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建设与标注程序设计
2018-05-31于群宋言竹杨灿于萌瑶
于群 宋言竹 杨灿 于萌瑶
摘要: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逐渐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此种背景下我国古老的儒学思想,也凭借其丰富的哲学思想,逐渐被各国人们所熟知和喜爱,成为其研究社会问题、人类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而就我国儒学思想在当今世界各国中的传播情况来看,虽然受众需求较高,但却基于语言、文化的限制,导致我国优秀的儒学思想在各国中的传播受阻。为此,本文以英汉双语儒学的有效传播为目标,借助当今網络时代信息化的东风,倡导通过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建设来为各国对我国儒学思想的研究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增进各国对我国儒学思想内涵的深刻了解,促进我国儒学思想在各国中的有效传播和研究。
关键词: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标注程序;
一、儒学术语库建设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儒学作为我国重要的德育伦理学,其在当代价值的发挥,有助于人们有效应对各种社会危机和挑战。无论是对于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发展、幸福安康,还是对于世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儒学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提升,首先我们就需要解决儒学的英汉翻译问题,深化各国对儒学的文化体会。尤其是面对当今世界各国院校所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虽然一般情况下都具备较好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以及跨文化能力,但基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其对于翻译内容所属行业不能做到深入的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更是成为了其翻译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而为了促使翻译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我国儒学经典做出最准确、统一的翻译和解释,就需要在儒学相关信息和知识方面为译者提供一个永久性的支持和翻译辅助工具——构建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建设。语料库是经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可机读文本库,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使高效、深度的儒学文本分析成为可能。在对术语库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术语库的建设不仅是要为各国儒学学术界的研究提供支持,同时更是为各国儒学爱好者的以及译者的学习而构建的。因此,在对术语库的建设中不仅要广泛听取儒学学术界、翻译界、文化界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儒学爱好者和学习者参与进来,在重视英汉双语儒学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促进英汉双语儒学资料库当中儒学专业术语及相关资料内容实际效用的发挥,使术语库中的儒学专业术语能够为更多的研究者、学习者提供帮助,对儒学经典做出准确的解析和理解。
二、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建设的意义
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其一旦建成无论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儒学文化的传播等都极具现实意义,具体而言:
一方面,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的建设有助于儒学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使我国的儒学思想能够站在世界的角度被运用到各国社会问题的解决上,以此来推进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的不断变革,促进新儒学的形成。且借助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的辅助作用,人们能够获得更多有助于自身在当代社会安身立命有价值的哲理。并在新儒学的倡导下,促进儒学思想意蕴范围的拓展,使其由古代的思辨、政治、伦理等问题拓展到了当代经济、医疗、生态、管理等诸多问题的解析上。
另一方面,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的建设有助于我国教育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新课改倡导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创新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而语料数字库的建设,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专业化儒学英汉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实现了英汉儒学专业术语及相关资料信息的网络共享共建,同时更为人们对英汉双语儒学研究讨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种环境下,无论是高校中的语文国学专业还是英语专业都可以在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的作用下,实现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各专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得以丰富。
三、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建设
(一)建设原则
1.实用性原则,即要求所建设术语库的目的必须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切勿为了构建而构建,如若建设起来的数据库不能为众多的儒学、翻译研究和爱好者提供帮助,那么就会造成术语库建设的资源浪费;2.引领性原则,即要求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内容的建设必须是在对儒学相关内容做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成果,尤其是在对专业术语的编制上,更要借鉴多方翻译专家意见和建议,以提升其内容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保障所英汉双语儒学专业术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具有较强的学科研究引领性。3.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所涉及内容必须做到系统、全面,在内容上要辐射到儒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在英汉解释上更要详细、具体,为各国对儒学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保障。4.共享共建原则,在资料库的建设上要广泛征集多方意见和建议,在对各种儒学双语资料进行汇聚、整理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力度,促进儒学双语资源源头活水的形成。
