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2018-05-14安雅茹

知识文库 2018年21期
关键词:通才工商学院通识

安雅茹

对通才教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本文试图通过对山西工商学院通才教育的实施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以期对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有所启发。

1 通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通才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我国通才教育的发展较早见于西周的“六艺”,到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根据光绪皇帝的谕旨制定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即“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这种为了培养通才的教育,我们称之为通才教育,是我国通才教育的较早出处。

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基本上也属通才教育,如蔡元培强调大学应该文理兼习,以培养”硕学闳才”。梅贻琦也认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解放后全面向苏联学习的政策使得我国的通才教育迅速向极其重视专业的专才教育转变。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又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在教育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199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意见》,随后又在许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国内许多学者对国外尤其是美国的通识教育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大量的国外研究成果被介绍和引进。因此,通识教育的名称与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等名称相比,得到更多学术研究者的认同,有人甚至认为通识教育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

目前,通才教育逐渐被通识教育的提法取代,通才教育的实施在我国基本上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只有几所重点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相对来说开展得比较成功,其余高校特别是地方性大学则还刚刚步入摸索阶段。

2 山西工商学院通才教育的实施

山西工商学院于1996年提出实施通才教育,至今,山西工商学院的通才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是1996年至2000年萌芽阶段,先后确立了一些通识课程的设置,通才教育起步;第二阶段是2005至2016年探索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实践,在第二阶段确立了素质拓展、准军事化管理、城市生存训练、海外游学、名校参观等特色实践活动,以此探索通才教育模式;第三阶段是从2016年至今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扩大了通识课程的涵盖方向,增加了能力培训课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提出,通才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认可与接受。山西工商学院的通才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学生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且屡获嘉奖。

2)毕业学子就业能力强,成就凸显。

3)社会评价较好。

2011年、2016年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一届和第二届通才教育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我校副院长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通才教育”做了主旨发言。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我校的通才学院的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校企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对我校通才教育给予充分肯定。通才学院的校企合作企业认为,“通才学院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工作适应能力强、人文素养内涵深厚,工作吃苦耐勞、勇于奉献、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强”。

3 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结合山西工商学院通才学院通才教育理念的有效践行,本人认为实施通才教育意义重大:

3.1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通才教育具有导向性和价值性。它肩负着既要给高等教育以营养供给,又要引导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这涉及到大学的理念问题。大学自产生以来就不是一般的职业训练场所,大学是“大学问”的象征,大学以博大的胸怀包容整个宇宙,而中国古代的大学遵循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才教育这种理念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会内化大学内涵,转变教育培养思路。

3.2 作为教育实践,通才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它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通才教育培养的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均高于普通模式培养的学生,通才教育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充分体现。

3.3 作为思维训练方式,通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它是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表现之一,它以发现新的方法、新的规律或新的科学为目标。简言之,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来看,是希望以课程为载体, 实现“全人”培养的通识教育目的,即全面、统整和人格三者协调发展,而这也正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最终培养的是各阶段适应社会环境,并能在多数行业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才。

3.4 作为人才培养平台,通才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通才教育的理想是发展整个的人格。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旨归,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理想,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下, 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 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拓展知识视野,认识不同学科的理念和价值,提升对人类共同关心问题的触觉,建立判断力及价值观,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融汇发展的可能,以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培育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旨归。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通才工商学院通识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An Eco-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平面设计中的东方文化传统元素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知识经济时代新型秘书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