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童最温暖的记忆
2018-06-04庄惠芬
【摘 要】在学校课程的践行过程中,大多数人将课程分成国家、地方、校本等三级维度。但是对于学校而言,无论是哪一个维度,都需要学校根据本土的属性、儿童的天性、学校的特性而展开,在我们看来他们都是学校课程。对于儿童而言,这些都是基于儿童的需求、经验以及生活而开启。学校的课程即儿童的课程,我们要让学校课程成为儿童最美好的记忆,用课程成就儿童的未来。
【关键词】学校课程;机制创生;课程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8-0007-03
【作者简介】庄惠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1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有人说,课程是跑道。而在我看来,课程建设就是和儿童一起奔跑的过程。在奔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么去那里,到那里了吗……在学校课程的践行过程中,大多数人将课程分成国家、地方、校本等三级维度。但是对于学校而言,无论是哪一个维度,都需要学校根据本土的属性、儿童的天性、学校的特性而展开,在我们看来它们都是学校课程。对于儿童而言,这些都是基于儿童的需求、经验以及生活而开启。在我们看来,学校的课程即儿童的课程。我们要让学校课程成为儿童最美好的记忆,用课程成就儿童的未来。
一、儿童的成长,是学校课程理解的原点
作为校长,我们为什么而办学?是为民族复兴而办学,是为教育追求而办学,更是为儿童的生命成长而办学。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体现着国家教育的具体要求,表达着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课程必须围绕儿童的身心发展要求而展开。
1.满足儿童的需求
课程改革的价值旨归是指向儿童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唤醒,指向生命个体潜能的激发与发展需要的满足。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小学作为儿童发展关键期该做什么?我们对所有的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意见征集和需求分析,“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的办学愿景成为大家的价值认同,也成了儿童发展的需求。
2.源自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好奇、充满想象、充满创造的世界,我们提出“创想教育”,正是对儿童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尊重、保护和培育,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创想理念符合人的创造性本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以培养儿童好奇心、自信心与责任心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核心。儿童创想课程,就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不同智能发展的课程组合,设计符合学生潜能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创造适切儿童创想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适应与改善生活情境之能力。
3.基于儿童的经验
我们的学生来自周边社区,作为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个体,都期待能遇见适合他的学校和教育,从而获得生命的舒展、个性的张扬、素养的积淀。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人的发展。儿童学习品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好奇心、探索欲、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引发主动性的学习品质;另一类表现为以自我控制为核心的专注性、坚持性、计划性、独立性等。它们为早期学业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促进未来学业能力的获得。而学业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影响学习品质。这种相互影响,使得学业能力的个体差异持续增大。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二、机制的创生,是学校课程建构的杠杆
儿童创想课程横向成块,纵向成列,形成模塊化、序列性、综合性的课程结构。接地气的创新变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用适切儿童的方式进行教与学,这一切来自机制的创生。
1.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
学校围绕“儿童创想课程”的目标,需要自上而下的课程规划设计和课程指南、课程实施方案以及课程纲要的制定。在设计中,我们着力进行双轨制探索:
一是体系建构。基于学校“创想教育”的愿景追求,我们聚焦对国家课程改革方向的辨析把握,对小学学段儿童学习品质进行研究,不断丰富对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系统性认识,并以儿童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为理论研究工具,系统建构“儿童创想课程”体系。
二是实践创新。围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探索育人模式的目标,在课程样态、课堂情态、组织形态等各个层面,展开新的教学改革实验探索。我们的课程设计坚持三个结合:课程目标,与国家核心素养及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课程实施,与基于标准教学及基于关键目标相结合;课程评价,与儿童智能风格及学段素养指标相结合。
2.自下而上的自主创生
通过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与学生“学习共同体”及家长的“跨界共同体”,共同促进课程变革。
