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5-29黄宁娜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区域游戏幼儿园

黄宁娜

【摘要】材料是开展区域游戏的关键因素,如何更有效地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十所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和使用情况,结合与教师访谈的记录,从材料投放、玩法制定、调整材料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区域游戏 材料投放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152-03

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教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和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准备和提供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操作材料来获得学习与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逐渐重视创设活动区并开展区域游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幼儿对某些区域不感兴趣、有材料有游戏但游戏水平不高等现象。笔者在十所幼儿园观察了区域游戏材料投放和使用的情况,并对教师进行了访谈,现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思考一:区域游戏材料多就算丰富吗?

教师们普遍认为区域游戏材料丰富、多元化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年龄越小的班级在创设活动区时更需要投放数量多的材料,但笔者在某小班看到,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时不断走动,几个孩子同时拿餐具煮饭菜,他们将娃娃家里的娃娃、餐具、水果、蔬菜及小推车都拿出来,在桌子上放满后又摆在地上,有时候直接从娃娃身上踩着过去。某中班的角色游戏区“餐厅”提供了烧烤、西点、饮品、炖品、蒸品、炒菜等品种,烹饪用具和食材种类都很多,在活动中,孩子点单时多喜欢烧烤、煮鸡蛋,个别孩子点果汁,而富有地域特色的炖品和蒸品却无人问津;“服务员”一般不向“顾客”推荐,只有教师加入游戏时,才会介绍“有好多好吃的,有虾有面”,基本不推荐面包、蛋糕、炖品等品种。

1.分析。华爱华教授提到,应依据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增减来判断活动区的材料是丰富还是缺乏,而非数量多则是丰富。从案例中看到,小班后期的幼儿由于刚刚进入联合游戏期,有时与同伴一起在想象的情境中游戏,有时又处于单独游戏状态,在游戏中易受同伴的影响,而娃娃家场地有限,材料数量多,活动时幼儿彼此之间容易产生干扰,甚至会产生矛盾。中班餐厅的材料从种类和数量上看比较多,但是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炖品和蒸品材料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2.建议。第一,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区域空间、对区域作小格局划分来保障幼儿的游戏空间,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例如小班娃娃家可以適当扩大范围,再划分为卧室、客厅、厨房、洗浴间等空间,幼儿在不同的小空间里开展角色游戏,需要的材料不同,不会杂乱地堆放在一起影响游戏质量;第二,投放的材料应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如果把握不准可先投放幼儿比较熟悉的材料,避免图方便一次性投放材料,忽略幼儿的经验与需求;第三,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投放材料,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幼儿需要逐渐增添材料,以使游戏内容丰富起来。例如中班的餐厅可以增加图文并茂的菜谱和点菜单,让孩子们了解炖品等更多的菜品,引发“服务员”与“顾客”的交流,扩展幼儿的经验,推动游戏持续性开展。

思考二:游戏玩法要不要说?

当材料投放进区域后,教师能有意识地先观察幼儿会怎样操作和使用新材料,但当幼儿游戏出现不同于教师预设的玩法时,有时候教师仍会忍不住给予指导。笔者分别在小班、中班益智区观察钓鱼游戏材料,小班是教师自制的材料,预设的玩法是幼儿按照每个篮子外面标注的数字钓到相应数量的鱼,目的是练习一一对应点数;中班是购买的磁性钓鱼材料,幼儿每次钓起一个方块,翻到背面后将两个方块拼成一条鱼。一段时间后小班幼儿开始按照自己的方法玩,他们忽略篮子上的数字,自己钓鱼后数钓了几条鱼,和同伴比比谁钓的鱼多,新玩法依旧达成了教师预设的目标,还发展了观察和比较能力,欣喜的是,教师鼓励了幼儿的新玩法,并给予了支持。笔者在中班与幼儿交谈时,幼儿展示了自己的新玩法,他们将钓鱼杆放在两个方块的中间,一次就可以钓起两个方块(整条鱼),这样的玩法是很需要技巧的,幼儿要把握好平衡点,使鱼杆上的磁铁能同时吸住两个方块,非常具有挑战性。

1.分析。幼儿天生具有深厚的好奇心,他们会主动以各种方式摆弄材料,探究材料的属性和玩法,当幼儿不按照预设的玩法去玩,教师更应耐心地给予关注,如果发现幼儿以自己的玩法同样获得发展时,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很有可能就会激起幼儿对某个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使材料得以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2.建议。第一,把探究材料的机会交给幼儿,激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有新的材料投放在区域,鼓励幼儿先自己去玩玩,看看有什么发现。第二,用低结构投放的方式投放材料,诱发更多的玩法。例如小班钓鱼游戏材料可以尝试去掉篮子上的数字,允许幼儿以更多的玩法来钓鱼:(1)自己钓鱼,钓完后数鱼的数量;(2)钓相同颜色的鱼,比较每种颜色的鱼数量是否相同;(3)和同伴比赛钓鱼,看看在规定时间内谁钓得多等。第三,观察幼儿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游戏经验与玩法;增添更多的材料以促进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

思考三:材料投放后如何调整?