(二)建设术语库类型
语言数据库,主要是记录和汇总了儒学相关英汉双语专业术语条目;文献数据库,术语检索相关的语言数据库解码结果,与数据库检索软件交互相关;英汉双语儒学术语数据集,主要存储和记录英语、汉语对照的儒学术语条目;专有名词集,收录英汉对照儒学相关专有名词,如儒学中常见的专业术语“禅”、“秦”,对照英文术语分别为“Zen”、“Chin dynasty”;翻译问题集,收录了儒学相关资料英汉术语短语的翻译内容,如,短语“千字文”“春秋繁露”分别翻译为“Thousand Character Essay”、“Luxuriant Dew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经典的儒学典籍《近思录》、《孟子集注》分别翻译为“Reflections on Things at Hand”、“Collected Commentaries on the Book of Mencius”;而一些儒学核心思想则存在不同的翻译,如“信”有“truthfulness”和“faithfulness”等翻译,
“敬”则有“reverence”和“seriousness”等不同的翻译,典例详见下表。
(三)建设模式
1.体系构建。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的建设首先要保障其体系构建的完善性,通过语料库建设、使用、管理三个不同平台的构建在三者工作协调一致的基础上,促进术语库的高效运转,以保障语料库作用的充分发挥。其中,建设平台由运行系统、制作开发系统、用户评价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四个不同的部分构成,主要为保障所构建数字术语库的建设能够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潮流以及用户使用需求;使用平台由工具信息库、专题网站库、媒体术语库、试题库等部分构成,主要用于图像、文本、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儒学双语相关资料、专业术语的全方位展示、研究和讨论;管理平台包括术语库的服务管理、运行管理、用户管理、设计管理等部分,是数字术语库的重要调试管理系统,用于数字术语库的进一步完善。
2.资源、服务构建。对于英汉双语儒学术语库的建设我们提倡其遵循共享共建的原则,来集思广益为语料库的完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条件,避免优质儒学双语资源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为此,我们首先要倡导各个高校之间在儒学翻译资料库建设过程中的互帮互助,使其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行语料库的共享共建。还要求各高校的儒学翻译研究者结合自身以往的研究经验做好充足的儒学经典研究论证工作,并深入了解学习者以及世界各国对于儒学经典的实际学习和研究需求。再次基础上来结合各高校在学术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对各高校的研究成果进行网络资源整合,并依据儒学经典内容以及资料类型对其数据库进行总体设计,以此来促进特色化英汉双语儒学数字术语库的建设。此外,还要优化术语库平台的服务模式,组织专业化的计算机云服务技术人员,定期对术语库的在线服务以及数据存储等进行维护和管理,保障语料库在线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众多儒学研究者的网络客户端访问提供技术支持。
(四)建设过程
首先阅读与儒学有关的中文典籍与文献,对儒学术语,包括特有名词、思想、相关俗语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由于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人员等因素的差异,对同一儒学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术语的理解不应仅停留在字面上,反而要对其内涵与释义理解透彻,才能在资料的收集中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从而收集儒学术语的不同表达,从而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语料库。
由于儒学的对外传播富有悠久的历史,在收集相关英文资料时注意资料时间的扩展,尽量囊括了各个不同年代的英语报刊、书籍及文献。在筛选、搜集文献时大多以“Confucius”、“Confucianism”为关键词,通过对资料文献的查阅,从中搜集汇总儒学术语的英语对等翻译。对收集到的术语进行整理与记录,包括其文献标题、类别、文体、体裁、出处以及出版时间等,为完善语料库做好前期工作。进而对多种对等译文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根据其使用频度及准确性进行评估、等级划分,进一步规范术语库。定期请教指导教师、外教以及儒学研究专家,开始梳理和总结儒学术语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其次,借助相关软件,利用计算机将前期收集处理好的文本进行入库。
四、结语
儒家文化是人类卓越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当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文化实力的日益雄厚,儒学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正显露头角。儒学典籍的英译则是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精髓的重要途径。然而西方对儒学理解有限,无法深入而透彻地理解儒学内涵精髓,且从另一文化理解儒学避免不了理解扭曲和变形;再者,中国对西方文化了解亦有限,无法充分调动另一语言来表达儒学内涵,加之文言与白话之间也存在着解释
和理解方面历史性问题,可见儒学的翻译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若因此对儒学乃至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产生消极影响可谓一大损失,因此,儒学翻译的“保真”显得尤其重要。本课题在深入了解儒学文化与西方语言文化的基础上,搜罗各个儒学经典的不同英譯本,将儒学术语进行整理与归纳,建立完善儒学术语库,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术语使用进行等级划分,对相关文献进行标注分类,从而使现有译文与文献中的缺憾之处得到修正完善,以便取精华去糟粕,更好地服务儒学翻译,儒学文献标注和儒学文化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王克非,秦洪武.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的翻译与现代汉语变化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01):37-50+159.
[2]王克非,秦洪武.英汉翻译与汉语原创历时语料库的研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06):822-834+959.
[3]刘明.面向翻译的术语库建设——加拿大Termium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翻译,2017,38(05):81-86.
[4]周敏康,顾鸿飞.欧盟多语种互译专业术语语料库的启迪与借鉴[J].中国翻译,2016,37(05):70-75.
作者简介:
于群,女,汉族,1995.09.25,山东青岛市,曲阜师范大学学生,本科生,英语(师范);
宋言竹,女,汉族,1995.11.4 ,山东威海,汉,曲阜师范大学学生,本科生,英语(师范);
杨灿,女,汉族,1996.12.08,山东省枣庄市,曲阜师范大学学生,本科生,英语(师范);
于萌瑶,女,1996年2月27日,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西羞鱼村,汉族,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生,英语(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