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几项活动

2018-05-31孟玫王仕花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儿童

孟玫 王仕花

【摘 要】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儿童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徑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1.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要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境,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了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 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来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教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更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了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的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他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5.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的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海英. 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研究[J]. 小作家选刊,2018(1).

[2] 谢小珍. 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J]. 考试周刊,2018(16).

[3] 林晓华. 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四要点”[J]. 小作家选刊,2018(1).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儿童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