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2018-06-04黄树生
【摘 要】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新潮流和发展目标,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制定系列化的教师专业标准,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战略。专业标准以教学为中心,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架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明确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8-0072-03
【作者简介】黄树生,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0)研究员。
“教”和“师”都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然而,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叶,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概念才在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提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报告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20年后,美国卡内基工作组和霍姆斯工作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和《明天的教师》,明确界定教师专业化及其内涵,并将其视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途径。
从此,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发达国家纷纷研制教师专业标准,凸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成为全世界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中国也不例外。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2年后,中国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1998年,中国教育提出“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2001年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工作。
一、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与特征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是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无疑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
教师《专业标准》设立教师合格标准,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制定标准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前提,也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依据。中国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真正进入到质量保障的时代,标志着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也进入到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先进国家行列。
1.符合国情与教师发展现状。
《专业标准》充分考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现状。同时,借鉴国际相关儿童发展、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制定更加符合世界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趋势、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专业标准。因此,《专业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的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的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导向”标准,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重要指南。《专业标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评价教师和教育质量的依据,其专业性的规定和要求是对基础教育所有学段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2.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在“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領下,贯穿《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学生(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其中,“学生(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既体现了对教师群体长期坚持的基本追求,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是传统与变革的有机结合。“终身学习”的理念包含了现代社会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专业标准》与时俱进,力图体现以下指导思想:专业导向,师德为先;基本规范,前瞻引领;全面要求,突出重点;立足国情,国际视野。它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性文件。
3.多维度保证教师专业地位。
中国三个教师《专业标准》,在充分梳理、学习国内外相关教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教育机构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和表述,全面吸取基础教育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教学为中心,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架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明确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三个维度各设有若干领域,以解释各维度的内涵,每个领域再细化为3至6项不等的基本要求,不同学段在具体专业能力方面有所不同。其中,《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涉及14个领域、62项基本要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涉及13个领域、60项基本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涉及14个领域、63项基本要求,科学、系统、全面地对三个学段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地梳理和规范,有力保证我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4.独具鲜明的时代精神。
关于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认识,《专业标准》远远超出了传统意识中固有的理解,教育、教学与管理融为一体,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例如,我们往往将专业知识局限在学科知识的范畴,将专业知识等同于学科知识,而在《专业标准》中,诸如安全防护知识、班级管理知识等,都归入了专业知识的范畴。具体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知识”维度包括“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领域。
教师专业标准是“好教师”的基本标准,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前提。《专业标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为教师专业化确立了清晰的目标,同时也是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可以说,《专业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对教师工作本质认识的飞跃,即教师工作由“职业”向“事业”的转变。
二、英美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与反思
毋庸讳言,中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学实践改革尚处在起跑阶段,目前只有一个独立的《专业标准》在试行中,尚未形成国家级的教师专业标准框架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教育组织和教师专业团体均以建立“标准”为主要诉求,研制一套或一组特征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用来描述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达到的要求与目标,期望利用标准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1.美国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美国《专业标准》既是对即将走上教育岗位的“准教师”提出的基础性条件,还具有专业导向性功能,为在职教师培训进修提供了目标参照,引领教师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研究与实施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最成熟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四个机构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颁布的《教师教育职前专业标准》、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盟(INTASC)制定的《全国通用教师入职标准》、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制定的《卓越教师评价标准》和美国优质教师认证委员会(ABCTE)制定的《优质教师专业标准》。[2]
2.英国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扮演世界教改龙头之一的英国,也引领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在有关教师专业标准、教师分级进阶制度上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较美国具有更完备的教师层級和专业标准制度。2007年,英国学校培训与发展司(TDA)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框架》。该框架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五级,所提要求的数量和质量逐级增加。合格教师标准(Qualified Teacher Standard),这是中小学教师入职的基本要求;核心教师标准(Core Teacher Standard),规定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核心胜任特征;骨干教师标准(Post-threshold Teacher Standard),在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责任心强度、经验丰富程度、教学灵活程度、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比核心标准高;优秀教师标准(Excellent Teacher Standard),强调团队组织及领导等方面的才能;高级教师标准(Advanced Teacher Standard),强调战略性领导和团队组织管理方面的才能。[3]此外,1998年英国师资教育署(BTEA)颁布了《英国中小学教研组长的专业标准》,2004年英国师资培训署修正1998年版《英国国家校长标准》,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育课程领导力。
3.英美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我国东西部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性很大,并没有颁布国家层级的教师专业分级标准框架,然而这种教师专业分级标准及其培养的机制是现实存在的,区域性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以无锡市为例,在初入职教师参加“青蓝工程”完成教育教学3年达标之后,进一步推进无锡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和教育名家5个骨干教师分级晋升培养计划(其中,教育名家在名教师和省特级教师中选拔),以无锡市名教师和名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为主持人,开辟名师工作室,孵化优质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区域课程或校本课程,为此制定了专业标准和考核评价机制。教师工作的专业化体现出的是对卓越工作的不断追求,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奋斗历程。每一位幼儿园或中小学教师,无论是试用期“准教师”、新手教师、骨干教师或者是卓越教师,应当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对《专业标准》的学习与具体、生动、鲜活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结合起来,积极践行《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将《专业标准》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全面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做到有机整合、有效创新,实现专业成长,立志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施克灿.中国古代教育家理想中的教师标准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6(1):60-65.
[2]王颖华.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2-99.
[3]周文叶,崔允漷.何为教师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比较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