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才,时代的召唤

2016-10-20徐嘉翼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通才文理眼界

徐嘉翼

老舍说作家必须知识丰富,知晓天下;而有人说自己不是作家,认为过多的知识会影响特长发展。前者更推崇如作家般知晓天下的通才,而后者则认为掌握且精细于一方面的专才更有价值。二者都不错,然而纵观当今社会,不难发现,时代的天平更偏向通才,当今已然是一个呼唤通才的时代。

在风云变幻、诸多事物被联系得更加紧密的今天,仅仅专于一方面的知识或技术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无论是发达国家综合基础大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还是中国全面发展的号召与教育不分文理的设想,甚至是娱乐圈的多栖发展,无不彰显着一个道理:海纳百川的胸怀、纵观天下的眼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勇于挑战不同任务的魄力已成为在时代中脱颖而出的品格。俗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实际上形象地向人们揭示了“知识掌握的数量多、范围广将受用终生”的道理。而拥有这种眼界和能力的通才,能在社会中联系紧密的行业中发光发热,学以致用,拥有比专一性人才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这种通才势必会成为时代的宠儿。

同时,通才的出现不仅是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肯定,更是国家的迫切需要。拥有多元知识和能力的通才往往比专才更能高效地创造价值。许多时候,一个通才可以解决几个专才合力才能破解的问题。就用作家举例,一个单精通茶道的人、一个单精通文藻的人、一个单精通曲艺的人都不能写出《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经典,而一个既有文学修养又深谙茶道曲艺的曹雪芹却做到了,用一个通才的广博留下一本千古奇书。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工作生活、国家运行中,也再次说明了通才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通才既然是“才”,就说明其在多个领域内都要有一定的成就与造诣。那种什么都一知半解的人,不仅不能算通才,甚至根本算不上人才。

由此可见,把握时代的脉搏,响应时代的号召,尽可能多地汲取各方面知识,在能力可达的情况下深入细化地加以理解,并最终抓住机会,将其付诸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成为真正的通才和时代的主人。

希望能有更多的通才涌现!

教师点评

写文章要有现实意义,要言之有物,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是也。本文的可贵之處正是作者的时代意识。文章从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不分文理的设想以及娱乐圈的多栖倾向,归纳出“呼唤通才”的时代命题。进而又对通才的意义,以及什么是真正的通才加以说明,目光敏锐,思路清晰,非善思博学之人不可得。谈古在于论今,作者能够突破学校生活与书本知识的局限,展望前沿,可谓见识不凡。

(王强)

猜你喜欢

通才文理眼界
文理生的battle
大开眼界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大看眼界
知识经济时代新型秘书人才培养研究
眼界
那朵风干的百合花