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最重要的是真践行
2018-06-04廖海燕
【摘 要】基础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对于这种以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发展和未来幸福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真践行。
【关键词】以生为本;真践行;崇真尚实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8-0077-02
【作者简介】廖海燕,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500)教务处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2017年11月16日至30日,筆者有幸参加江苏省盐城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专题研修团赴加拿大学习。期间,笔者主要是在加拿大多伦多苏安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同时参观了2所学校。时间不长,但笔者真切感受到,在加拿大的中小学校,理念用于实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使中小学生真正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我国,这种以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发展和未来幸福为本的教育理念,每一位教育专家、每一所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等都不陌生,我们需要更扎实到位的落实。
一、工作的真与实: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
1.以生为本,真实地发生在这里。
到加拿大培训研修这十几天,笔者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真与实。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两所学校,对这一点感受尤深。
在多伦多圣罗梅罗高中,我们先是见到了这样的课堂:教师是一位脚踩高跟鞋、身穿黑色紧身裙的女士,共18个不同肤色的孩子“U形”就座,正在做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阅读小专题研究。学生都在认真地交流、探究,教师穿梭其中,个别指点。再接下来,不管我们走进的是数学课堂还是美术课堂,孩子们的样态大抵相似:20个人左右,或小组围坐,或偏隅一角,坐姿很放松,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他们有的嚼着口香糖转动着笔,有的看到我们在外面,还做出点赞的手势。在走廊里,一侧是学生专用立柜,一侧是连贯的墙壁涂鸦,稍不在意,你有可能会踩到或趴或坐或躺在地上的学生。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发呆……看到这一幕幕,笔者突然想起我们的孩子,在教室里,秧田式横成行竖成列,双臂平放,双脚并拢,腰杆笔直,还有若干个“不能”和“禁忌”。不同的课堂生态究竟孰好孰劣,这似乎还不好讲,但笔者始终相信,创新品质应该是来源于安全的空间和舒适的心灵。
令笔者最难忘的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课堂。从门外看,孩子们好像在排练戏剧,音乐声中,一个孩子口中咬着一根布条,赤着脚,大声地在说着什么,那神态和动作特别像堂吉诃德。其他孩子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踩在椅子上,还有的肢体动作夸张地奔跑……我们一行人特别想进去看看。这时,教师打开门,和我们随行翻译交流了几句。这时,我们才得知,他在婉拒我们。因为,这是一群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智障儿童)。其中,有的孩子还患有狂躁抑郁症,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也许会诱发他们的攻击性。在这所学校里,从校长到教师,没有任何一个人说他们是残疾人。他们只是说这群孩子有特殊需求,有的需求较大,有的需求相对较小。据介绍,对这样的孩子,加拿大没有设立单独的培智学校,而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在同样的社会群体中学习和生活。学校负责人还特别强调,这样做孩子们会受到充分的尊重,这对他们将来更自信地融入社会很有益。公平与尊重,在这里得到体现。可以说,从小学开始,加拿大的学校就都这么做,已形成以生为本的意识和习惯,甚至积淀成了一种文化。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崇真尚实的事业,真与实既是立足点、出发点,更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旨归。我们的教育改革事业亟须崇真尚实,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崇真尚实,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改革事业才有希望。
二、小班化和走班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出路之一
1.清一色的小班化和走班制。
笔者所参观的几所学校,无论小学还是高中,清一色的都是小班化和走班制。这几所学校,班额一般都是20个学生。班额小,师生互动的机会自然就多,分组合作探究之类的活动也就好开展,特别是因材施教、个别指导的时间也会多得多。不仅如此,就教师而言,他们进行教学改革也更从容了,也更容易见实效、出成果了。因此,这也就更容易激发起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拿大的高中是9至12年级,全校实行走班制。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但教师的教室是固定的,每位学生的课表都是不一样的。每年三月份,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研究专长等选择课程,除了数学、英语、历史、体育等必修课外,其他的均为选修课,比如,棒球、建筑等,很多都是前置性大学课程。可以说,每个孩子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都非常明确,都正在做着自主的选择和努力。下课的五分钟时间,我们看到孩子们迅速地跑动着,到自己下一门课程的教室去上课,此时的学校就像个大超市。这一点,国内的一些高中也在做着积极的努力,但似乎总是有点落实不到位的缺憾。
2.小班化和走班制是一种可行选择。
笔者认为,小班化和走班制应该是优化教学环境、满足个性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途径,也应该是教改获得实效的一个突破口。我国多年的教改之所以没有很好地解决以生为本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在于学校的班额过大。如果每个学校的班额都压缩到20名学生,纵使不做什么更深入的教法改革,恐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故此,笔者认为,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小班化和走班制应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