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际应用对策
2018-05-14徐兴锐
[摘要]联合办学既是应用型院校改革的重要趋势,也为应用型院校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高等教育联合办学模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培养过程共同参与性、合作成果的利益均沾性等特征。为加强联合办学的教学管理,应用型院校应重视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政策与组织机制,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后勤保障与推广制度等。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联合办学 教学管理模式 应用对策
[作者简介]徐兴锐(1963-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呼伦贝尔学院,讲师。(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1-0040-04
联合办学是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表现,根据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合作办学、合并办学、共建办学、国际合作办学、参与办学等多种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转型期,加强对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教学管理,促进应用型院校的改革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发展现状
开展联合办学是应用型院校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逐渐成为大势所趋,联合办学的特色也日益明显。
(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企业等都已意识到这一作用,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不断推进联合办学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不断增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小到个人、企业,大到国家、政府都积极为联合办学投入一定的资金。例如,一些企业在应用型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奖学金,鼓励应用型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为开展联合办学的应用型院校提供资金奖励。同时,联合办学也是应用型院校拓展办学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通过联合办学,各应用型院校间的资源得以共享,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这极大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
(二)培养过程的共同参与性
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一方面,为了便于管理,院校会设立专门的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对联合办学相关工作进行系统管理;另一方面,应用型院校主要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而设立,其发展水平与政府、企业等息息相关。因此,对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进行协调管理,也是政府、企业等必须承担的责任。当前,我国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管理主体日益多元化,吸引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三)合作成果的利益均沾性
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支持,其办学利益也由社会各界共享。所谓联合办学,不是两所学校的简单合作,而是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实施的,多所院校教学管理等的深度合作,其目的在于实现院校间的优势互补,促进院校及社会的发展。联合办学的合作模式具有互惠互利性,一方面,参与联合办学的多所院校能够共享办学效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为应用型院校科研工作的进行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经费支持,应用型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输出人才。同时,合作办学使应用型院校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总之,应用型院校合作办学能更好地实现各方利益共享。
二、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合作模式分析
近年来,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不断发展,合作模式也日益多元化。根据合作的紧密程度,当前院校联合办学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松散型合作办学
松散型合作办学是应用型院校合作办学的重要模式,各院校为争取自身的獨立办学权,一般会选择利用该模式与其他院校进行合作。松散型合作办学主要包括两种形式:校际合作与产学合作。校际合作是指参与合作的各方在保持自身原有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寻求利益共同点,并据此确定合作范围与内容。一般而言,处于同一地理区域内的院校会选择该类合作模式。产学合作是指应用型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应用型院校以各种方式加入企业集团,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的合作。产学合作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这与应用型院校的办学目的不谋而合。
(二)紧密型合并办学
所谓紧密型合并办学,指办学规模、性质、内容等相似的院校进行联合办学,通过合作,合并不同院校重复度较高的专业、课程等。该模式是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最高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很多区域的院校实现了合并办学,如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将安徽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合并。
(三)杂合型合作办学
杂合型合作办学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应用型高校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院校的管理,并为院校发展提供资金的办学模式。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会为该类院校的学生提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提供办学经费支持,并为其制定本地方内的优惠政策。这就改变了院校单一的隶属关系,拓展了院校的办学范围,提升了院校的办学档次。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为应用型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三、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对策
联合办学是当前应用型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政府、教育部门、院校等共同参与。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几种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作为个体的人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人为本”也应成为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重要指导理念。在联合办学中,以人为本一方面指根据院校师生的特点开展联合办学,另一方面指通过合作为院校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师生的潜能。
第一,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坚持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一方面,应不断改善管理方式,引导师生改变相处模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应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导师等方面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当前,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的管理,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学生组织部门,给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进行自我管理。最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联合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应坚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发展规律配置教学资源,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第二,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管理理念。首先,尊重并保护教师的工作成果。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是院校发展的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应充分考虑教师特点,尊重教师意见,完善课程设置、学生录取工作等。其次,给予教师一定的教学自由与自主权。一方面,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主人意识,引导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使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人的教学与科研的内容及形式。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给予教师充分的发言权、知情权、决策权。联合办学模式下,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积极听取教师的合理意见及建议,并及时将相关决议传达给教师,使教师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第三,坚持“刚柔并济”的管理理念。一方面,坚持对学生进行柔性管理,利用民主的管理手段,通过感情投入等,对学生进行精神感召;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的刚性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使学生享有制度内的自由。为实现教学管理的刚柔并济,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关注每位学生的合理需求,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进行课堂管理。
