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海鹏骨坚方治疗骨质疏松症临证经验窥探

2018-06-04郑显达陈凯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4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

郑显达 陈凯

【摘 要】 陈海鹏主任医师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而尤以脾、肾两脏为虚,血瘀为实。其辨证可分为本虚(脾肾亏虚)、标实(瘀血痹阻)2种证型。治疗上,以补肾壮骨、活血止痛为要。陈海鹏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性地创立专方“骨坚方”,奏以补肾壮骨、活血止痛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坚方;临证经验;陈海鹏

陈海鹏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委员,擅长中医药防治骨病的临床研究。他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运用骨坚方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取得较好的疗效。

OP是以骨量减少、骨质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周身疼痛、身高降低、驼背、脆性骨折,及呼吸系统受影响等[1]。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O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调查显示,全球OP患者已超过2亿人,我国大于1/3的50岁以上人群罹患OP,据预测,至2050年,我国OP性骨折将达599万人[2-4]。

古代并无“骨质疏松”病名,却有症状相似的几个疾病,如《素问·痿论篇》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明·秦景明《症因脉治》云:“精虚劳伤之症,大骨枯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中医学将OP归于“骨痿”“骨枯”“骨痹”范畴。当今运用较多、更为准确的中医病名是骨痿。笔者有幸跟随陈海鹏主任医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OP的骨坚方及其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1 病因病机

陈海鹏主任医师对OP病因病机的认识立足于本虚、标实两端,而尤以脾、肾两脏为虚,血瘀为实。

1.1 本虚(脾肾亏虚) 《脾胃论》提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五脏之气不生。脾胃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盛阳虚之证。”说明骨的生长有赖于脾胃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肾主藏精,为封藏之本,《素问·六节脏》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故肾与骨有着密切的联系。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对骨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骨极第五》曰:“骨应足少阴,少阴气绝则骨枯。发无泽,骨先死矣。”可知骨生长对肾气的依赖。

当脾肾亏虚,功能失调时,则出现腰背疼痛,四肢痿废,肌肉萎缩,头晕目眩,纳少腹胀,便溏久泻,体倦乏力,色淡唇白,脉弱无力;或出现腰背疼痛,痿软无力,耳聋健忘,舌淡苔少,脉沉。若兼阳虚者,畏寒喜暖、小便频多、男子阳痿;兼阴虚者,手足心热、形体消瘦、遗精闭经[5]。

1.2 标实(瘀血痹阻) 《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故血液运行通畅对骨骼关节的滋润有着重要意义。血瘀属于OP的促进因素和病理产物,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气血的濡养,气血瘀滞,则骨骼失养[6]。

当瘀血形成、痹阻血脉,则出现腰背刺痛,痛有定处,夜间尤甚,皮肤青紫,或偶瘀斑,舌质紫暗,脉弦细涩。

2 组方经验

陈海鹏主任医师指出,临床中骨痿往往以本虚标实兼见。针对此现象,陈海鹏主任医师针对性地创立专方——骨坚方。

2.1 药物组成 熟地黄10 g、杜仲10 g、鹿角胶3 g、山茱萸10 g、骨碎补10 g、怀牛膝10 g、黄芪20 g、甘草3 g、三七粉5 g、丹参9 g、川芎10 g。

2.2 方 解 方中诸药性以辛甘温为主,辛以活血祛瘀,甘以补益缓痛,温以补阳散寒;归经以肝肾经为主。方中熟地黄质润入肾,善于补精益髓,强筋壮骨;杜仲味甘性温,长于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二药合用,以扶正固本,共为君药。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最能峻补精血;山茱萸补益肝肾,益精助阳;骨碎补、怀牛膝既能助君药补肾壮骨,又能活血化瘀;更重用黄芪补后天,益中气,以增强气血生化之源,均为臣药。配以三七、丹参、川芎以祛瘀生新,行气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助黄芪成气虚之功,并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骨、活血止痛之功。

2.3 辨证加减 在治疗OP的过程中,陈海鹏主任医师以骨坚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痛剧者,加大三七用量,并加续断以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乏力者,加白术以增进益气健脾之力;视物模糊、双眼干涩者,加白菊花以养肝明目;潮热盗汗者,加知母、黄柏、龟板胶以滋阴降火;偏于肾阳虚者,加当归、肉桂、菟丝子以温阳补肾。

