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晨峰现象与褪黑素昼夜分泌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8-05-29

实用老年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晨峰白昼比值

作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晨峰是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常出现的一种症状[1]。研究发现,血压晨峰的发生有利于提高降压质量,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Shatilo等[2]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病人褪黑素(MLT)分泌不仅低于中青年高血压病人,亦显著低于同龄健康者。目前认为晨间MLT的分泌减少可能是血压晨峰的病理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检测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T)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晨峰现象与MLT分泌水平的相关性,为高血压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22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年龄65~79岁,平均(72.37±3.39)岁。所有高血压病人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根据ABPM监测结果计算出血压晨峰值:起床后2 h内收缩压(SBP)平均值-夜间睡眠时SBP最低值(包括夜间最低值在内的1 h平均收缩压值),其中差值≥35 mmHg为血压晨峰组,<35 mmHg为非晨峰组。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抑郁症、失眠症、失明、恶性肿瘤、卒中、肝肾脏疾病以及近3月服用过可影响MLT分泌的药品、食品等。另选择同期7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24hABPM 采用美国Spacelabs90207 全自动袖带式监测仪对入选者进行24hABPM监测。白昼(8:00~20:00)每15 min测1次,夜间20:00~次日8:00每30 min测1次。嘱病人保持右上臂维持伸展及静止状态测定血压,ABPM指标包括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清晨时段血压上升幅度(晨峰)。

1.3 尿6-SMT测定 嘱受试者留取尿液5 ml作为检测标本,白昼尿标本为第1天 8:00~20:00 h尿液,夜间尿标本为20:00至次日8:00的尿液,严格按照规定保存标本。ELISA法测定尿6-SMT的含量,试剂盒为德国IBL公司生产的Melatonin Sulfate ELISA,用Thermo公司的酶标仪测定。检测所有病人白昼及夜间尿6-SMT 水平,并计算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分析,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病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饮酒、吸烟、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非晨峰组,血压晨峰组诊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见表1。

2.2 3组ABPM比较 24h ABPM显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动态血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晨峰组24hSBP、dSBP、nSBP、收缩压晨峰值均高于非晨峰组(P均<0.05)。见表2。

2.3 3组尿6-SMT水平比较 3组间白昼6-S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夜间6-SMT水平及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晨峰组夜间6-SMT水平及夜间/白昼比显著低于非晨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血压晨峰的Pearson相关分析 血压晨峰与病程、LDL-C、FPG、24hSBP呈正相关(P<0.05),与夜间6-SMT水平、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呈负相关(P<0.05),见表4。

2.5 血压晨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按逐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以血压晨峰为因变量,LDL-C、24hSBP、24hDBP、夜间6-SMT、夜间/白昼尿6-SMT 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R2=0.807),结果提示24hSBP、夜间6-SMT、夜间/白昼尿6-SMT为血压晨峰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1 3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非晨峰组比较,△△P<0.01

表2 3组24h ABPM比较

注:与非晨峰组比较,*P<0.05

表3 3组尿6-SMT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非晨峰组比较,△P<0.05

表4 血压晨峰的Pearson相关分析

3 讨论

MLT是松果体腺(PG)分泌的一种激素,生物学作用极其广泛,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生物节律等多种作用。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可控制人体的诸多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如心率、血压及激素的分泌过程。SCN发出信号并传递至松果体,使MLT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昼夜节律性明显,表现为白昼较少而夜间多。肝细胞中的MLT在微粒体作用下生成6-SMT,约3/4结合硫酸根而再以6-SMT形式经尿排出体外。研究发现MLT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密切,外源性给予MLT能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降低[4]。动物实验发现去除松果体的大鼠易发生高血压[5]。既往研究指出,夜间尿6-SMT水平明显高于白昼,使MLT表现为昼低夜高,而血压则为昼高夜低。夜间血压下降率与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呈正相关,证实了夜间血压下降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内源性MLT的夜间分泌量[5-6]。血压晨峰作为血压变异性的一种特殊类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人群,具有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等特点,对老年人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血压晨峰进行有效控制有助于改善血压,但目前尚未见血压晨峰与MLT分泌水平相关的相关报道。

表5 血压晨峰的多元线性回归(R2=0.807)

本试验通过研究MLT与血压晨峰的相关性,发现晨峰组及非晨峰组夜间MLT分泌水平及夜间/白昼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且晨峰组夜间6-SMT水平和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显著低于非晨峰组和对照组(P<0.01),证实了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人24 h血压维持在较高负荷水平,同时晨峰组MLT夜间分泌水平显著低于非晨峰组。后续通过对晨峰血压与6-SMT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晨峰血压与夜间6-SMT、夜间/白昼尿6-SMT呈负相关,更进一步证实血压与6-SMT水平存在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其他因素情况下,夜间6-SMT水平、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是血压晨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对血压晨峰的影响显著高于夜间6-SMT水平。

综上,老年血压晨峰组6-SMT夜间分泌水平低于非晨峰组,夜间6-SMT水平、夜间/白昼尿6-SMT比值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出现血压晨峰的危险因素。通过调控MLT水平,可显著改善老年血压晨峰的发生,改善预后。

[]

[1] Forman JP,Curhan GC,Schernharraner ES,et al.Urinary melatonin and risk of incident hypertension among young women[J]. J Hypertens,2010,28(3): 446-451.

[2] Shatilo VB,Bondarenko EV,Antoniuk-Shcheglova IA,et al. Pineal gland melatonin-producing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disease: age peculiarities[J].Adv Gerontol,2010,23 (4):539-542.

[3] Buijs N,Fleur L,Wortel B,et al.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balan-ces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output to peripheral organs though separate preautonomic neurons[J].J Comp Neurol,2003,464(1):36-48.

[4] Zanoboni A,Forni A,Zanoboni-Muciaccia W,et al.Effect of pinealectomy o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food and water intake in the rat[J].J Endocrinolo Invest,1978,1(2):125-130.

[5] 崔洪伟,张忠霞,高名同,等.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21-23.

[6] 黄丽红,郭民,杜爱玲.褪黑素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7,28(6): 404-406.

猜你喜欢

晨峰白昼比值
血压晨峰对未达临界病变隐匿性冠心病的影响
白昼之黑
白昼之月
白昼正在消隐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血压晨峰现象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