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极理论在圆锥曲线中的应用
2018-06-05刘悦
刘 悦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永丰镇中学校 黑龙江绥化 151600)
配极理论是以二次曲线性质为基础,逐步形成的理论体系.其系统归纳总结的二次曲线各类性质定理,为中学几何的相关证明,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配极理论在二次曲线的学习研究中,系统的阐述了二次曲线一些点和线的关系,以定理的形式归纳得出。
众所周知点共线和线共点问题在中学几何中的常见问题.将配极理论反作用于圆锥曲线,解决中学几何圆锥曲线中的点共线和线共点问题。
一、椭圆中的点共线和线共点A
例1 已知椭圆 的内接三角形△ABC,过,B,C三点分别作椭圆的切线得∆A′B′C′,取任一点S,连结AS,BS,CS,其与对边交点分别是A1,B1,C1.证明 三直线A′A1,B′B1,C′C1交于一点
证 如图1-1所示
∵点S三角形顶点的连线AA1,BB1,CC1交的交点
由题意知u、v、w三点共线
又因为u在A′的极线BC上
∴点A′与点u共轭;
在完全四点形中∵R(b,c;a1u)=-1,
∴A1与u共轭,从而A1A′是u的极线
由共点线的极点必共线,共线点极线必共点可知:A1A′,B′B1,C′C1共点
二、抛物线中的点共线和线共点
例2 证明抛物线的任何方向的平行弦的重点在一直线上,并由此推出这些直线是平行的。
证 设无穷远直线ξ∞与抛物线Γ相切于点O∞,取过点u∞的一组平行弦分别为ab,a′b′...弦的中点分别是m,m′...
由题可知,R(a,b;m,u∞)-1,R(a’,b’:m;,u∞)
∴m,m′在u∞的极线η上,根据配极原则知η必过O∞点
同理,过点V∞的一组平行弦,则V∞的极线T为它的中点轨迹,并有T也过O∞点
∴η∥T
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把配极变换应用于圆锥曲线有关的问题是方便的,当然配极变换的应用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几个方面,有待我们继续探讨。
三、圆的点共线和线共点
例3 过两定点P,Q,分别作圆的两对切线PA,PB,QC,QD,(其中P,Q为圆外两点,A,B,C,D是切点)设AC×BD,AD×CB=R
试证:P,Q,R,G在一条直线上。
证明 如图3-1,令AB×CD=E,并有点P和点Q的极线分别为直线
AB,CD.
∵AB,CD过点E在,∴根据配极原则可得,点E的极线是PQ
∵ABCD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GER是自配极三点形,E的极线是RG
∵任一点关于同一个圆的极线只有一条
∴直线PQ与RG重合,故P,Q,R,G四点在一条直线上
在配极理论的学习中我们引入了极点与极线等相关的定义,我们将运用高等几何中这些理论,通过实例来讲述在中学几何中常见的平分线段和角平分的问题。利用配极理论中所学知识,通过实际例题来解决中学几何中常见的角平分和平分线段问题。
四、双曲线中的角平分线和平分线段
例4 若双曲线的任一条切线与两条渐近线交于两点,证明切点为这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证 令直线ξ为双曲线Γ的任一切线,m为切点.如图4-1所示
ξ与Γ的两条渐近线的两交点为u,v
由已知,ξ的极点是m
∵ξ上的无穷远点m∞,他的极线过直线m和中心c
∴直线cm是m∞的极线
过c作cn∥uv,cn通过m∞,即cn,cn是Γ的一对共轭直径
因为Γ的渐近线调合分离任一对共轭直径
∴R(u,v,m,m∞)-1,也就是(uvm)=-1
因此,线段uv的中点是m
例5 试证明:双曲线的切线被双曲线的渐近线所截线段的中点为切点
证明 如图4-2所示,是按解析几何的观点所作,如图4-3所示,是按射形几何的观点所作。
设两条渐近线分别直线a,b,点p为双曲线的任意一有限点,点p处的切线为l
直线l∞与切线f交于点C∞,a,b与切线f的交点分别为A,B
联结O,P,得OP×l∞=D∞,因l∞为中心O关于曲线 Γ 的极线,且l∞过点D∞,故D∞的极线必过点O,又由点p对应的极线为f,又由于点c∞在f上。
故C∞的极线必过P,而点C∞关于曲线Γ的极线正好是曲线的直径d(可看成一组平行弦RS,A∞B∞,AB...等均过C∞)。
由此可得,关于曲线Γ的自配极三角形是△OC∞D∞,(A∞B∞,C∞D∞)=-1.也就是(ab,dc)=-1.∴(AC,PC∞)-1
即(ABP)=-1,即AP/PB=-1.∴AP=PB
由图4-3,也可得到A’R=SB’
∵AP=PB,曲线Γ的自配极三角形为△OC∞D∞,
∴(AB,PC∞).所以有能得,(A’B,MC∞)=-1
∴A’M=MB’.又因为D为C∞的极线
∴(RS,MC∞)=-1,RM=MS,故A’R=SB’
五、涉及圆的角平分线和平分线段
例6 过点P,圆的两条切线PA,PB(A,B为切点),且过P作一直线平行于圆上点Q的切线,分别交QA于点E、F,证明 EP=FP(图5-1)。
证明 AB为点P关于圆的极线,设点X为AB与过点Q切线的交点
∵点X在点P的极线AB上
∴点P在X的极线上.又点X在Q的切线上
∴Q在X的极线上,因此由极线的定义得(AB,YX)=-1
又∵EF//QX,直线EF截调和线束得(EF,PX∞)=-1
∴点P是线段EF的中点,故EP=FP
例7 从⊙直径AB延长线上一点E引一直线切圆于D,过点A做圆的切线交ED于P,作DC⊥AB垂足为点C,连结PB与DC的交点为M,求证DM=MC(图5-2)。
证明 因为PE为⊙O的切线.D为切点,则PE为D点关于⊙O的极线
又点D在点E关于圆的极线上,DC⊥AB
DC为点E关于圆的极线
所以(AB,CE)=-1.即
而DC//PA,则AC/AE=-BC/BE AC/AE=PD/PE
故由题意DCE和截线PMB得
即,故DM=MC
几何在数学专业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高等几何作为其中一门必修课程也体现其重要性,我们现阶段学习高等几何主要是以放射几何为主。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逻辑辩证和空间构造能力。配极理论是其中探索空间最具潜力的一个理论体系。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是学习高等几何的一大技巧。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升华,而应用则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