通常情况下,材料投放后教师会观察幼儿的游戏,根据幼儿的游戏表现对材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幼儿保持对材料的兴趣,频繁地使用该材料进行游戏,游戏行为都相同,教师应考虑对材料进行微调以促进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发展。笔者在某小班看到孩子们对摸蛋游戏非常感兴趣,两名孩子用眼罩蒙着眼睛,在一分钟内从装满纸条的篮子里快速摸出“蛋”(乒乓球)。幼儿非常熟练,在二十几秒内已经完成游戏,决出了胜负。

1.分析。摸蛋游戏的设置让幼儿通过触摸、判断找到球体,快速地赢得游戏,发展了幼儿的触觉、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教师可考虑对材料作进一步的调整,促使幼儿再“跳一跳”,获得新的发展。

2.建议。第一,在原有玩法的基础上增加材料,让幼儿通过触摸对不同性质的形体积累更多的经验。(1)根据幼儿的熟练程度逐渐增加蛋的数量;(2)在原有玩法上增加不同大小、材质的“蛋”,如大蛋、小蛋和高尔夫球蛋、海洋球蛋等,不同的蛋既是游戏材料,也是一种干扰物,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判断力和快速反应能力;(3)投放水果玩具,并以类似的形状作为干扰物。第二,和幼儿商量,拓展游戏玩法,促进幼儿触觉、判断力和反应能力的发展,促使幼儿保持游戏兴趣。例如,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摸出规定数量的蛋;两名幼儿都摸大蛋或小蛋;两名幼儿各摸大蛋和小蛋;一名幼儿摸玻璃球蛋,另一名幼儿摸高尔夫球蛋;根据同伴提出的要求摸蛋,等等。

思考四:幼儿对常规区域不太感兴趣怎么办?

閱读区是一个比较受冷落的区域。每次活动时,选择在这里阅读图书的幼儿通常待的时间不会很长,笔者在不同年龄段班级看到有的幼儿五分钟内换了四本书,看完就离开了;有的幼儿看了一会后就卷起书当望远镜,和同伴嬉戏起来。

1.分析。阅读区(有的称图书区)一般投放有不同内容的图书、软垫、小沙发,有个别班级投放了小CD机和耳机,但使用率不高,总体看来材料较单一,不能激发幼儿持续的阅读兴趣,仅是使幼儿获得看和听方面的感受,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需求,如阅读图书后的表现和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放方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2.建议。第一,根据其他区域游戏需要,投放相关内容的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大班的自然角在培育菌类植物,阅读区就可以投放关于菌类植物的图书,引发幼儿的阅读活动。第二,增加辅助材料,满足幼儿阅读的多种需求。例如,增加画笔和纸,幼儿阅读图书后可以描绘图书里的人物、情景等,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增加小娃娃、手偶等材料,让幼儿给娃娃讲故事,戴着手偶随着书上情节移动,增加趣味性。第三,调整图书的投放方式,保持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将描述水的三态的图书放在科学区,进一步辅助幼儿探究水和冰。

思考五:如何从材料整理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及时给予支持?

投放游戏材料后,教师通常会关注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并给予适当的回应与支持,但是笔者在观察中发现,教师容易忽视幼儿收拾、整理材料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也蕴含着教育价值。笔者在某班看到建构区的四个孩子要将地垫卷起来放好,但是由于行动的速度不一,他们卷了大半后发现地垫是歪的,两端不平衡,于是打开又重复卷了三次,这时生活教师走过来指点,但是孩子们依旧未能卷好垫子,于是教师就让孩子们去如厕,自己把垫子卷起放好了。在另一个班,笔者发现面包坊里有两袋泡泡泥的袋口没有合拢,向负责整理材料的孩子了解情况时,孩子说:“我老是捏不好。”原来泡泡泥是新投放的材料,孩子们不太会操作装泡泡泥的封口袋,但教师未关注到。在第三个班,孩子们在美工区使用泡泡泥后老是捡不干净,在分享环节教师特意和孩子们探讨了这个问题,但是孩子们认为自己已经努力收拾了,还是捡不干净。

1.分析。区域活动后整理材料是一个比较忙碌且稍显混乱的环节,教师既要指导幼儿收拾材料,又要兼顾幼儿开展生活活动,容易忽略细节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有时教师发现问题却未能深入了解原因,而急于进入下一个活动。如在第一个班,生活教师发现了幼儿不能成功卷起地垫,只是稍作指导后就代替幼儿完成,其实这恰恰是发现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时机;在第三个班,教师发现美工区的材料总是难收拾,尽管能将问题摆出来共同讨论,但实际上并没有较好的解决策略。通常班级里会有个别区域的材料较多且零碎,如幼儿在美工区使用泡泡泥制作泥工作品时,往往会将不同颜色的泡泡泥分成许多小块,且会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如泥工刀、小棍等,每次收拾这些细小的东西都非常耗时。这个区域经常出现材料难收拾的现象,有的孩子缺乏耐心没整理完就跑了。教师认为需提高孩子们使用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如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时及时放回原处等。

2.建议。第一,在进一步提高幼儿整理材料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使用材料的情况,调整区域活动结束时间,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整理材料,例如美工区、建构区等区域可以提前五分钟提醒幼儿游戏时间到了,指导幼儿开始整理材料。第二,教师尝试将关注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不仅要看到材料是否归位、地上是否还有材料或垃圾,还应多看看幼儿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存在什么困难,是否需要介入。第三,待幼儿整理好材料后,无论是带班教师还是生活教师都应该定期检查,尤其是新投放的材料,及时了解材料没整理好的原因,例如知晓幼儿不太会操作装泡泡泥的封口袋,教师就可以适当增加促进幼儿小手肌肉发展的材料,并给予持续性的关注和指导。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区域游戏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语言艺术化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