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

2018-05-31陈庆林杨鹏

东方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海南省高校教师

陈庆林 杨鹏

职业倦怠是当今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存在于服务行业的从业群体中,教育行业也未能幸免,教师作为服务业从业主体,是职业倦怠职业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经过对海南省三所应用型转型试点本科高校的教师进行职业倦怠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统计可以得出该类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即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心理方面、生理方面、行为方面和工作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结合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与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得出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

结合调查问卷分析,认为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存在以下方面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心理方面

受职业倦怠影响,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在心理方面存在认知能力水平下降,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多疑、情感淡漠等现象;感觉整天提心吊胆,神经紧张,心力交瘁,没有出头之日;个体意志消沉、缺乏活力、理想动摇、信念模糊、自感不公平、进取动机丧失等。

(二)生理方面

在生理方面,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感觉疲劳不堪,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慌、胸闷、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易于激动紧张、失眠等,表现出亚健康的身体健康状态。

(三)行为方面

在行为方面,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会出现攻击行为,如嘲笑、讽刺、谩骂、殴打,挑剔、少宽容、偏激、人际矛盾增加等;消极怠工行为,如习惯性拖拉、迟到早退旷工、出工不出力等;不良习惯行为,如超量吸烟、酗酒、噬食与厌食、恋网、狂购等。

(四)工作方面

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常为工作的事情感觉精疲力竭,负担超重,埋怨增多,无法集中精力于工作,生活质量下降,不愿意主动地进行工作创新,工作靠惯性向前推进,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对学生渐趋冷漠,对教学工作慢慢失去了热情与信心,对学生逐渐没有耐心,不愿意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不在意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甚至出现与学生发生冲突的现象。对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持怀疑态度,觉得工作回报少于付出,认为工作没有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是繁琐和无味的,感到自己教学方面的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自身很难满足对教师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进而得过且过、放任自流。

二、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

从调查问卷统计得知,因“下班时感觉精疲力竭,不想再做其他事情”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83.45%,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33.79%;因“常为工作的事情头痛、失眠”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59.31%,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8.97%;因“工作身心俱疲,有快要崩溃的感觉”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57.93%,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5.52%;因“整天工作压力很大”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73.79%,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18.62%。

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形式虽然自由,但是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实习、指导设计和论文,自己还要完成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现场调查等工作,所付出的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再加上所兼任的行政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使教师疲于应付,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极易发生职业倦怠。尤其是民办高校,所有的经费来源于企业投入,没有财政拨款,在这类学校工作的教师没有固定的编制,员工的薪酬待遇由学校自筹解决,这种体制决定了教师的去留、晋职晋升、工资福利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全由学校说了算。对于在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工作的教师来说,能做多久,能拿多少工资等,都与学校的招生情况息息相关,这容易造成教师在心理上有“朝不保夕”的紧张感、压迫感。同时,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超高,许多教师每天上课后明显感到疲劳过度,身心处于高负荷运转中,极易导致心理疲劳。

尤其是男性教师,对事业成功的愿望比女性强烈,加上承担更大的社会和家庭责任,造成生理、心理上承受着更多的精神负担和体力煎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年龄为36-45岁的教师一方面家庭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在学校承担着骨干业务工作,职称晋升的压力也较大,造成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大;离异教师一方面一个人支撑整个家庭,经济、精神、体力负担都较重,另一方面由于婚姻的不如意,造成情感及心理方面的压力较大,因此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教师,受学历提升的影响,既要忙于工作,又要拼搏学业,只有减少与同事、学生的交往及沟通,增加了工作压力,减少了缓释倦怠的通道;中级职称教师为提升自身职称,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无疑给教师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教学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工作职责、生活压力、职称晋升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承受更多的工作压力,所以这些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比较严重。

(二)职业生涯目标与教学工作适配度较低

从调查问卷统计得知,因“认为工作不能发挥自身才能,是枯燥和繁琐的”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60.69%,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13.80%;因“感觉教学工作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46.90%,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10.35%。应用型本科高校引进的教师一般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他们在读研时,工作业务及起薪与到校后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且其原定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入校后的实际情况也有偏离,而学校又不能及时辅助其适时适度调整,导致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真实工作及生活产生偏差,使得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倦怠。

(三)工作条件欠完备,激励不足

从调查问卷统计得知,因“觉得工作回报少于付出”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75.86%,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26.2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不遗余力,尤其是高校教师待遇持续提升,高校教师的需要层次也集中于较高的后三个层次,即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的管理基本停留在过去传统管理的层面上,许多教师的高层次需要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满足,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需的必备基础条件得不到充分满足,导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程度降低,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感觉。

(四)教师业绩考核体系欠完善

从调查问卷统计得知,因“感到自己的工作不能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肯定” 引发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59.31%,其中引发严重倦怠的占16.56%。目前高校的教师业绩考核大多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尤以教学为重,包括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教学成果等,而在职称评聘时,却更多地看重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教材)、获得专利,尤其是核心期刊论文及数量],导致教师承受着过多的压力。同时,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和诫勉谈话制度,在这种考核体系中,一方面是教师在业绩考核中处于被动评价的地位,对考核方法是否合理、考核结果是否客观基本上无发言权;另一方面是受考核组织者自身的资质条件与能力水平的限制,使考核过程缺乏公正性,特别是一些准备工作不足够、解释说明不充分、考核目的不明确的测评和打分,加大了教师的精神压力。

(五)学校主动防控不足

学校对教师工作业绩每年进行考核,对其教学质量实行动态控制,但对其思想动态却未实施即时监控,一般情况都是在教师出现思想问题后,才进行解决,对教师出现心理压力过重而产生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学校采取的做法也是事后干预。

三、结语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分析,一般情况下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都是源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在准确分析海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后,要进一步探索如何缓消倦怠,探寻防控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博.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王景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45-46

[3]傅端香.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_成因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5(3):119-122

[4]彭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D]. 湖南大学,2012

[5]张霞.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50-57

[6]许慧.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河北企业,2016(08)

作者简介:

陈庆林(1980—),湖南衡南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问题、教育管理。

杨鹏(1977—),甘肃兰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区域教育改革。

基金項目:

1、2017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17-57)。

2、海口经济学院2016年度教研教改项目(Hjyjg2017021)。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海南省高校教师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