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工教学联动”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及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建构探索

2018-05-31许莹王源林

东方教育 2018年8期

许莹 王源林

摘要:“学工教学联动”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的建构,对于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学习规划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度和学习兴趣,意义重大。建构该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帮助专业认知教育体系、专业思想教育成效保障体系、创新创业就业调节机制以及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学工教学联动;专业思想教育;教育效果评价机制

一、建构“学工教学联动”的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的意义

基于“学工教学联动”的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中进行创新实践,特别对于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新开设专业,专业内涵及办学定位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学生的专业思想非常不稳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专业学习规划,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高度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二、“学工教学联动”的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通过学工与教学的联合互动,共同帮助新生逐步形成巩固的科学的全面的专业思想认知,构建基于“学工教学联动”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包括针对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认知教育机制、针对大二至大四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成效保障机制、针对大三和大四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与就业创业灵活性的调节机制(见下页表1)。

第二,构建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学生家长、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和新入职教师为拓展对象的新生专业思想认知教育机制,并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中进行实践。

第三,拓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在大一至大四期间不同阶段分别针对性地设立以信函、报告、参观、座谈、课程、认识实习等不同形式的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形成大学期间不间断的全覆盖的专业思想教育成效保障机制。

第四,建立专业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含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联系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见下页图1)。

三、“学工教学联动”专业思想教育效果的评价方式

第一,学工老师的教育效果评价,不仅来源于学生对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有效性的评价,还应该来源于教学老师的评价。增加教学老师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教育有效性评价,更加能够全面考查和衡量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教学老师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同样绝对不能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自我评价,相反必须依赖于全体学生对教师整体教育教学结果的评价。当然,还要依赖于辅导员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

第三,学工老师与教学老师联动教育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依赖于联动教育指向的学生群体对于专业思想教育效果的总体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四、建构“三位一体”的专业思想教育效果评价机制

专业思想教育效果评价机制是指对新生开展系列专业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的过程,用于描述学生入学后在学习期间对专业思想理解、认知、接受和认同等方面的整体轮廓。全面收集关于学生这一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与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直接相关的所有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具体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1、诊断性评价。这一评价方式用于诊断性原因。例如,需要对某专业思想教育达到一个特定教育目标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专业思想、专业学识、专业发展形势和前景等,以及确定学生学习本专业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等。这一评价在性质上可以是正式的评价,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评价。

2、过程性评价。这是一种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暂时性专业思想教育信息的评价方法。在不中断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下,通过收集学生对专业思想教育的认知度、熟悉度、认可度和接受度等信息。在专业思想教育过程还未结束之前,辅导员和教师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反馈,明确哪些是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正如学生需要知道的进步一样。过程性评价允许通过调节和控制,从而保证专业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由于过程性评价是作为一种教育过程中辅助性评价方式,所以只能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评估方式。

3、总体性评价。用于对专业思想教育活动结束时的总体性评价。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四年级的专业思想教育总体效果进行综合性总体评价。

这种“三位一体”的专业思想教育评价机制,在“学工教学联动”教育过程中,不仅用于评价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而且用于辅导员老师对学生接受专业思想教育的效果进行辅助性检查。

五、结语

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探索“学工教學联动”的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对于新建学院和新开设专业有效夯实教育教学基础、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思想认知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认同的时效性和专业学习成效等方面,均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这一联动教育教学的方式,对于提高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方面,同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洪波、王源林. 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的构建[J]. 高教探索, 2015(9) :11-13

[2]王杨,宋晓颖. 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J]. 山东工会论坛, 2013(5) :136-137

[3]李健强.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工作联动的新模式[J].亚太教育,2015(23).

[4]王嘉滢. 构建教务-学工联动管理模式的思考[J]. 学理论, 2017(5) :177-178

[5]杨彦勤,辛全才,赵延风. 院(系)教学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7 , 26(2) :50-51

[6]姬世祥,杨昊. 论独立学院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 [J]. 教育, 2016(12)

作者简介:

许莹(1986-)女,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源林(1971-)男,江西安福人,博士,副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6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课题:基于“学工教学联动”的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2016JGA19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