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机能实验课的思考

2018-05-14罗萍周琳滨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

罗萍 周琳滨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机能实验课的内涵,详细叙述了高职院校对机能实验课进行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教学任务化、课程学习智能化和考核评价数字化的有效探索,进而提出对机能实验课改革的几点思考,如用国际化视野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建设;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借助互联网提高人才培养跨界融合水平;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职业素质和敬业品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 机能实验课

[作者简介]罗萍(1962- ),女,广东梅县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周琳滨(1990- ),女,天津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理实验师,在读硕士。(天津 3002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2-0100-04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需求,制订出科学的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结与创新。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机能实验课程体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机能实验课能服务专业、对接岗位,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与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机能实验课的内涵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突出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知识层面,要求学生具有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学生要充分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专业技能,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工作岗位的角色转变,适应新岗位的各种要求。此外,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机能实验课是一门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进行研究的实验学课程,其打破了传统医学实验教学的单一模式,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进而形成独立开课、单独考核的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该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运用和完善知识体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机能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服务专业,对接岗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程设置模块化。机能实验课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课程,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近年来,部分高等医学院对机能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合并融合,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驗三个部分。综合性实验是以人体系统为单位进行多学科融合,将生理机能调节、病理生理学改变和药物干预有机结合,形成几个系统化的大型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一种模拟科研过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包括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总结等过程。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不同,且学制多为三年,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专业、对接岗位为原则,将实验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三个模块。基本技能训练面向所有专业,在教学中要侧重人体功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要,采用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适应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兼顾课程设置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和衔接工作。

2.课程教学任务化。机能实验课是一门实验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方式,学生一般按照教师所讲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应针对每一届入学新生进行学情分析,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岗位需求变化,突出与临床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学习内容以临床实际工作为主线分解为若干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原因和必要性,理解各种操作方式的意义,且实验操作更为规范,要点掌握更加扎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利用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完成学习任务,积累实际经验。教师要客观地分析实验结果,将知识应用延伸与外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学习智能化。医学机能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教学,实验对象多为活体动物,且操作复杂、难度大、耗时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网络、微课、微信、QQ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将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讨论延伸到课下,形成“课前在线预习—课中微课教学与实验操作—课后在线总结”的智能化教学体系。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实验内容,学生则自由安排时间,通过多媒体、网络、微课等观看实验相关视频,并查找有关资料进行预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课中教师应将实验中用到的理论知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制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以突出重点,缓解实验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课后学生可将实验现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结果等通过班级QQ或微信群进行师生或同学间的互动,并以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和总结。智能化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了学习空间,有助于基础与临床岗位的有机融合,并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评价数字化。实验教学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多层次的教学行为,实验考核评价应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相关学习平台,挖掘与收集学生学习的大数据,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使考核评价结果更为科学、智能、严谨和精确。在实验课考核中应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4+1”考核模式,其中,过程性考核由实验预习、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四部分成绩组成。实验操作部分主要考核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情况、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独立性及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部分应根据数据真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结果合理不抄袭他人等方面评定成绩;终结性考核是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考核内容,教师将实验操作过程分解量化,并按操作正确和准确程度评定考核成绩。“4+1”考核模式涵盖知识技能、操作技能和社会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坚持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以多维角度全方位保证实验考核评价的客观与公正。

三、对高职院校机能实验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用国际化视野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建设。高职教育国际化涉及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教育资源、人员交流、课程考核标准、实验实训及学术交流和合作等多方面。第一,具有国际化意识和理念。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其国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以适应国内外发展和全球经济建设,这也是高职教育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第二,课程国际化。高职院校要依托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职业院校的先进经验,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自主开发优质的国际化课程。第三,高职院校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慕课等远程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国际化,用国际化视野推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第四,高职院校应引进国外先进课程评估标准或者邀请国外学者参与考核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国际化。第五,高职院校要不定期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增进高职教师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建设一支具有国际思维和视野,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高职院校不仅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以胜任岗位工作,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一定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旧模式,教学必须同发展联系起来。职业教育要提升教学水平,必须大幅度地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开发既能满足岗位需求又能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学内容。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相对薄弱,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时,还要兼顾以提升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的发展性教育,以弥补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促使其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满足未来升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还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每个环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职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锻炼和培养其优秀品质,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

3.借助互联网提高人才培养跨界融合水平。“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变化,要求专业人才所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跨度更大,即具有宽泛的跨学科背景和突出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应适度拓宽,以培养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来应对未来行业和岗位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思路,提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水平,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跨行业、跨区域的跨界融合水平。在医学类高职院校机能实验课的建设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适合不同专业岗位需求、基础宽厚、综合交叉、应用分立的机能实验课程体系。第一,基础部分相对稳定,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宽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素质,具有宽厚的基础;第二,综合实验互联互通,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以适应新业态的跨界需求;第三,应用实验应紧贴岗位需求不断调整变化,并借助互联网采用虚拟技术再现工作岗位的真实场景,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关键能力,这不仅使课程相对稳定,也能对行业变化做出快速响应。高职院校通过专业、课程的跨界渗透,可以打破各门学科知识之间、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的藩篱,延伸技术技能内涵,从而实现课程建设跨界、教学团队跨界和人才培养跨界,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职业素质和敬业品质。李克强总理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工匠精神,随之工匠精神迅速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就是工匠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其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应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设置、理论和实验教学及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和品质。机能实验课是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实验课程,研究的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变化,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团队合作精神、沉着冷静应对突发状况、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珍惜和关爱生命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机能实验课教学的机会,在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服的穿戴、实验操作及实验后清理等过程中,将“工匠精神 ”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敬业品质。

[參考文献]

[1]欧阳恩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5(19).

[2]姚磊.情境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4).

[3]郝美彦.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

[4]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8).

[5]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2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