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小学爱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05-31张贤明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小学

张贤明

【摘 要】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小学;爱文化;探索实践

作为一所有着40年发展历史的中心小学,太平小学建校以来,一直以“博爱为本,仁爱为乐”为办学理念,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努力实现爱文化教育特色。目前,太平小学以“爱”为校园文化核心,播种理想,改革发展,成为兄弟学校的的排头兵。

一、爱业砺能

爱教学事业、爱修习学业,磨砺己身,锻炼能力,精益求精。学校文化引领能否让师生“乐融融”,将决定学校的精神面貌,左右学校教育的方向,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果。太平小学校打造“爱”文化,意在秉承传统,老师爱教、善教,心情愉快地带着博爱之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爱学、善思,在学校这一乐园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积极向上,健康成长;让师生在此学习、生活、工作乐融融,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自建校以来,积淀形成教职工层面爱文化:机会就是待遇,经历就是财富,身體力行、以师育生,敬业爱业,教育活动是教学资源;学生层面爱文化:学生明理砺能、积极向上、乐学爱学。

1. 爱业为基。爱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从中领悟出深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守。学校应该成为师生为之向往的精神乐园,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对于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敬业,更要爱业,而且要从中找出教育的乐趣,将教书育人当做人生最大追求之幸事,在教育中享受快乐、享受幸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甘于奉献、甘于清贫,才能坚守教育这块净土。对于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乐滋滋”,快乐学习,爱上学习,健康成长。

2. 砺能为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学会做人,学会做好人,做文明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受教育的人都变成这样,都变得文明,对社会有用,那么国家自然会蒸蒸日上,良性循环一旦形成,自然民强国富。“砺能”表示学校要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管理能力,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学校要办出专业内涵和特色,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本领,为社会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 爱岗自强。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而老师的“德”一定离不开爱岗。爱岗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爱岗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爱岗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环境已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那是因为我校有一支本领过硬的教师团队。在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用他们执着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太平小学努力着、付出着。多少次老师们都是带病上课;多少天老师们都是以校为家;多少位老师都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以自强本领更好地教育学生。然而,他们却无怨无悔,不曾抱怨。

二、爱教爱生

所谓教风,就是学校的教育风气,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从教风格,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教学水平、治学态度,也可归结为教师的德、才、学、识、仪(貌)。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持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的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态度,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可以说,教风的高下是衡量学校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

1. 德技双馨。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内涵与品质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我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放在管理工作首位,以“加强学习”为切入点,“师德为先”为制高点,“张扬个性”为发展点,通过骨干示范;通过教师结对帮扶、公开课、技能比武、经验交流、科研评比等活动,通过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近几年来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2. 爱教爱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爱教”,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敬,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的传授,更体现了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正确态度和以教为乐、快乐从教的高尚情操;“爱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体现出广大教师对学生们的无限关爱,寓意教师用自己的全部真情培育学生们成长。在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要形成“爱教爱生”的教风,阻力是不少的,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层的共同努力。“爱教爱生”蔚然成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尽最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 崇德尚美。“崇德”,就是崇尚和发扬高尚的道德品质;“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尚美”是学生对心灵、语言、行为、环境之美的崇尚与追求。在教室,讲究公共秩序,对教师要讲尊敬、讲礼貌,要尊重每位教师的劳动,形成自修;在宿舍,团结尚能,对同学要讲团结、讲诚信、讲文明、讲爱心,形成自立;在家庭,讲孝敬,要做好儿女,形成自为。鼓励他们崇尚科学、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美好少年。

【参考文献】

[1] 陈国祥,林日青. 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2] 黄伟. 校园文化概论[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小学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