3mg/L的标准值以上。

3 讨论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传统诊治中,一般以影像学检查和血常规检查作为主要的诊断检查方式。近几年的生物学研究发现,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成分,也就是C反应蛋白,该蛋白可以和肺炎链球菌荚膜 C多糖物质发生反应,且在炎性因子作用下,C反应蛋白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因此,临床中也越来越多的将C反应蛋白升高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4]。

血常规中依靠白细胞水平作为判断细菌性感染性指标存在一定的特异性。首先来说,血常规检验受血液温度影响,那么,在不同时间进行检验,就可能造成不同的結果,其次,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白细胞水平升高并不是绝对表现,在临床诊断中,曾多次发现此类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基本正常,但经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验,可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5]。

因而,联合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能够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而从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实际应用来看,该检验方式为床旁检验,可即时进行,操作方便简单,不受心率、呼吸、体温等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也更加可靠。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中共有48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占比96%;普通组患儿中共有42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占比84%,观察组患儿的疾病诊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此外,普通组患儿的检测结果与实际病情存在出入。

综上所述: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可有效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出率,有利于患儿的疾病治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李青.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6):2446-2447.

苗伟.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7):75-76.

孙晓华.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43-44.

夏艳红.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35):155.

段素霞.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51-52.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究
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及应用价值对照研究
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照研究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