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茶享茶比知茶重要
2018-05-15蔡荣章
蔡荣章
12位有志于茶叶创业的年轻人,在高校进行学习特约后的茶会,茶会设了九个茶席,由12位同学中的9位担任泡茶,其他3位负责行政工作。
茶会的主题在介绍九种茶,每个茶席泡一种。就茶会的特质而言,如果是专心品赏“茶汤作品”的茶会,是要求不讲话的,无论泡茶者还是品茗者都要专心于泡茶、奉茶、以及喝茶,要求要把“泡茶、奉茶、喝茶”当作是一件艺术作品,泡茶者在呈现,品茗者在品賞,泡茶者不要给予太多的解说,品茗者也不要有太多的交谈。但是这一次茶会不是专心品赏“茶汤作品”,是在介绍九种茶的茶会,所以同学们安排在泡完四道茶后开始介绍自己所冲泡的茶。
就茶的欣赏上,泡完四道茶后才开始解说,是比一面泡茶一面讲解一面讨论要好,但还是会引导大家往:这是什么茶、生长在哪里、价格如何等方面去想,这时喝茶会变得只是为了求得这些答案。这样的喝茶不是纯粹欣赏茶汤,不是直接切入茶的本身去品赏。有什么不好吗?你会问,知道了是什么茶、生长在哪里、是多少价位的。不是更容易品赏吗?不是的,这时不是以“探索”的方式来欣赏茶,不是“直接切入茶的本身”去品赏,只是在赞同已知的资讯而已。例如我爱死了一幅画,但是一点相关的资料都没有,谁画的、画的名称是什么、值多少钱,一点都不知道,这就是直接切入画的本身去欣赏,是以探索的方式来欣赏。这样的欣赏画比起知道了这幅画是梵高画的、画的名称叫“自画像”、市场的价格一亿元,然后才欣赏了起来、赞叹不已,当然是前者的享受程度高,而且一定是懂得画的人。
喝茶普及化以后,茶叶将走上专业拼配,特意强调单一品种、单一山头将变得不实际。普及化以后的“茶名”,也只是这款茶的代称而已,不具太多的意义,而且都是泛泛大类别的称呼,比如只知道现在喝的是闽红或云南普洱,精细描述的名称如“野生白茶”会逐渐降低对品饮者的重要性。产地也会变得不明确,价格亦如此,这边1000元买的可能是那一边2000元的茶,所有对这一款茶的描述可能在下一批茶都派不上用场。这时只有泡茶者与品茗者具备直接欣赏茶叶的能力才能不受茶叶名称、产地、价格的限制。培养消费者对茶的品赏能力,才是让茶叶持续发展的方法。
茶会的举办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如:要教导大家懂得茶懂得如何泡茶、要推销某款茶叶、要好好地欣赏一壶茶,前两种目的的茶会是要说话的,尽量的讲解与讨论,后面欣赏性的茶会就要让品茗者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享用。现在我们参加的茶会大多是讲话很多的茶会,静静喝茶的茶会不多。为什么呢?不能完全解释为大家不懂得茶不懂得泡茶,所以要大事宣导,而是大家怕被别人说是不懂茶、不懂泡茶,所以忙着“告知”与“求知”而忘掉了最重要的“享用”。大家懂得如何享用茶才是茶产业与茶文化发展的道路,我们不要把喝茶“知识化”了,懂得很多茶的知识却不爱茶、不懂得享用茶。我曾细细观察,发现常喝茶的人、被称为茶人的人并不见得很享受喝茶,而是以被称赞为懂得茶懂得泡茶自豪。当一位消费者只羡慕茶界的人谈茶文化谈得口沫横飞,但是自己却不觉得茶有什么好喝,茶文化与茶产业是很难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