研究共同体:在学科建设上,我们成立了学科项目组,如数学与思维、语言与交往、科学与技术、公民与实践、艺术与审美等。我们设计编制了星学院系列手册,如《星学院好学手册》《星学院质量手册》《星学院研究手册》《星学院游戏手册》等,形成各个学科儿童学习的先学导单、共学导单、创学导单,引导课程走向学程。
学习共同体:以儿童的认知与思维发展为突破口,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资源和环境互动的舞台;推行思维导图、“六顶帽子”评价,让儿童的课程学习,见树又见林;让“知道”变成“做到”,让作业变成作品,把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放到整个课程链条上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系统。
跨界共同体。我们以开放悦纳的姿态开放办学,鼓励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兴趣、不同身份的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星河95%以上的家长都来到学校给孩子们授课,单周五的“故事妈妈”们组织开展的电影课、阅读课、故事课,双周五的“晨光爸爸”们精心设计的国防课、消防课、拓展课,美好的故事像种子一样被植入学生心田。学校整合家长教育资源,推行“专题系列”模式,生成课程菜单,建构家长课程导师点教、走教、助教模式,完善“晨光爸爸、故事妈妈”课程资源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点击,既延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又提升了家长课程开发力和对教育的认知度。
三、整体建构,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关键
1.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来构建课程体系
在国家核心素养观照下,在学校育人目标引领下,我们整体构建创想课程,合理甄选,科学截取,有效“聚合”,聚焦核心素养的落地及关键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横向模块成列、纵向递进成序的“1433课程模型”(一目标、四素养、三能力、三课程群):即在“每个孩子都是银河中最闪亮的星星”这一目标下,基于端行、好学、健美、乐创的核心素养和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关键目标,从科学认知、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三个维度构建核心课程群、协同课程群、支撑课程群等三大课程群落。根植于国家课程实施,生长出创想素养灵魂,梳理形成了每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了内容的嵌入式融入、模块的整合式融入、形态的嫁接式融入等策略。
2.采用完全组阁的维度催生课程主体
根据开发主体的不同,创想课程又分为家长和社区开发的野外课程与家长课程、儿童开发的角落课程、师生共同开发的朋辈课程、场馆课程和虚拟课程等。调整结构是学校课程实施的有效杠杆。我们设立一中心四部门三学园,即学校研究中心;课程研发部、综合服务部、成长发展部、人力资源部;青苹果学园、红苹果学园、金苹果学园。学校、学园、教研组、备课组、部门等均是组阁单元。课程实施主体发挥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晨光爸爸、故事妈妈推行“专题系列”模式,打破了星河学校课程开发的边界,成立了FSC联合会(family家庭,school学校,community社区),重点落实学校儿童创想社区基地,构建儿童校外课程基地的物化网点。每月一次的野外课程,每月一次的FSC基地活动,学校都会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年段特点设计课程项目单,采用前课程、中课程、后课程進行具体实施,不断创新儿童创想课程实践渠道。
3.根植序列推进的温度创构星式课堂
我们努力通过“合并同类项”的课程整合,让“创想”统领学校课程,探索了第一学段儿童以游戏化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游戏化内容、游戏化思维、游戏化评价的研发;第二学段儿童用问题四驱的学习方式来展开,分别从大脑、心理、经验和环境四个维度进行驱动学习。PBL理念下基于问题的学习,采用创设情境场、开启问题箱、订制脚手架、创生大脑图的方式,让儿童全脑思维、多感官参与、场景化记忆,做学玩合一。
4.创生转型升级的梯度变革课程评价
基于儿童的发展规律,我们从不同阶段、不同年段进行升华推进,形成了“游戏化”“指标化”“数字化”的评价方式与形态。我们一起研制儿童创想能力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智能差异和学习风格,根据课程内容特征、表现形式和素养要求,设计丰富的评价方式,并通过创想云中心进行大数据收集分析。
四、素养的培育,是学校课程变革的效能
1.对儿童生命发展的统摄效能
自主、自信、有个性、知识面宽、善思考、爱质疑,这些是星河小学学生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星河的孩子朝着一份好担当、一生好习惯、一种好思维、一份好原创、一身好体魄、一手好汉字、一口好语言、一个好兴趣、一圈好朋辈、一串新发现的目标而努力。
2.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效能
学校聚焦学生创新素养,积极整合校园科技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科技特色场馆的育人价值,引进国外教材改革创新,并从一年级开始安排科学课,整体构建星河学生科学创想素养课程。
3.对学校育人模式的支撑效能
我们研发了儿童游戏化学习、问题四驱学习模式,创生了弹性课时制、单科跳级制、空间开放制等课程机制。基于学校“创想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办学定位,聚焦学校资源优势,整体架构学校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文化。
童年是一段旅行,我们一直和儿童一起抵达一个叫作学校的地方。这是一个能够自由呼吸、尽情享受学习愉悦、达成心智成长、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一个成为独特的自己的地方……而要成为这样的地方,学校课程是引擎,期待学校课程拥有儿童的气息、儿童的特质、儿童的兴趣、儿童的生长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