(二)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组织机制
完善的政策支持、健全的制度保障是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重要基础。政府应积极为院校联合办学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引导院校不断完善联合办学相关制度。
第一,完善政府对联合办学的政策。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根据院校联合办学需求,制定健全的政策体系。其次,政府应不断优化现有政策,调整现行政策中与实际不相符的条例,并及时、详细地对相关政策进行解释,充分发挥政策的联动性。最后,充分考虑院校联合办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联合办学的主体,避免管理中的扯皮、责任推诿等现象。
第二,完善联合办学相关组织制度。首先,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制度制定方式,改变政府在制度制定中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模式。民主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应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院校联合办学管理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制定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政府应给予院校、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考虑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其次,参与联合办学的各院校都应成为组织制度制定的主体。各院校应利用联合办学的良好机遇,积极参与联合办学组织制度的制定,明确联合办学中的利益划分,推动联合办学的长远发展。最后,优化当前各院校联合办学中的项目合作模式。各院校应重视联合办学的长远效益,切实与其他院校进行资源共享,推动相互信任的深度合作模式的构建。
(三)构建教学质量保障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教师教学业绩考评机制。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水平影响着教学质量,应坚持对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业绩。首先,重视教师的选聘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一方面,根据联合办学需求,完善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需求选聘合适的教师;另一方面,及时公布相应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导。其次,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一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业绩考评标准,对教师业绩进行合理考评;另一方面,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业绩考评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进行惩罚并加大培训力度。
第二,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机制。首先,坚持以考试、考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调查的同时,完善课堂管理模式,以学生课堂表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管理,将学生考勤、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对学生的最终考核;另一方面,重视期末考核在学生考评中的作用,保证期末考试的公平、公正。其次,教学管理人员应不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通过听课、学生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情况反馈给相关教师,督促教师调整教学方式等。
第三,建立健全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有利于保障教学质量。首先,加强对学生选课过程的监管,避免学生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的重复,以及学生扎堆于热门专业等现象。其次,加强对教师课堂的监控。确保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大纲,教学方式符合学生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学监控人员应合理、全面地分析影响课堂教学的各因素,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如因上课时间、地点等的调整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监控,相关人员必须重视此类因素的变化。
(四)健全科学长效的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
第一,在学籍管理制度方面。参与联合办学的應用型院校应构建统一的学籍管理制度。例如,在对辅修生的管理上,应明确辅修生是否必须修完专业内所有课程,如何对待未能如期修完所有课程的辅修生等,还要明确辅修生的具体主管院校及部门。各院校应坚持量化管理,统一口径,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第二,在学分管理制度方面。构建完善的学分互认与互换制度。学分互认与互换指学生在其他合作院校选修课程所获的学分,能够得到本校的认可,即学生既可以选修本校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其他院校的课程。对于选修本校课程的合作院校学生,应用型院校应建立专门的学分管理制度,保证课程的衔接与学分的互认。
第三,在辅修课程的注册报名方面。一方面,参与联合办学的院校应切实分享本校优势课程资源,保证其他院校学生可以公平地选修本校课程;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选修课程学生的审核,明确规定对选修本课程学生的要求。同时,还应明确规定选修课程的期限等,保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在证书管理方面。一方面,院校应对辅修本校课程学生的学位、毕业证书等的管理进行严格审核,避免证书发放环节出现失误;另一方面,联合办学的各院校都应制定合理、科学的证书管理制度,合理定位辅修课程的性质。
(五)完善后勤保障服务制度与宣传推广制度
为加强对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教学管理,各院校应在协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制度与宣传推广制度。
第一,在制度建设方面。各院校既应保证相关制度的全面,使教学管理行为有制度可依,也应重视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突破,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第二,在管理资源结构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提高资源使用率,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
第三,在后勤保障建设方面。应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利用,通过构建网上课堂等方式打破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
第四,在宣传推广方面。一方面,各应用型院校应利用联合办学的机遇,加强对本院校优势的宣传,积极借鉴其他地区院校联合办学的经验;另一方面,应深入分析本校现状,不断进行资源的共享与教育改革。
完善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的教学管理,推进应用型院校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来看,我国应用型院校联合办学尚处于探索发展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必将促进联合办学模式的不断成熟,促进应用型院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红.西部地区“校地共建”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
[2]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基于教学体系及运行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168(2).
[3]刘少伟,石志敏,淡心广.完善国际合作教育教学管理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11(4).
[4]文元美,黄爱华,孔令华.建立联合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的管理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5]冯树清,彭思量,王熙艳.重庆市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3(33).
[6]林中燕.基于两岸资源整合的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南学术,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