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周边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状况调查
2017-01-05周婉芹胡太兵
周婉芹++胡太兵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粤桂周边地区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检查数据,了解该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采用便捷型骨密度检测仪对接受健康体检的2132人进行非受力侧前臂桡骨远端骨超声检测,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骨密度的检测结果。
结果受检者总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16.74%。各个年龄段(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49岁年龄段骨密度最高(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有逐渐降低趋势。男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29岁的正常骨密度低于30~59岁人群,在30~49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P<0.05)。女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29岁的正常骨量低于30~49岁人群,在30~49 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5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骨密度降低更明显(P<0.05)。2132例受检者中,60岁之前的骨密度高于60岁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粤桂周边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检出率相对较低,但20~29岁的年轻男、女性骨密度状况并不乐观,采用便捷骨密度检测仪对体检人群进行筛查,对早期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性别;年龄
中图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4.0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已上升至中老年人5大疾病之首[1]。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发生骨折,据统计,一旦出现骨折,24%的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亡,50%的患者一年内会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终生残疾,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致病危险因素复杂、后果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早检出、早干预和正确治疗至关重要[2]。为了解粤桂周边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状况,我科携Sunligh公司Omnisense便捷型骨密度检测仪上门对不同年龄的健康体检人群共2132例,进行定量骨超声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 年3~12月,接受我院一站式健康体检服务的骨密度检测汉族人群2132例,其中男1136例,女996例,平均年龄(53.1±11.34)岁,以上人员近6个月来均无服用糖皮质激素及钙剂,肝、肾功能正常,无引起继发性骨质减少及骨代谢相关疾病,生活均能自理。
1.2方法
由我科医护人员随健康体检科开一站式体检车携Sunligh 公司Omnisense 便捷型骨密度检测仪到各单位对20岁以上的职工进行体检。受检者均取坐位,测量非应力手,无受伤、水肿、无内植物、无佩戴金属饰物,一般为左前臂桡骨远端 1/3处骨密度,工作频率1~25 MHz,以超声传播速(SOS)1560~3800 m/s反映骨骼强度。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判断标准源于仪器自动扫描成像后自动计算出的T值(与同性别、同种族的正常年轻人群骨峰值比较得出的值)。根据WHO 1994年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3]定义如下:骨质正常:T值>-1,骨量减少:-2.5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多个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秩和检验(Nemenyi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七个年龄段骨密度检测情况比较
受检者总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16.74%。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30~49岁年龄段骨密度最高(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有逐渐降低趋势。见表1。
2.2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检测情况比较
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男性20~29岁的正常骨密度低于30~59岁人群,在30~49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P<0.05)。见表2。
2.3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检测情况比较
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20~29岁的正常骨量低于30~49岁人群,在30~49岁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降低,50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骨密度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3。
2.4<60岁和≥60岁年龄段骨密度检测情况比较
2132例受检者中,60岁之前的骨密度高于60岁之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据调查统计目前OP患者占总人口的697%[4],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对家庭和社会而言是沉重的负担。本研究对2132例体检人群骨密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6.74%,比王亮等人报道[1]的北京地区66.74%及彭莉红等报道[2]的武汉地区的24.89%低,与同年龄段比较延缓10年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生活方式、环境条件和经济背景的不同有关[5],本地区属西部4线城市,虽然在单位工作或退休,但大多数为来自农村,青少年时代体力劳动较多,日照充足,骨密度峰值骨量储蓄良好有关。峰值骨量过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渐上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前男、女性之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50岁后特别是绝经后,女性骨量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与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水平降低,蛋白质合成性代谢刺激减弱以及成骨细胞中功能减退,骨质形成减少有关。70岁以后的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受检者中,60岁之后与60岁之前比较正常骨量明显减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与老年人体力减退、活动量相对减少、光照不足、机体消化功能减退,对钙、磷及维生素D吸收、合成减少,流失相对增加、骨生长代谢受限,导致骨骼发生改变有关[2]。本地区虽然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有骨量减少434例,占20.36 %,骨质疏松357例,占16.74%,证实老年人以及绝经后女性系OP高危人群,应作为OP防治的重点,加强预防和积极干预。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一代的骨密度并不乐观,本研究显示在20~29岁年龄组骨量减少有31例,骨质疏松症9例,以男性更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电子网络发达,部分年轻人沉迷于电脑、手机,尤其是办公室一族,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运动,喜爱喝咖啡、碳酸饮料等导致钙的摄入不足及丢失增多有关,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生活方式是可控制因素[6],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不良的习惯,是防治青少年骨质疏松的基础。
当前,由于骨质疏松诊断设备相对缺乏,在我国只有约1/5 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得到相应规范的治疗。虽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很多医院都有专门的骨密度检测仪,但许多中小城市的医院仍没有标准设备,导致我国大量骨质疏松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7]。本科采用Sunligh 公司Omnisense 便捷骨密度检测仪,测量非受力侧前臂桡骨远端骨密度,以超声传播速度反映骨骼强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而且无辐射,是目前公认的较理想的早期骨质改变检测方法,因其携带方便,医护工作者采用走出去,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在健康人群中开展骨密度检测,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宣传骨质疏松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干预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提供重要依据,发挥积极的健康筛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亮,马远征,张妍,等.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8):952955.
[2]彭莉红,胡玉冰,严红,等.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状况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4):443445.
[3]张宝红,徐岩英,董尔丹,等.2006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骨质疏松研究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11291132.
[4]林婷.健康教育讲座对住院老年患者骨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6366.
[5]何涛,杨定焯,刘忠厚,等.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2):151156,104.
[6]石阶瑶,刘忠厚,马姚娥,等.骨质疏松健康教育[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11221128.
[7]刘强,吴斗.重视骨质疏松防治的普及工作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3):276277.
(收稿日期:2016-04-30修回日期:2016-08-16)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