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8-05-31李恒凤
李恒凤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有新的挑战,在新的困难面前,需要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抢占大学生网络舆情并做好及时的引导。高校辅导员应该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有效搭建沟通平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中对新媒体的应用随处可见。新媒体时代下,青年大学生不自主地接受着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丰富着当今的教育形式,多元化的思潮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包括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各方面的成长。高校辅导员肩负着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面临当前新形势、新环境的挑战中,如何正确认识、如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如何增强教育内容张力和精神感染力、如何使之焕发新的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导地位受到动摇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突出、最明显的特征是可控性强,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集中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传递感化教育、典型教育,并综合运用教育学及心理学中的方法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可控性受到了影响。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到许多纷繁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即时性,更符合处于思维活跃时期的大学生们。学生们通过在新媒体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观点,并加强对感兴趣的知识的学习,同时其新颖的方式更容易接受欢迎,学生们更容易在遇到不懂的问题即使进行网上搜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新媒体下的教育已产生界限,学生对学习的好奇、求知已不能停留在原先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动摇着其主导地位。另外一方面,一些反动、负面、低俗等信息混在其中,学生面对信息不能有效甄别,会不加选择的相信并先入为主,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又加大了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开展工作的动力不强
任何工作如果缺乏动力就不能够有效的开展,因此,强烈的教育动力是高校辅导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但事实上,新媒体时代下的辅导员并没有强烈的教育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利用的内在动力不强。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事务中扮演有很多角色,承担着相对大量的工作,还需要及时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每天晚上工作结束后思维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并没有及时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就没有把太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此项工作上,对其态度主要是顺其自然。同时,部分辅导员对网络媒体并没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产生了定位偏差,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带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认为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更快地了解信息获得的渠道。因此,并没有开展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媒体,还停留在播放视频、搜集图像等表层的运用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利用的外在动力不强。目前,各高校在制定相关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日程表很少,更不用说有严格的完成期限。在如何评价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情况也没有具体的标准,更不用说有相关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综合这些外在因素,使得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缺乏足夠的外在动力。
(三)开展工作的综合水平不足
辅导员过硬的综合水平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然而,就目前来说,辅导员的综合水平使新媒体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的阻碍。
一方面,是由于辅导员本身的学科背景。辅导员队伍中并不是所有人的学科背景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大类,虽然有较高的个人专业素养,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上、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上并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并且也容易受网络潮流观点跑偏。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应用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相对来说还是少数,大多数辅导员对于网络技术知识缺乏,在开展平台建设、维护,或者网络媒体的管理等无从下手。再者,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对各种信息进行审视时不够敏锐、欠缺一定的鉴别能力,还没有能够最大限度的筛选网络中最有用、最有利的素材进行运用。这两者间接导致了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没有能够把新媒体与传统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四)开展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在网络媒体的运用上都比较注重,如校园“易班”的建设、辅导员开设个人公众号等,但就目前来说,还达不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主要来说,有三个表现。第一,没有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仅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网络化”[1]。即复制粘贴式的把信息通过新媒体传达给学生,发表的只是涉及学校通知、考试信息、注意事项等,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在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就业创业等,逐渐失去吸引力。其次,由于在平时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未充分建立好,导致在网络媒体中,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辅导员和学生两方面都互相认为关注及感兴趣的内容不重合,有所谓的“代沟”。在网络媒体中,有些学生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进行交流,甚至屏蔽了辅导员访问其空间的权限。最后,网络媒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辅导员的主动性,不够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造成效果不佳。
二、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对策
(一)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觉悟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要自觉提升理论素养。“提升理论素养,通常指的就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而且,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最佳途径。”[2]高校辅导员培养的是未来中国的合格建设者,自身首先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入思考,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的实践。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及时关注时政、争做“两学一做”先锋、牢固树立党章党规意识。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政治觉悟意识,培养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才能对网络舆情准确判断并及时透彻分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避免陷入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漩涡,并引领正确的思想潮流。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工作。
(二)创新教育理念,平等对待学生并深入交流
新媒体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还沿用之前的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否则将会阻碍学生的成长。网络环境中,师生需要改变先前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权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的平等相处。在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下,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辅导员应该不再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应该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网络媒体自由且平等的与辅导员进行对话,畅谈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平等的相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也更容易接受辅导员给出的建议。同时,通过网络媒体,辅导员还可以学习学生们分享的资源,称赞他们认可的正面信息,缩小与学生间的距离。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在有效沟通中得到提高,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努力提高教育能力,抢占网络舆情引导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辅导员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抢占网络舆情对学生的引导。首先,辅导员要努力全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在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研究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的原因、内容及影响等,为接下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好基础。其次,在有关计算机、网络媒体等方面需要主动接受系统的培训,加强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对于网络信息与资料能熟练运用,并及时掌握维护平台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培养较高的媒介素养。“高校辅导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使用媒介以及帮助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能力,以更有效地开展和推动媒介素养教育”[3],从而有效使大学生科学“触网”,面对网络舆情能正确引导。总之,“高校辅导员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理论学习,努力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四)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有针对性满足学生需求
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注重其系统性、动态性。目前,网络平台包括有很多种类,涉及最多的主要有班级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易班群。每一个平台各有特点,因此在开展工作中需要有侧重点。在平台中,通过传播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打造出不只包括沟通交流更涉及学习工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例如,QQ平台中,可以通过信息筛选分类发送至相关的群中;微信平台中创建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板块,或者在其他平台中与学生一起共同打造班级“网上家园”,等等。辅导员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平台上尽可能多的功能能够运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平台,都要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目标,以服务学生为核心,营造网络空间归属感。通过平等、自由的民主氛圍搭建起来的良好互动平台,“逐渐增强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逐步赢得自身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5]。
(五)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共同建设网络生态
虽然辅导员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负责人,但是由于平时工作中还需要处理其他事务,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在网上的一举一动。因此,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工作,更需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师生一起共同建设网络生态。首先,辅导员要培养好学生干部骨干力量。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网络中并作为领导者,增强主体性、针对性和亲和性。其次,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寻找“意见领袖”,他们能够将学校、辅导员的“官方”语言通过他们转换成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认可的方式。同时,辅导员也要善于发现网络中拥有超高人气、粉丝众多的“新星”,将他们的影响力也作为一种教育的引导力量。通过学生干部、“意见领袖”、“新星”的共同帮助,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并在他们的建议并充分讨论下积极开展学生喜欢的网络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对网络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及不断出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要积极面对迎接网络世界带来的变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教育能力,在搭建沟通平台的同时要保持开放式的学习心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系统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实效性迈出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广州: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2012,46.
[2]刘建军.辅导员如何提升理论素养[J].山东:高校辅导员,2014,(04):14-16.
[3]高国伟.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育[J].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39-41.
[4]朱正华.浅议“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08-110.
[5]栾东阳.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