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培养高中物理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8-05-31张有起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物理培养策略

张有起

【摘 要】 在高中教学科目中,物理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量研究表明,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于高中,处于该阶段中的学生思维会朝着成熟发展,也为其物理思维的培养创设了良好的平台。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抓住重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提升。

【关键词】 高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引导建立概念,激发创新思维

在高中教学科目中,物理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物理概念又是这一科目的教学重点,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的表象知识出发,在此基础上引导其经过抽象概括、分析及综合,帮助学生完成物理概念体系的建立。

例如在对电场及电势能的概念进行教学时,电场与重力场之间存在部分相似点。重力场对于学生来说不很陌生,通过直接观察便能对重力场现象具备一定的了解,而电场作用效果仅能通过实验室才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故而在对电场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从重力场的复习入手,借助重力加速度解释重力场是力的性质,借助重力势能对重力场能的性质进行解释。以此类比、分析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将表象知识转化为理论知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抽象的电势能及电场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抽象知识时更加容易理解,也不会有空洞、枯燥感形成,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也就更加轻松。

二、引导知识迁移,开启创新思想

物理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部分知识与其他学科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存在。对此,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对各类实际问题进行灵活解决,使其对问题综合处理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一实验的教学完成后,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将一个单摆自十多米的实验楼上下垂,其摆长精确值无法测出,你能否用一只秒表和一根一米长的木条将重力加速度的值测出?学生刚刚学完该知识,对于这类问题会有较大兴趣,也了解能借助秒表将单摆振动周期测出,然而又该如何处理摆长呢?借助这样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激发,从而思考出与常规测量不一致的方法——使用刚好一米长的木条将摆长缩短。通过这类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将其主观能动性及实验积极性充分调动。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活创新思维

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通过实践能够归纳、总结出物理知识中的定理及定律,故而教师应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根据,立足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使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思考问题解决方法,进而形成创新意识思维。

例如在完成了玻意耳定律的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你需要对大气压P的值进行测定,但是你手中只有一支米尺和一根两端开口、长约60cm的均匀细玻璃管,你该如何做?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则应及时完成归纳、總结工作,将学生所提出的见解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对于可行的方法应给予肯定,通过讨论逐渐将测量步骤、计算方法确定——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将上端用手指封住后提出水面,此时玻璃管内会有一段气柱及水柱,借助米尺测出管长及气柱长,再借助玻意耳定律便能将大气压P得出。通过这类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面对问题便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自主地思考解决措施。

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方法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存在,教师应掌握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分析、思考,进而制定出与自身教学、学生学习充分适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璟华.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高考, 2015(4X):77-78.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高中物理培养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