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共读
2018-05-27孙丽
孙丽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最基本的一项能力,也是语文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提出对学生阅读朗诵的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精准,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师生共读
八年级上册提到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是两篇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具有一定的年代性,读起来比较枯燥,学生自己阅读效果并不理想。《昆虫记》让学生自己阅读也容易流于形式,记忆不深刻。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了师生共读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心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散记》。此书一问世便引起轰动,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几个星期内就加印了5次,销售10万册以上。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蟲物语》,同样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首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的描写出来,解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转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对付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原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为了解开这些奥秘,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不断的假设,反复的推理,严密的求证,一步一步逼近真相。每个奥秘的揭开过程都充满了曲折和反复。因此,阅读《昆虫记》便成为让人惊叹不已,欲罢不能的探索与发现之旅。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慢慢培养循序渐进。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习惯。从低年级的儿童绘本故事到片段阅读书再到篇幅较长的名著,一提书名,他们会异口同声的说读过,一说书中的故事人物细节等部分,他们却又抓耳挠腮,没有一点印象。这样的阅读效果甚微。原因何在?这其实是他们不良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法不当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尤其是我们新课标中点出来的众多书目,更要引导认真去读,反复阅读,师生共读。
一、 养成反复阅读的习惯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课本中明确要求阅读的书籍。这本书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有阅读困难。于是我就采取了师生共读的方式。假期预习时已经布置了阅读任务,所以在学期时我每天会让学生再读二三十页,然后和他们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涉及到了哪些人物,什么地点,历史环境是什么,以加深印象易于理解。同时让他们再做一次读书笔记,一个星期抽出两天三天的时间看看翻翻。《昆虫记》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但主要问题在于阅读流于形式,读的太快,所以我就采取了抽查提问的方式,点出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让学生自行说出主要情节。所以师生共读,重点还是教师的监督检查,以提高的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样办?那就向工具书请教。所以凡是学生问我某个字怎样读,某个词怎样讲,我一律不说,而是让他查字典自己解决。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这里所说的工具书是字典词典之类等传统的辅助工具,现在很多学生依赖手机搜答案查资料,有的自己就有手机,没有手机的也是想方设法查电脑,拿父母的手机。对于这种情况,我是坚决制止,严重处罚,并和家长一起齐抓共管,遏制学生带手机的苗头,克服手机依赖症,养成勤于查资料查字典的习惯。
三、要养成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名著,一定要做读书笔记。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精心准备的厚实耐用的笔记本,专门用于做读书笔记。只要你读,只要你在看,就要拿出读书笔记来做适时地的摘抄感悟。每周我们会抽出一节课交流互读,共读欣赏,评出写的精彩的,书写认真的。每月再搞一次这样的活动,慢慢的就会看出改变,平时写的潦草的,疲于应付的在慢慢好转,加入到读书的大家庭里来。我呢,也会和大家一样做摘抄,也会读给学生听。和同学们一起阅读品评。这样一来,整个课堂中都洋溢着阅读的氛围,也加深了印象,提高了阅读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四、重视朗读品评感悟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要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有比赛有品评,有欣赏有建议,有单独诵读也有集体朗诵,形式多样,方法多变。每周至少举行一次诵读欣赏课,让学生从多媒体上学习央视主持人的文章朗读,多欣赏多聆听,让我们一块感受语言的魅力。有的同学性格内向,说话都不敢大声,慢慢的经过两年的锻炼熏陶,说话读书有了很大的改观。朗读有模有样,自信心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这是我感到特别欣慰的地方。还有的同学参加敢于乐于参加朗读比赛,其中受益颇多。对教师来说,自己的教学能力阅读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在经典阅读的熏陶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获得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进去,与学生一同玩味一同感受。师生共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以教师的读促进学生的读,用教师自己的语言理解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相信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慢慢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霍姆里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
[2]常利民.阅读: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M].中国教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