2.4 综合治疗 在临床中,陈海鹏主任医师除了以骨坚方为基础治疗OP,还会根据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变化予以综合治疗。如疼痛难忍,往往需要短效止痛药使患者能继续治疗。另外依据疾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给予相应西药,如钙剂、维生素D及双膦酸盐等。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指导患者配合饮食治疗,根据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治疗,可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海鲜类、坚果类和豆类等。同时可加强中医相关锻炼,如八段锦、易筋经等。这些均体现出陈海鹏主任医师灵活运用整体论治、治未病方面的指导思想,患者更易接受,疗效事半功倍。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72岁,2016年10月19日初诊。主诉:腰背部反复疼痛1年,加重10 d。患者初感周身疼痛难忍,腰背部尤甚,夜间加剧,形寒肢冷,天气寒则愈痛,纳食尚可,夜寐一般,夜尿次数较多,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涩。10 d前在家中打扫劳累后,腰背部疼痛加重,于当地社区医院推拿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查体:腰椎生理曲度略变直,未见明显侧弯,前屈后伸稍受限,两侧腰肌紧张且压痛广泛,棘突上压痛不明显,双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腰椎退行性变。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T < 2.5)。血常規、二便常规正常,生化全套正常。西医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骨痿(肾虚血瘀)。治宜补肾壮阳,祛瘀止痛。方以骨坚方加减。药用:熟地黄10 g、杜仲10 g、山茱萸10 g、鹿角胶3 g、骨碎补10 g、牛膝10 g、黄芪20 g、肉桂10 g、三七(冲服)10 g、丹参9 g、川芎10 g、甘草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嘱其注意休息,勿过度劳累,可适当晒太阳,调整饮食。

2016年10月26日二诊,患者诉疼痛稍有缓解,畏寒现象减少,此为阳气渐升、瘀血渐消之象。仍有少许夜寐不安,上方加茯苓6 g、夜交藤10 g,再服10剂,医嘱同前。

2016年11月5日三诊,患者诉诸症大减,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精神较前好转,夜尿次数减少,睡眠尚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久病需缓图,故陈海鹏主任医师在二诊基础上,去茯苓、夜交藤,将三七减为5 g,嘱患者继续服用3个月余,并配合中医传统保健和合理膳食巩固疗效。

按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丈夫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本例患者年过七旬,肾阳已衰,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瘀血阻滞脉络,筋骨不荣,脉络不通,发为骨痿;不通则痛,故腰背疼痛明显;其兼有畏寒、夜尿多、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涩等症,皆为肾虚血瘀之征象。故治疗中,当以温阳补肾为本,辅以活血化瘀。陈海鹏主任医师予骨坚方加减,并加大三七用量以加强活血止痛,如此则肾阳充旺,血行不滞,标本兼顾,而获桴鼓之效。

4 小 结

OP的临床表现以腰背、四肢疼痛为主,从轻度的间断疼痛开始发展到持续性骨痛,久坐、久站等长时间固定姿势时加剧,或身长缩短、驼背、不能负重等[7]。中医药防治OP,其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防治结合”,根据OP的中医证候遣方用药,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延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8]。

骨坚方是陈海鹏主任医师根据OP的临床特点,在中医整体论治的指导思想下,通过数十年临床经验制定的专方。在实践中,骨坚方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满意,不仅对证论治,更可以使患者精气神得到补充。陈海鹏主任医师指出,在治疗OP过程中,除了运用中药调理,可兼顾针灸、推拿等缓解肌肉紧张,此谓筋骨并重。另外,药食同源、修养身心等亦可达到辅助治疗OP,改善患者痛苦的目的。

同时,OP早期往往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发现,故对其预防尤为重要,“未病先防”也是中医经典思想。OP的预防不仅从饮食到起居,更从环境到情志。饮食上,需做到营养均衡,切勿五味偏嗜;起居上,适当锻炼,良好作息,戒烟戒酒;环境上,顺应天气变化,适当调整衣物;情志上,保持乐观心态,学会自我调节。

5 参考文献

[1] 张智海,刘忠厚,李娜,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1007-1010.

[2] LANGDAHL B,FERRARI S,DEMPSTER DW.Bone modeling and remodeling:potential a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Ther Adv Musculoskelet Dis,2016,8(6):225-235.

[3] 杨小纯,刘维,吴沅皞.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地区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9):40-42,48.

[4] 游利.骨质疏松症的现状、筛查和预防[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16-1619.

[5] 刘源,郭艳幸,郭珈宜,等.从虚论治骨质疏松症[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8):67-69.

[6] 沈卫,杨蔚,张冠亚,等.补肾活血汤联合补钙剂口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22-25,32.

[7] 柳承希,任艳玲.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089-2092.

[8] 葛繼荣,郑洪新,万小明,等.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9):1023-1028.

收稿日期:2017-07-23;修回日期:2017-11-21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8例临床观察
磷酸钙骨水泥在心脏外科术中控制疏松胸骨出血的临床研究
粤桂周边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状况调查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无敌丹胶囊对16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